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流溪河水库为对象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水库建库以来底泥重金属长期变化特征,结合已有历史资料、水质、水文及人类活动数据,分析了该水库底泥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记录。于2013年3月在流溪河水库采集泥柱,测定泥柱重金属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地积累指数和NYSDEC标准评价表明流溪河水库底泥早期重金属并未受污染,而在后期流溪河水库重金属污染逐渐加剧,部分达到中度污染程度。流溪河水库底泥对其流域内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做出了较好响应记录,与历史资料、文献记载具有较高吻合。底泥记录了水库5段重金属历史时期,第I时段较小的工农业规模不足以导致重金属污染;第II时段工农业规模相比前一时段有所增加但仍没有很大体量,也不足以导致水体大规模重金属污染,但底泥中重金属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长期输入开始缓慢富集;第III时段指示了人类活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出来,各重金属含量开始有较大增长。第IV时段初期底泥记录了一个显著的重金属含量上升过程,指示该时段重金属自然源已有限,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底泥重金属在该时段含量变化比较大,指示该时段是污染最严重时期;第V时段指示了重金属污染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前期污染积累,某些重金属含量仍要高于建库早期时段。该时段进入水库中的重金属主要仍是降低程度的人为污染及大气输送。古湖沼学方法能为水库水质有效管理提供长期数据支持及生态退化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2.
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底泥中Cr、Cu、Zn、Pb、Cd和Hg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首要污染重金属Cr平均含量高达53.35mg/kg,超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最高限量幅度为6.7%;Cd含量在0.07~1.13 mg/kg之间,其平均值0.45 mg/kg未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但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Cu、Zn、Pb、Hg含量范围分别7.98~40.31 mg/kg、30.24~80.22 mg/kg、11.29~24.50 mg/kg、0.08~0.17 mg/kg,平均值均未超过2项国家标准最高限值;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为评价标准,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地区的污染状态主要为警戒级和轻微污染级。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铬、铅、汞、锌、铜的含量分别为93.6(50.3~172)mg/kg(干)、32.2(20.1~185.8)mg/kg(干)、0.136(0.009~0.742)mg/kg(干)1、09.4(61.1~235)mg/kg(干)和57.8(18~155)mg/kg(干)。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部分池塘中铜和汞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北京地区养殖池塘底泥中铅的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锌的污染处于警戒线;铬、汞和铜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养殖池塘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的室内比较实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泥表面形成1.80~2.20 cm灰白色氧化层。曝气组溶氧充足,底层DO一直保持在7.00mg/L以上,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69.25%,G值从14.30 kg/(kg.h)升高到34.20 kg/(kg.h)。实验同时表明,几种生物制剂和营养促生剂的添加能导致上覆水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的升高,促进浮游藻类的阶段性滋生。[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40-145]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大量重金属的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质日益恶化,致使水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世界范围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食品卫生问题,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一旦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浓度超标的重金属离子对水产动物有毒害作用,常常扰乱水产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引起养殖对象的中毒和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水产养殖的重金属污染与控制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产生物对重金属吸收途径以及重金属在不同种生物体和生物体不同部位的污染差异;同时介绍了两类水产生物重金属脱除技术,为了解水产生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减小重金属对水产生物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2000年1月27日,福建沙溪河因工厂排污造成急性死鱼案件,死鱼河段长达150余km,是全国较大的污染死鱼案件之一。笔者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为了重现鱼类急性中毒死鱼症状,进一步确定污染源,从2000年3月27—30日,提取污染源附近河滩底泥抽提液进行鱼类毒性试验,现  相似文献   

8.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藻类能吸附重金属,富集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是修复水生态环境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详细概述了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效应、藻类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解毒机制,探讨了藻类去除重金属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归纳了藻类种类及生物量、重金属的起始浓度、p H、温度、光照等对藻类修复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从而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俣病、骨痛病等事件表明,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内,从而体现出它们的高毒性和持久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大量研究表明,包括贝、虾、蟹在内的诸多可食用水产品对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因此,对我国各地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作初步的了解;并对当前研究较多的水产品生存环境中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盐城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盐城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盐城近岸海域海水中Hg、Pb和Zn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000077、0.00107和0.02 mg/L。含量总体趋势由海岸向外海递减。沉积物总体状况良好,其含量均未超标,滨海近岸海域的含量高于其他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程度为CdHgAsCuPbZn。  相似文献   

12.
