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 8,b=2.858 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_(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 234 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 YPR)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相似文献   

2.
对采集39尾新疆某水库鲤(Cyprinus carpio)标本测定年龄、生长并对其资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鲤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7龄,优势龄组为3龄和4龄,其中3龄组渔获数量所占比例最大,为50%,4龄组占17%,2龄和5龄组分别占11%和8%。;体质量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式为W=4×10~(-5)SL~(2.8387)。用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SL_∞=107.611 cm,k=0.0929,t_0=-0.3887。体质量生长参数为:W_∞=23.4453 kg,k=0.0929,t_0=-0.3885。生长特征指数为:准=6.98;生长拐点年龄为10.8龄,拐点时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69.6 cm和6.8 kg。种群生物量最大年龄为8.2龄。种群总死亡系数为:Z=0.62;自然死亡系数为M=0.22;捕捞死亡系数为F=0.41;当前开发率为:Et=0.65。截至2016年10月,鲤资源量约7 942尾,2.4 t。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9—2020年珠江中下游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群调查数据,对其群体结构和生长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草鱼种群个体体长介于103~665 mm,平均体长为(347.89±96.73) mm;体质量介于21.4~6 650.0 g,平均体质量为(986.87±842.96) g。草鱼种群年龄结构为0~+~5~+龄,优势年龄组为1~+、2~+和3~+龄,占样本总数的92.8%。草鱼体长(L)和体质量(W)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为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_∞=1 187 mm,k=0.128,t_0=-0.282,W_∞=31 344.51 g,生长特征指数φ=5.26,生长拐点年龄为8.29。总死亡系数Z=0.58,自然死亡系数M=0.29,捕捞死亡系数F=0.29,开发率E=0.5。草鱼雌雄个体数的比例为1.07∶1,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相对繁殖力为46.28粒·g~(-1)。与历史资料相比发现,草鱼生长性能下降,种群呈现小型化,繁殖力下降,为促进珠江中下游草鱼资源的恢复,建议降低捕捞强度,开捕体长应大于791 mm,体质量应大于9 279.11 g。  相似文献   

4.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了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0)],Wt=2.45[1-3^-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长和死亡参数变化的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385.4 mm、k=0.43及t0=-0.32a,拐点年龄为2.2龄。对照20世纪80年代福建近海海域大黄鱼群体L∞值从555.4 mm下降到现在的385.4 mm,拐点年龄由2.97下降到2.2,均表明当今大黄鱼群体小型化且低龄化严重。生长系数k由0.36增长到0.43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加快。总死亡系数(Z)为3.12,自然死亡系数(M)为0.45,捕捞死亡系数(F)为2.67,资源开发率(E)为0.856。大黄鱼M值出现上升,可能与福建近海环境质量下降有关,而高强度的捕捞促使大黄鱼捕捞死亡系数由0.84上升到2.67,说明大黄鱼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在官井洋大黄鱼现行资源状态下,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水平,保护大黄鱼生存环境,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以控制大黄鱼的开捕年龄(t0)为主。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作志 《水产学报》2003,27(3):251-257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O.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相似文献   

7.
温台渔场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及最适开捕规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相似文献   

8.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wt=2.45[1-e^-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9.
府河赤眼鳟的生长和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采自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不同月份的267尾赤眼鳟标本的解剖资料,研究了府河水系赤眼鳟的年龄、生长及其种群结构特征。赤眼鳟的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10-5.L3.0727;生长方程为:Lt=472.9[1-e-0.192(t 0.6029)],Wt=1640.14[1-e-0.192(t 0.6029)]3.0727。种群年龄结构为1~9龄,捕获个体主要为2~3龄,二者合计占到82.77%;种群的雌雄性比为1.07∶1,接近于1∶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5.86龄,捕捞年龄偏低,应提高捕捞规格,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e~(-0.48(t+1.02))]2.75。体长生长速度曲线不具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的拐点年龄为1.11龄,与最小性成熟年龄一致,拐点年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31.02 mm和11.05 g。研究认为,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低龄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体型有变小趋势。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凤鲚资源,应在拐点年龄之后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国胜 《水产学报》1990,14(2):79-88
本文论述对翘嘴红鲌所作的观测,获得年龄、生长资料。采用Schaefer,Beverton-Holt模式评析。结果表明:翘嘴红鲌体重生长拐点为3.4110龄,自然死亡率M=0.4079,捕捞死亡率F=0.1050,总死亡系数Z=0.5129,最大持续产量MSY=113.21吨,最适捕捞强度f_(MSY)=458164公斤/日·吨,当F=0.2、t_e=2.5时,渔获量是现行产量的2.65倍。  相似文献   

