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2010年5月对东海嵊泗海域、东极海域、朱家尖外侧海域和台州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对这些海区的水质、海水细菌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研究。台州海区的东海原甲藻比例达到98.1%,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嵊泗和东极海域的中肋骨条藻比例分别是61.1%和71.1%,发生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混合型赤潮。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细菌第1优势种是短黄杆菌(Flavobacteriumbreve),第2优势种是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3个赤潮发生海区的细菌优势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嵊泗和东极海区的第1优势种均为莫拉氏菌属,台州海区的第1优势种(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和东极海区的第2优势种(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as)均为弧菌属,嵊泗海区的第2优势种和台州海区的第3优势种同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vesicularis)。发生赤潮的3个海区细菌数量与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相比没有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
1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历程 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对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的研究。研究中发现蛭弧菌对许多动物(包括人体)和植物的致病菌,如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伤寒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福氏志贺菌及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溶藻弧菌、荧光假单胞菌等均具有显著的裂解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江苏省海洋渔业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证明,蛭弧菌对水生动物养殖中常见的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裂解率可达97.33%。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海域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危害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连云港周边不同海域的海水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进行分离,对检出菌株进行溶血性及耐药性检测。菌株检出率78%,溶血素阳性率68%,文蛤浸养感染率及死亡率20% ~30%;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其对GN、SXT、TE、CAZ、CTX、CRO、CI、DO和NOR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对FR和AMP的耐药率在60%以上。连云港海域内及海产品中均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其中TRH型毒素分布较多。对海水养殖行业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条件致病菌的弧菌,前人对其致病性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矛盾[1-4],其差异主要在于浸泡感染能否使健康对虾致病。因此,本实验以不同的感染方式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斑节对虾体内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进行研究,以便了解对虾弧菌病的发病条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对虾:体长7~9 cm的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 monondon)和日本对虾(P.japonicus),直接购于养殖场。 菌株:对虾病原菌一副溶血弧菌(Vibrio pora-haemolyti…  相似文献   

5.
在长毛对虾育苗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对虾幼体在夜间发光的现象。研究发现 ,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不是发光原生动物 -夜光虫造成的。本文综合多年生产实践及有关资料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原体病原体为假单胞菌科 (Pseudomonadaceae)的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nscens ) 〔1〕和弧菌科 (Vibrionaceae )的哈维氏弧菌 (Vibroharveyi ) 〔2〕。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两端圆形 ,大小为 0 .3~ 1 .0 μm× 1 .0~ 4.4μm ,在极端有 1~ 6根鞭毛 …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及其检验和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乔华林  章俊 《水产科学》1999,18(4):28-30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海湾和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其致病性很强,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而且比例很高,目前主要侧重于预防。商检检验和测定采用的是SN0173-92标准,5d-6d才能出阳性结果,方法繁琐,费时费力,采用《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方法》(NMKLNO156-1997,第二版),既可以快速定性定量,又可以同时检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性弧菌,使我国水产品及其它食品出口欧盟更具有方法上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对河蟹育苗场各期蚤状幼体(Z1~Z5)、大眼幼体至Ⅴ期幼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采样。采用"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对育苗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致病菌进行鉴定,主要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霍乱弧菌(V.cholerae)、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梅氏弧菌(V.metschnikovii)。采用扩散法(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菌株对庆大霉素、氟哌酸、头孢哌酮、丙氟哌酸、氟嗪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直径>16mm。同时选择氟哌酸和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溶藻弧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25μg/mL和0.78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6.25μg/mL和0.025μg/mL。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均为6.25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分别为50μg/mL和0.1μg/mL。  相似文献   

8.
<正>南美白对虾"红体病"是因患病对虾出现红体症状而命名的一类疾病。2014年6月在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附近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发生了一起大面积的由细菌引发的红体病,现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细菌性红体病病因红体病病原菌主要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霍乱弧菌、气单细菌和假单胞菌等,均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通常情况下在水体和虾体外均存在一定数量致病菌,但不会对虾体造成危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09,(11):38-38
病名:大黄鱼弧菌病 病原:溶藻弧菌(Vibrio alg4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l)。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杀菌剂因其成分复杂、无污染、属性天然等特点,为水产养殖防治病原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虎杖、千里光、黄柏、黄岑、苦参等为原材料,研制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其对12种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3μL/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MIC为25μL/L,对肠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IC为50μL/L,对拟态弧菌的MIC为100μL/L,对溶藻弧菌的MIC为250μL/L,对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为500μL/L,对创伤弧菌的MIC为1000μL/L。  相似文献   

