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出现了近海某些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产量下降现象,难免令人感到不安。但从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来看,还是在逐年稳步增长,特别是中上层鱼类和虾、蟹等产量。渔场也从近海向外海发展,有的渔业公司产量中外海的渔获量已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渔场的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目前每年的总产量估计在3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好渔场。在300万吨中,以小黄鱼、带鱼为主的底层鱼类的产量约占4/5,剩下的1/5是鲹、鲐等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93-2003年的Nino3、Nino3.4区的海水表层温度(SST)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的中上层鱼类年总产量和年平均单位产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经F检验,得出它们在α=0.05的水平上回归效果显著的结论(F>Fα=0.05).其中,Nino3的海水表层温度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中上层鱼类年总产量的相关关系R=0.7225,Nino3.4区的海水表层温度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中上层鱼类年总产量的相关关系R=0.6685;Nino3的海水表层温度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中上层鱼类年平均单位产量的相关关系R=0.6319,Nino3.4区的海水表层温度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中上层鱼类年平均单位产量的相关关系R=0.6541.这种关系的找出,今后可以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提前一年预测的NINO区海表温度数据,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作业渔情预报建立简便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汕头~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初级生产力和资源生物含碳率及其转化为基础,根据鲐黪鱼类体内含碳率的测定结果,估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和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并运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显示: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为33.7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6.875万吨:渔场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20.2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0.2万吨。近十年来全渔场实际年捕捞量在5.5—10万吨之间,中上层鱼类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鱼类资源状况的变化,中上层鱼类的产量亦随之提高,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三。1979年世界海洋性鱼类产量为5514万吨,鲱、沙丁、鯷类鱼占1564万吨。1979年日本海洋性鱼类总产量817.07万吨,其中日本鲐为159.07万吨。  相似文献   

6.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10年来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报道了该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群聚动态变化情况,并就今后如何利用该资源进行探讨,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汕头——台浅渔场上中层鱼类的灯光围网生产,实际上是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灯围机船终年生产的渔场。而潮汕沿海各县投产灯围机船则逐年减少,单产、总产远远落在闽南灯围产量之后。为使潮汕灯围机船得以巩固发展,充分利用台浅渔场的上中层鱼类,本文对该渔场灯围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我省海洋渔业资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底层鱼类产量渐趋减少,中上层鱼类尚有较大的捕捞潜力,近海渔场产量渐趋降低,外海渔场尚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发展外海渔业,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茂名市博贺港的外海生产,其效果尤为突出。采取的主要措施:首先是提高主机功率,减小阻力系数,提高拖速和航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状况良好,目前正在较高水平上以动。由于灯围作业滑坡,闽南,台湾浅渔场的TiWen鱼类资源利用不足;闽东,闽中近海的鲐Shen鱼类资源,随着疏目快拖网作业的发展,渔获量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