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盐度(13~33)、pH(7~9)和饵料密度(2.5×104~10×104cell/ml)的变化而呈现峰值变化,各种环境因子对3种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当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分别为28℃、23、8和10×104cell/ml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1.78和2.42 L/g.h,0.35、0.65和1.05 L/g.h,1.26、1.67和2.02 L/g.h,1.29、2.07和2.29 L/g.h,表明温度为28℃、盐度为23、pH为8、饵料密度为10×104cell/ml是皱肋文蛤最适宜的摄食环境条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对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敏感性均表现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揭示皱肋文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中、小规格个体摄食活动频繁,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2.
以异养硝化菌——嗜碱假单胞菌AD-28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子试验测定好氧条件下碳源、碳氮比、温度、pH、溶解氧、初始氮质量浓度及盐度等不同因素对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及氨氮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嗜碱假单胞菌AD-28生长和氨氮去除的最佳条件为:碳源柠檬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碳氮比20,温度25~35℃,pH 6.0,转速120r/min;在最佳条件下,嗜碱假单胞菌AD-2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160mg/L的氨氮去除率在24h内达95%以上。嗜碱假单胞菌AD-28能直接以氨氮为底物进行高效的硝化作用,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15℃)和较高的盐度(NaCl质量浓度为50g/L),在调节养殖水体水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氮、磷、铁对定鞭金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光周期12 h:12 h、光照度3000 1x、盐度28、pH 8.3的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N、P、Fe对定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定鞭金藻生长的影响显著,N、P、Fe单因子的优水平分别为20.0、0.5、0.1 mg/L;在正交试验中,Fe对定鞭金藻的生长的影响显著,N、P、Fe交互作用对定鞭金藻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N、Pe、Fe 3种营养盐离子添加量分别为15.0、1.5,0.3 mg/L时,定鞭金藻的平均生长率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系统净化文蛤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经人工方法使其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杆菌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文蛤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36 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埃希氏大肠杆菌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文蛤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文蛤的净化生产证明,这些净化条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文蛤红壳色选育系与江苏野生群体在不同条件下滤水率的差异并找出文蛤最佳滤水率条件,采用了试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进行滤水率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文蛤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等条件下,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与野生群体滤水率无显著差异,但文蛤红壳色选育系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野生群体;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的最佳滤水率条件为:盐度21.82、温度27.40℃、藻类密度9.96×10^4个/mL,此条件下滤水率的预测值为1.62 mL/(个·min)。  相似文献   

6.
几种理化因子对气单胞菌木聚糖酶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淡水渔业》1999,29(12):10-12
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温度以及pH 对气单胞菌木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发现单独Na+存在时, 气单胞菌无木聚糖酶产生, Fe2 + 可抑制大多数实验菌株的生长, 但不影响其木聚糖酶活性。木聚糖酶在20 ~40 ℃范围内均显示较高活力, 最适温度为35 ℃, 最适pH 为8-0。  相似文献   

7.
以健康刺参肠道的益生茵——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究对象,以豆粕、葡萄糖和氯化钠为基础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其最佳种龄和发酵时间.试验确立该茵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钠10g/L,葡萄糖2.5g/L,豆粕20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 7.5,转速170r/min,菌种接种量5%.以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在10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最佳种龄为24h、最佳发酵时间为32h,菌体细胞浓度最高达到8.5×109cfu/mL,芽孢生成率达到91%.研究结果为刺参微生态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水养殖专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ZJ0503的增菌培养基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温度、盐度、初始pH对鱼诺卡氏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鱼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盐度5、pH 6.5±0.2;经筛选,鱼诺卡氏菌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促生长作用最强的2种无机盐是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氯化钙(CaCl2);确立了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2HPO40.75 g·L-1,CaCl20.2 g·L-1(单独灭菌),氯化钠(NaCl)5 g·L-1,pH 6.5±0.2。  相似文献   

