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病中华鳖颈部组织逐渐变硬、坏死,呈化脓性溃烂。从典型病鳖颈部病灶上分离、提纯培养 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学鉴定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经人工感染健康中华鳖,出现与自然病鳖基本一 致的病理症状,接种健康鲫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 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采取3 g/m~3水体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及在饲料中添加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天15mg/kg 鳖体 重,连续用药5d 后,能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穿孔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是体壁溃烂穿孔。本试验分别测定了患穿孔病中华鳖和健康中华鳖血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球蛋白、白蛋白、肌酣、尿素氮、葡萄糖、钠、氯、钙等10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病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葡萄糖、钙的含量都非常显著高于健康鳘,而尿素氮、钠、氯都显著低于健康鳖。这些血清特性变化表明,病鳖的肝、肾、心等发生了严重的病变.揭示了中华鳖穿孔病血清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河北渔业》2008,(7):66-6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保定市畜牧水产局接到许多求购中华鳖苗种的电话,经与该市的中华鳖繁殖场联系,得知今年的中华鳖稚鳖、鳖卵销售火爆,一些订单已至8月下旬,除了省内养鳖基地互通有无之外,有30%销往浙江、云南、山东、河南等地.价格也创2000年以来新高,3g以上的稚鳖每只售价达5.5元,4g以上达到6元/只;受精卵也高达3.5~5.5元/枚,市内的各个苗种孵化场盈利颇丰。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穿孔病病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中华鳖穿孔病的病理变化。病鳖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充血、出血,呈败血症;脏器局部坏死组织中聚有大量脓细胞,呈化脓灶。同健康鳖相比,病鳖12项血清生化成分有8项发生显著变化:K+、Ca2+、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量增多;Na+、Cl-、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量减少;肌肉中酯酶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2,(1):43-43
2011年,广东以中华鳖为主要品种的鳖类市场迎来了一个极为罕见的牛市行情,鳖业从业者获利颇丰。商品鳖类价格全年一路走高,到年底,普通规格中华鳖市场价格上涨到30元/500克以上,而普通规格中华鳖养殖生产成本只有15元/500克。该行情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一是生产萎缩,由于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导致种鳖苗繁育、投苗量和商品鳖养殖规模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6.
杨洋  李航 《内陆水产》2009,(8):12-14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中华鳖蛋、苗价格一路下滑。有“中国甲鱼之乡”美誉的湖南省汉寿县,中华鳖苗售价普遍在2元/只以下,江西中华鳖蛋也再次跌入历史低谷,售价仅0.3元/只。业内人士预言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蛋将遭遇最大寒流。他们表示此次鳖苗全线跌价除了2007年商品鳖市场跳跃式发展,市场消化不了之外,江西、湖南等传统甲鱼苗产区还面临着北方黄河鳖、江浙日本鳖以及台湾鳖的强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用来防治鳖病,不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而且安全可靠,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较难形成耐药性,对中华鳖的健康养殖和商品鳖品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中草药防治鳖病越来越广泛,在养殖生产中应用中草药对水体进行直接泼洒消毒...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腐皮病血液病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沉降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4,28(1):15-22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