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12和6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中ACP活性于3 h显著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于24 h达到最小值(P0.05),而鳃中ACP活性于12 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于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ALP活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未出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均于3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建军  许文军  施慧  查智辉 《水产学报》2011,35(9):1392-1398
以平均体质量为(162±26)g雌性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注射组从游泳足第一关节基膜注射200 μL浓度为2.4×107 CFU/mL的溶藻弧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在注射0、24、48、72、96h后随机取9只三疣梭子蟹,从游泳足基膜部位抽取血淋巴,测定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大颗粒细胞比例、血清蛋白、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遭受低剂量的溶藻弧菌侵袭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总数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6%,而大颗粒细胞比例则先上升(P<0.05),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迅速增加,并分别在24、72 h达到峰值(P<0.01,P<0.05),在96h后两种酶的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则稳步增加,并在96 h达到峰值(P<0.01).研究证实低剂量的溶藻弧菌能刺激三疣梭子蟹调动血细胞、酸、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系统进行免疫防御,但是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大多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响应速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CP和SOD活性均呈现两个显著上升过程(P0.05);肝胰腺组织ACP活性始终高于肌肉组织,而两种组织的SOD活性恰好相反;感染蟹肌肉组织内两种酶活性几乎始终大于正常对照组。酶活的变化可能与蟹微孢子虫的肌肉组织亲嗜性及其增殖速度较慢等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感染大肠杆菌(E.col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在感染后第4、8、12、24、48、96、192小时分别采集无细胞血淋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弧菌组ACP的活力在第24小时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弧菌组的ALP与对照组相比,在第8小时显著增高,第48小时极显著升高,第96小时显著下降.弧菌组的SOD活力在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大肠杆菌组ALP、ACP和SOD的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各个时相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杂色鲍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可能有着不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生理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盐度自31骤升至37后2、12、24、48和72 h黄边糙乌蛤耗氧率、排氨率和不同组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显示,处理后2h耗氧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24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氨率在2h极显著降低(P<0.01),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在12 h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鳃中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套膜、肝胰腺和鳃中SOD活力在24 h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后逐渐降低;肌肉中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后降低.外套膜和鳃中ACP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肝胰腺中ACP活力显著降低(P<0.05)后逐渐升高,肌肉中ACP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胰腺和鳃中ALP活力先降低后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和肌肉中ALP活力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的代谢水平和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时间效应性,高盐胁迫对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生理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盐度自31骤升至37后2、12、24、48和72 h黄边糙鸟蛤耗氧率、排氨率和不同组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显示,处理后2 h耗氧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24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氨率在2 h极显著降低(P0.01),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在12 h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鳃中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套膜、肝胰腺和鳃中SOD活力在24 h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后逐渐降低;肌肉中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后降低。外套膜和鳃中ACP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肝胰腺中ACP活力显著降低(P0.05)后逐渐升高,肌肉中ACP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胰腺和鳃中ALP活力先降低后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和肌肉中ALP活力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的代谢水平和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时间效应性,高盐胁迫对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盐度胁迫对近江牡蛎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析了盐度从18骤变至3、25、40的第24 小时和第48 小时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的活力变化,旨在研究盐度骤变对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盐度18)4项免疫因子变化不显著(P>0.05)。盐度25组AKP、LSZ活力在第24 小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盐度3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盐度40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SZ活力在第48 小时急剧下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盐度骤变对近江牡蛎的免疫活力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近江牡蛎对低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高盐胁迫下其免疫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鳗弧菌注射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注射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后5、24、48和72h各免疫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胞内ROS含量在24、48和72h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形成抛物线趋势,在48h达到最高;血清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肝脏中ACP活性在24、48和72h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栉孔扇贝体内AL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在注射后24h活性达到最高,而后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鳗弧菌对栉孔扇贝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感染溶藻弧菌对日本蟳肝胰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探讨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采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健康日本蟳,分析了感染前后日本蟳肝胰腺 PO、SOD和LSZ活性变化及注射免疫多糖后的免疫保护率,并研究了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后,肝胰腺中PO、SOD和 LSZ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感染6~12 h,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免疫感染组因感染弧菌前注射了免疫多糖,日本蟳肝胰腺中PO、SOD和LSZ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的酶活性,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高达72.73%,表明免疫多糖可提高酶的活性,使机体的抗病菌能力增强。