9.
以26S rDNA法将实验室保藏的1株产虾青素的海洋酵母菌YS-185鉴定为粘红酵母。以海洋酵母菌YS-185为试验菌株,运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探索培养基组分和发酵工艺条件对该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适生长起始pH值为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温度20℃;虾青素合成的最佳培养基组分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佳虾青素合成条件:pH 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培养温度25℃。发酵优化后的虾青素产量2.670μg/ml,较优化前的1.572μg/ml提高了69.8%。温度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虾青素的合成都有显著影响。海洋酵母菌YS-185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有规模化生产虾青素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因大西洋鲑加工废弃物中的蛋白成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探索以大西洋鲑加工废弃物制成的干粉为原料,使用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通过控制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pH和菌龄等发酵条件来酵解鱼粉,以制取抗氧化酵解液。首先以总抗氧化活性和α-氨基氮含量为指标,找到最佳单因素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和总抗氧化活性为指标,使用正交实验L_(25)(5~6)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2.0 g/50 m L,接种量3%,发酵时间72 h,温度30℃,pH 6.6,菌龄48 h,该条件下酵解得到的发酵液总抗氧化活性为503.59 U,鱼粉水解度为17.29%。研究表明,采用苏云金芽胞杆菌酵解大西洋鲑加工废弃物以制取抗氧化酵解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Bacillus sp.) A4是一株具有溶甲藻能力的菌株,为探究营养条件与培养条件对A4生长的影响,明确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菌株的生长特性,先以单因素方法比较不同碳、氮营养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再以Plackett-Burman方法综合比较碳源、氮源、pH、接种菌量、温度、转速、装液量等因子对其生长的协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A4菌对有机碳源玉米浆和有机氮源大豆蛋白利用效果最好,培养24 h后菌量分别达到3.58×108、3.19×108 CFU/ml。各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大豆蛋白、温度、玉米浆、转速、接种菌量、pH、装液量,且大豆蛋白和温度对A4菌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调控也有重要意义,在评估相关因素对菌株生长或生态功能的影响时,须将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协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发酵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筛选的羊栖菜腐败菌系不动杆菌属X8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m/V):0.6%褐藻酸钠,0.7%蛋白胨,0.2% KH_2PO_4,0.2 % NaCl,初始pH 7.0.该菌株于25 ℃,150 r/min 振荡培养16 h后,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可达157.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59倍.Mg~(2+)、Ca~(2+)和Fe~(2+)对菌株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鳗草根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鳗草(Zostera marina)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固氮功能,并分离得到对海草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以山东荣城天鹅湖鳗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其根际分离得到了两株具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3A和4G),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固氮基因nifH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获得了菌株典型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株3A为海旋菌(Thalassospira),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圆形桔黄色,可利用的碳源:D-甘露糖,D-松三糖,L-鼠李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585%,pH 8.18,温度31.49℃;菌株4G为芽孢杆菌(Bacillus),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圆形乳白色,可利用的碳源:D-纤维二糖,D-葡萄糖,D-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D-海藻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920%,pH 7.99,温度37.27℃。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二者的固氮酶活性,分别为252.21 nmol C_2H_4/(mL·h)和196.31 nmol C_2H_4/(mL·h)。研究证实两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性能,可用于海草固氮肥的研制,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株高效脱氮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对虾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培养24 h后的去除率分别为96.17%和88.27%,编号为O-11。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明确了该菌株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分类地位。分离菌株在20~30℃时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去除,而温度为20~35℃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分离菌株在盐度小于30的环境中对亚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碱性环境中分离菌株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高。安全性检验可知,在菌浓度为10~5~10~8 cfu/mL的菌株O-1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安全的,且在菌浓度为10~5 cfu/mL时能显著提高对虾的存活率,促进对虾生长。这说明,分离菌株O-11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有害氮脱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合EM菌生长的碳源、氮源和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适合EM菌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较大,在35℃时,菌株的生长状况最好。将EM菌接入到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3d后,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确定芽孢杆菌的数量为3.4×105,酵母菌的数量为9.7×109,乳酸菌的数量为6.4×109,菌株总的数量达到1.6×1010CFU/mL。  相似文献   

16.
自河口污泥中分离到两株有益菌,通过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其中一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另一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建立了两株细菌的适宜生长条件,植物乳杆菌适宜生长pH为6.5、温度为30℃,枯草芽孢杆菌的适宜生长pH为6.0、温度为36℃.在实验室条件下,两株有益菌1∶1组合制剂对人工配制的海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73.2%、58.0%和52.4%;池塘养殖环境下,其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6.3%、88.9%和68.3%,具有明显的水质净化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两株有益菌的规模化发酵生产技术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分离硫氧化细菌,并研究其生长特性。从以硫代硫酸钠为唯一能源底物的培养基中分离得到一株硫氧化菌B1-1,经过平板菌落形态观察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B1-1呈革兰氏阴性,短杆状,鉴定为Halothiobacillus hydrothermalis(GenBank登录号为KU362926)。在28℃、初始pH=8、150 r/min培养条件下,细菌在12 h进入对数生长期,36 h开始氧化硫代硫酸盐(S_2O_3~(2-)),至60 h培养液p H下降到4.8,S_2O_3~(2-)浓度从最初的2.28 g/L降到0.36 g/L,氧化率达84.2%。  相似文献   

18.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 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在酶标板上成膜情况。结果显示,溶藻弧菌的生物膜的OD590在16h达到峰值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出现下降;在102~108cfu/mL范围内,不同的初始菌密度对生物膜的OD590影响并不显著;NaCl质量分数为4.5%时,所形成生物膜的OD590最高;30℃,溶藻弧菌的生物膜OD590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CaCl2,能够显著促进生物膜形成,而加入MgCl2对于生物膜的影响则不显著;经过大黄鱼表皮黏液包被后,96孔板中生物膜的OD590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1)。致病性溶藻弧菌ND-01能够在聚苯乙烯材料的96孔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且其生物膜的形成与多种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previous paper has revealed that experimental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stinal bacteria, suggesting association of the condition with an exotox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see the effect of the exotoxin on the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by administering cell free culture before the bacterial challenge. Cell free culture of Streptococcus sp. strain YT-3 was inoculated intramuscularly at a dosage of 0–5 ml per 100 g body weight 1 h prior to bacterial challenge. Three fish were killed at intervals after challenge for viable counting of bacteria in the viscera and blood. Intramuscular inoculation with either low virulent or virulent bacteria alone at dosages of 106 to 107 cells did not produce the disease in the fish, with almost complete clearance of the bacteria from the viscera and blood within 120 h. When the exotoxin was inoculated intramuscularly prior to the bacterial challenge, however, either low virulent or virulent bacteria at 106 to 107 cells could produce fatal infection with prominent streptococcal clinical sig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