12.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生长、死亡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的种群结构参数(体长、体重和年龄)进行测定,估算种群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并研究种群的生活史类型。结果显示:东北雅罗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t=0.0281L2t.8152,其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28.9763 cm,渐近体重W∞=366.95 g,生长系数k=0.2586,t0=-0.3237;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2,总死亡系数Z为0.9386,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66;生活类型为r-选择。结果表明:作为渔业管理对策,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起捕年龄应定为3龄以上。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书  陈瑗 《水产学报》1980,4(2):157-178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开发后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根据1975-1977年该湖渔获物资料及过去研究的裸鲤生物学特性。计算了该种群的若干特征值,应用BevertonHolt数学模式计算不同捕捞努力量或用不同网目的拖网对裸鲤种群在一生中总个体数、总生物量,和对裸鲤种群一生中能捕捞的总个体数及总渔获重量的影响,以及裸鲤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现有种群数量。评价了裸鲤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有关生产的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太湖湖鲚种群数量变动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唐渝 《水产学报》1987,11(1):61-73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4年4月所采集的3964尾湖鲚样本,进行生长与死亡、不同体长的摄食习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湖鲚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52,捕捞死亡系数F为2.66,总死亡系数Z为3.18,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548。体长达131mm时,饵料中开始出现经济鱼虾;体长达170mm时,饵料中的经济鱼虾比重急剧上升,出现率为50—100%,经济鱼虾饱和分指数占饱和总指数85—99%,其中白虾约占40%—94%。 本文应用Schaofer模式、Beverton-Holt模式计算得出:湖鲚开捕年龄为0.5龄时太湖最大持续渔获量为652.5万公斤,最适捕捞努力量为3190000(日,吨位)。综合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湖鲚资源的最佳开捕年龄应为1.5龄,即使F不变,渔获量也将上升三倍。  相似文献   

16.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fishing is an explicit goal i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s well as in regional directives and national laws. To assist i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three simple rules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a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1) take less than nature by ensuring that mortality caused by fishing is less than the natural rate of mortality; 2) maintain population sizes above half of natural abundance, at levels where populations are still likely to be able to fulfil their ecosystem functions as prey or predator; and 3) let fish grow and reproduce, by adjusting the size at first capture such that the mean length in the catch equals the length where the biomass of an unexploited cohort would be maximum (Lopt). For rule 3), the basic equations describing growth in age‐structured populations are re‐examined and a new optimum length for first capture (Lc_opt) is established. For a given rate of fishing mortality, Lc_opt keeps catch and profit near their theoretical optima while maintaining large population sizes.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rules would not only minimize the impact of fishing on commercial species, it may also achieve several goals of 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such as rebuilding the biomass of prey and predator species in the system and reducing collateral impact of fishing, because with more fish in the water, shorter duration of gear deployment is needed for a given catch. The study also addresses typical criticisms of these common sense rules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探究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的年龄、生长及种群动态,可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7年在金沙江中下游干流攀枝花、巧家及其支流雅砻江、黑水河下游江段采集细鳞裂腹鱼170尾,逐尾测量全长、体长、体重,取臀鳞与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细鳞裂腹鱼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以低龄个体(1~3龄)为主,臀鳞及耳石均能够作为其低龄个体的年龄鉴定材料;细鳞裂腹鱼体重(W)和体长(L)关系式为W=7.00×10-6L3.1885(R2=0.9867,n=170),雌雄个体间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渐进体长(L)为774.74 mm,生长系数(k)为0.13,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 0)为-0.13龄;渐进体重(W∞)为11407.01 g,体长生长方程为Lt=774.74[1-e-0.13(t+0.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407.01[1-e-0.13(t+0.13)]3.1885,拐点年龄为8.79龄;种群总死亡系数(Z)为0.82,自然死亡系数(M)为0.26,当前开发率(E)为0.68,高于理论最大开发率(Emax)0.388;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的结果也表现为过度捕捞特征,种群已处于过度利用状况。针对细鳞裂腹鱼的生态习性特征及其资源现状,建议采取生态调度、支流栖息地恢复及控制非法电捕等措施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18.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孙忠 《水产学报》2004,28(6):663-668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Ⅰ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6mm,K=0.2313,t0=-1.1817,体重的生长拐点为3.71龄.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二长棘鲷群体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体早熟化,生长速度加快,捕捞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二长棘鲷幼鱼损害情况严重,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渔获组成、资源现状及生长特性,建议加强对二长棘鲷幼鱼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