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日本蟳肝胰腺细胞结构形态正常,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免疫组内质网、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丰富,微绒毛排列致密;感染组肝胰腺组织受到明显的损伤,细胞和部分微绒毛脱落、受损;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形、水肿或仅剩一空泡;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核膜破裂。与感染组相比,免疫后感染组具有形态结构较正常的细胞核、整齐致密的微绒毛和丰富的溶酶体,但依然可见水肿的内质网和狭长畸变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11.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5,29(5):630-634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有关;(2)性早熟的发生与肝胰腺中ACP和ALP活性的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呼吸代谢的影响,以三疣梭子蟹幼蟹(1.17±0.03)g和成蟹(57.57±1.16)g为实验材料,设5个实验温度水平(15、18、21、24、27℃),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成蟹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蟹耗氧率在各个温度水平下差异显著(P0.05),成蟹耗氧率仅在15-18℃与21-27℃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蟹和成蟹排氨率在15-18℃与21-27℃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蟹和成蟹的氧氮比随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氧氮比范围为1.38-3.02,表明三疣梭子蟹以蛋白质为主要代谢能源物质。随实验温度升高,成蟹肝胰脏中的PK活力呈上升趋势,而成蟹肌肉组织中的PK和HK的活力则随温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温度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脏组织中SDH的活力影响显著(P0.05),SDH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27℃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无氧代谢方面,随实验温度的升高,三疣梭子蟹成蟹肝胰脏组织的糖酵解速率增大,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有氧代谢方面,成蟹肝胰脏SDH活力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疣梭子蟹在高温环境下有氧代谢加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溶藻弧菌(攻毒组)、免疫多糖(免疫组)、免疫多糖+溶藻弧菌(免疫攻毒组)后,再测定4组肝胰腺及肌肉中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探讨免疫多糖对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蟳肝胰腺中LZM和SOD的酶活均高于肌肉中的酶活,且免疫多糖对肝胰腺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肌肉;免疫组肝胰腺和肌肉中LZM酶活,在注射后24h时显著升高至峰值(P<0.05),分别为(11.2±2.78)U/mg和(3.75±1.05)U/mg,肝胰腺和肌肉中的SOD酶活也在24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免疫攻毒组在72h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LZM酶活分别高出攻毒组62.8%和75.2%,两组织中SOD酶活同样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是攻毒组的3.5倍和4.2倍。由此可见,免疫多糖能提高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且在72h达到最佳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01)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1D~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电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向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幼蟹、雌性成蟹及抱卵雌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了野生和养殖蟹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旨在揭示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酶和SOD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蟹、成蟹和抱卵蟹的SOD酶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野生成蟹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亦显著高于养殖蟹,是养殖蟹的2.5倍以上。因此,养殖蟹的机体健康水平、免疫保护和抗应激能力不及野生蟹,尤以幼蟹阶段SOD酶活性最低,抗逆境力最差。(2)野生和养殖幼蟹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57±0.09)U.mg-1和(2.61±0.01)U.mg-1,显著高于成蟹和抱卵蟹(P<0.05);野生和养殖成蟹的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83±0.45)U.mg-1和(2.77±0.10)U.mg-1,显著高于幼蟹和抱卵蟹(P<0.05),是幼蟹和抱卵蟹的2~3倍;脂肪酶活性以养殖抱卵蟹最高,野生成蟹次之;消化酶活性变化与蟹的生长阶段及食性转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参为试验对象,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10、20g/kg的微生态制剂益倍康,进行60d的饲养试验,研究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益倍康具有一定的促长作用,20g/kg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倍康对提高刺参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其中20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表明,5g/kg为益倍康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刘岩 《水产学报》2000,24(6):549-553
在中国对虾的血清、肌肉和肝胰提取液中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其中,ACP和ALP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采用1.0%的聚甘露糖醛多糖作为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进行注射刺激后,发现血清中的溶菌和溶血活性有显著提高;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也有明显增加,在72h,ACP活性由对照组的3.21U.100mL^-1提高到9.69U.100ml^-1,ALP活性由4  相似文献   

18.
A 120‐day trial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with vegetable oils on growth, lipid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ubadult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replace 0, 250, 500, 750 and 1000g/kg of fish oil with a mixture of soybean and rapeseed oil (defined as D1–D5), and each treatment had 30 replicate crabs.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of the crabs, while the D3 had the highest hepatosomatic index and total lipids in hepatopancreas. The triglyceride and lipase activities in hepatopancre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The D4 had the highest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acid phosphatase (ACP) in the hepatopancreas, as well as the haemolymph ALP, ACP and peroxidase. The highest levels of haemolymph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catalase and malondialdehyde were detected in D1. Total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evels in hepatopancre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In conclusion,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of P. trituberculatus, and 500g/kg of fish oil replacement could improve antioxidant capacity, but excessive replacement level will enhance lipid accumulation and peroxidation in the hepatopanc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