11.
用溶藻弧菌诱导后,收集耳鲍血淋巴,利用微量测定法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发现,耳鲍血淋巴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的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较低.利用胰蛋白酶对耳鲍血淋巴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表明其中抗菌成分为蛋白质.将耳鲍血淋巴在不同温度(37~95 ℃)和不同pH(2.5~5.0)下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耳鲍血淋巴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该抗菌组分在耳鲍的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测定法对制备的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具一定抑制活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活性.利用胰蛋白酶对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表明其中抗菌成分为蛋白质.将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不同温度(37~95 ℃)和不同pH(2.5~5)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该抗菌组分在马氏珠母贝的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wo hundred and five isolates of Vibrio bacteria were obtained from diseased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cultured in Thailan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1988 to January 1990. Ninety-six isolates of the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a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The others included 74 isolates of V. vulnificus , 18 isolates of V. alginolyticus , six isolates of V. fluvialis and 11 isolates of Vibrio spp. Comparison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a studied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4.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 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 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 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相似文献   

15.
从汕尾健生鲍鱼养殖场成鲍养殖水体和消化道中分离筛选到22株弧菌,其中14株来自成鲍消化道,8株来自养殖水体。本文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因子(胞外酶及溶血毒素)的分析比较,同时采用API条带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消化道中除1株溶藻弧菌和3株最小弧菌外,其余均为河流弧菌;而水体中除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各1株外,其他也均为河流弧菌。实验还发现,在5株胞外酶分泌能力最强的弧菌中,只有Sh031株是副溶血弧菌,另外4株(Bh14、Sh02、Sh08、Sh05)均为的河流弧菌。结果显示,无论是养殖水体还是消化道,河流弧菌都应视为一种海水养殖贝类(鲍)的主要条件致病菌,是能力较强的胞外致病因子生产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1999年秋季采集的山东近海鲈鱼、牙鲆、黑鲷、梭子蟹、牡蛎等5种主要养殖动物中分离出110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测定,由计算机数值分类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相结合,鉴定出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等9种弧菌属弧菌和1种嗜水气单胞菌。文中尚对养殖生物弧菌病害的防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选用硝酸纤维素膜作固相载体,建立检测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根据棋盘试验,确定迟钝爱德华氏菌免疫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以出现明显清晰斑点者判定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时,迟钝爱德华氏菌呈阳性,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腐败希瓦氏菌、产碱普罗威斯登菌、阪崎肠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Dot-ELISA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腐皮综合征是近年来刺参养殖最重要的疾病,导致刺参大批死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以其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23s间隔区序列,将该片段克隆进pMD19-T Vector,转化大肠杆菌DH5a,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并进行测序。根据序列、设计引物,合成177bp的地高辛标记DNA探针。该探针对灿烂弧菌的DNA呈现特异性,而对其它细菌Vibrio fluvialis、Vibrio anguillarum、Vibrio alginolyticus、Aeromonas hydrophila、Vibrio harveyi、Vibrio parahaemolyticus、Vibrio vulnificus的核酸均呈阴性;探针对灿烂弧菌DNA的检出极限为6.25pg, 具有较高敏感度。应用该探针对人工感染以及从青岛、烟台、威海获取的腐皮综合征发病海参和养殖水体进行斑点杂交探针检测,其检出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成功用于快速检测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重要病原灿烂弧菌。该方法应用于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检测尚属首次,它将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快速诊断、疾病防治和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李宁求 《水产学报》2005,29(3):356-361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rRNA和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8.6%,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 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F230934)、溶藻弧菌(Ab230931)、副溶血弧菌(AF230951)HSP60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依次为95.7%、99.8%和99.8%,而与其它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0.6%,3株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低于91.0%。HSP6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分别与Vibrio harveyi、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聚类。综合上述结果,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可分别鉴定为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结果表明,HSP60基因比16SrRNA基因更适合用于海水鱼致病性弧菌种问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连素对3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了黄连素对病原菌菌体形态和生长曲线的影响,并以此解析黄连素对这3种致病菌的抑制特点和抑菌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91 mg·mL^-1和0.391 mg·mL^-1、0.391 mg·mL^-1和0.781 mg·mL^-1、0.781 mg·mL^-1和1.563 mg·mL^-1,说明黄连素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同步结果显示,1.00 mg·mL^-1黄连素不仅会严重破坏致病菌的菌体形态,而且使致病菌的迟缓期延长2~7h,这暗示黄连素可能通过影响致病菌的细胞结构和生长繁殖来达到抑菌的效果.由此可见,黄连素在防治水产类细菌性疾病上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