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对乳山湾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调查结果,对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除5月的Hg、As平均含量略低于8月外,其他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5月高于8月。在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除5月1号测站外,污染指数超过1.0。水平分布除Cd为湾口处含量较低外,其他重金属基本呈湾口和湾底含量较高的分布趋势。单个重金属潜在危害系数表明,Cd的E值大于其他重金属的E;值,其他重金属的E值均小于Hakanson所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的轻微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表明重金属对乳山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元素主要是Cd,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Zn。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升高幅度最大。从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两次RI调查均值小于150,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乳山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养殖贝类对重金属富集情况,按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湾内和湾外的表层海水,并于秋季采集湾内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分析海水及牡蛎体内Cu、Pb、Zn、Cr、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海水质量与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结果表明:乳山湾湾内湾外海域水质较好,除冬季Zn以及春、秋两季的Hg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点位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为"清洁"。乳山湾湾内和湾外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没有受到明显的污染。乳山湾内养殖牡蛎体内Cd和Zn的浓度远远高于湾内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表明太平洋牡蛎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仍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在鱼体内的蓄积及其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照祥  胡喜兰  王庆祝 《水利渔业》2006,26(5):76-77,91
丁鱼、沙光鱼分别暴露于Pb2 、Cu2 质量浓度0.5mg/L的染毒液中2d后,随着Pb2 、Cu2 浓度的增大,肌肉、鳃和肝中的Pb2 、Cu2 浓度呈上升趋势,4d后肌肉对Pb2 、Cu2 的吸收呈明显减缓趋势,而肝脏对Pb2 、Cu2 的吸收呈明显增加趋势。丁鱼暴露在含铜染毒液中第4 d CuMT含量最高,之后明显下降;暴露在含铅染毒液中第6 d PbMT含量最高,之后明显下降。沙光鱼暴露于含铜染毒液中第6dCuMT含量达到最大,之后含量几乎趋于平缓,变化不明显;暴露在含铅染毒液中第8天PbMT含量达到最高,之后趋于平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吴烨飞 《福建水产》2012,34(5):387-391
分析了2011年8月罗源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数据,研究了海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海水重金属的测值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第二类标准值;Cu、Pb、Cd在分布上大致呈现近岸海域向远岸逐渐减少的趋势,但As、Hg的空间分布趋势却与上述3种元素相反;As、Hg与盐度呈正相关性,Hg与悬浮颗粒物含量呈负相关性,说明As、Hg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海水盐度、悬浮颗粒物含量有关;重金属中Hg-As和Cd-Pb的相关性明显,说明Hg-As与Cd-Pb有显著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对山东微山湖6种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Zn、Pb、Cr、Ni、Cd平均含量分别为0.035 9、0.148 0、0.112 0、0.038 0、0.040 0、0.003 7 mg/L;总体表现为运河区>河口区>养殖区。相关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同重金属受总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无机悬浮物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对微山湖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表明,Cu、Pb、Zn、Ni、Cd、Cr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2.59、1.35、0.61、0.07、0.02、0倍;超标率分别为100%、60%、70%、20%、20%、0;微山湖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水平,Cu、Pb为主要的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7.
在受控实验条件下,模拟了重金属铜、铅、镉在海水-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中的累积和传递,测定了小球藻、菲律宾蛤仔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以及铜、铅、镉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传递系数。结果显示,随着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小球藻、菲律宾蛤仔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小球藻对铜、铅、镉离子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26~3161、3295~7799、5438~9313;蛤仔对Cu、Pb、Cd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64~821、1089~1936、245~736;生物传递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26、0.25~0.46、0.03~0.14。在本实验条件下,小球藻对Cu、Pb、Cd的富集系数远大于菲律宾蛤仔,Cu、Pb、Cd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没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吸收与排放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影响重金属离子在水生生物体内吸收、积累与排出的因素;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解决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产品与淡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摄入风险,实验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市售的12种海产品和8种淡水产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镉、汞、砷、铬共5种常见重金属,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金属污染指数(MPI)评价其污染程度,比较不同水产品重金属含量差异及污染状况,并通过靶标危害系数(THQs)评价其健康风险。检测结果显示,海产品与淡水产品中,铅含量范围为ND~1.100 mg/kg,铅超标率为1.4%,各品种铅均值含量无显著差异。镉含量范围为ND~1.600 mg/kg,镉超标率为2.8%,长牡蛎、海湾扇贝镉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总汞含量范围为ND~1.900 mg/kg,蓝鳍金枪鱼总汞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总汞均值含量无显著差异。总砷含量范围为0.004~4.100 mg/kg,淡水鱼(乌鳢除外)总砷均值含量低于其他品种。铬含量范围为0.010~32.000 mg/kg,铬超标率为2.3%,鳙铬均值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不同品种的水产品都有一定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指数显示:污染指数呈现...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菲律宾蛤仔在Pb、Zn、Cu、Cd、Cr、Hg和As 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条件下,内脏团、鳃、斧足及基部和外套膜组织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与释放实验,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菲律宾蛤仔各组织对7种重金属的富集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1/2、富集平衡时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重金属在菲律宾蛤仔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理论平衡状态下,Cu、Cd、As、Pd在各组织的含量分布(CAmax):内脏团斧足及基部鳃外套膜;Cr分布规律(CAmax):内脏团鳃斧足及基部外套膜;Hg分布规律(CAmax):斧足及基部外套膜鳃内脏团;Zn分布规律(CAmax):斧足及基部鳃外套膜内脏团。2)菲律宾蛤仔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Cu富集程度最高,其富集系数范围为1514.0-4818.0;其次是Cd和Hg,富集系数范围分别为104.5-975.4,255.9-447.4;As、Cr、Pb、Zn离子在菲律宾蛤仔体内富集程度较低,其富集系数均在300以内。3)菲律宾蛤仔对重金属的释放能力较差,双箱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合暴露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但不适合对其释放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