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石花菜切段再生人工育苗技术评议会”于1989年11月14日在浙江水产学院召开,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石花莱人工育苗技术。这项技术是利用石花菜切段小技的再生及其附着的原理进行人工育苗,特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种藻不受成熟度限制,  相似文献   

2.
张维明 《海洋渔业》1987,9(2):88-88
<正> 石花菜孢子育苗,是实现石花菜全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是藻类人工栽培生产中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都有人在进行研究,但大多处在实验阶段。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了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和山东省水产局下达的该项课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使石花菜孢子育苗研究成功。1986年12月11日,山东省水产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在荣成县石岛对这一成果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良好养殖品种。为了探讨石花菜养殖新途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85年在荣成县采用调整自然光、温的方法,进行了石花菜孢子育苗试验,比较系统地观察了孢子放散、附着、萌发、匍匐幼苗到直立体苗生长的全过程。现将观察的实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6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和荣成县水产研究所在刑江筹建了八百平方米的石花菜人工育苗室,并于七八月间进行大规模孢子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萃     
葛鸥 《海洋渔业》1987,9(4):182-182
<正> 以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为主、荣成县水产研究所协作完成的“石花菜孢子育苗技术研究”已于1986年底由山东省水产局主持通过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抓住采苗、育苗、海上培养等几个关键环节,从掌握孢子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业又有一项新的突破,石花菜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这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和荣成县水产研究所合作攻关,在荣成县璃江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隶属于真红藻纲、石花菜目、石花菜科、石花菜属,在我国北方地区被称为"毛菜"、"冻菜"。石花菜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水层对石花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石花菜的局部小枝,在海上短时期培养的方法,以重量为指标,清楚地看出温度与水层对石花菜生长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石花菜生长最快的温度为22—26℃,它的最适温度为20-28℃。石花菜生长的适温以8℃为低限。限制石花菜生长的低温大约为0-℃。2.石花菜生长最适宜的水层为0.3米。随水深的增加,生长越来越慢。3.根据实验的结果,我们建议:8℃以上作为石花菜的养殖期。即相当于青岛地区从5月到11月。夏季应该消除海洋动物附着的危害。筏养石花菜应利用0.3米以内的浅水层。4.石花菜小枝的再生假根以20-28℃生长最好,这期间可作为石花菜的人工营养繁殖期。  相似文献   

9.
凝花菜     
曾广兴 《海洋渔业》1986,8(2):63-63
<正> 凝花菜(Gelidiella acerosa(Forssk)Feldm.etHamel)又称拟石花菜,隶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石花菜目(Gelida-les)石花菜科(Gelidiellaceae)。在国内是近十多年才被开发利用起来的重要海洋水产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 石花菜的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北方三省沿海推广。目前春茬生产所用苗种全部从自然海区采取,由于受海况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对今后石花菜大面积人工养殖将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决春茬苗种问题,我们试将秋茬石花菜保留越冬,做为第二年春茬苗种,从而既可保证春茬石花菜生产计划的完成,又可提高苗种质量。在缺乏苗源地区,可以不必年年到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年轮形成期为每年的1~3月份;雌鱼年龄结构为1~7<'+>龄,平均年...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2和0.589,个体识别率(DP)为0.660和0.609,非父排除率(PPE)为0.482和0.399,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表明所选座位均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312,遗传相似系数(I)为0.73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71。以上结果说明,三倍体诱导对牙鲆的遗传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二倍体有所下降,二倍体和三倍体牙鲆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和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梯级电站开发下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17年对春季和秋季金沙江下游尚未建成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江段以及已下闸蓄水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江段应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进行了鱼类群落定量研究,同时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鱼类多样性特征以及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仍保持正常流水未成库区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江段鱼类群落与已成库区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江段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仍为峡谷激流型生境的江段,鱼类组成以土著特有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喜流水的圆口铜鱼C. guichenoti、泉水鱼P. procheilus、犁头鳅L. fimbriata;而在已蓄水的库区江段,鱼类组成多为长江中下游常见种类,优势种为喜静水缓流的?H. leucisculus、飘鱼P. sinensis、似鱎T. wwinhonis。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做了相关分析,发现影响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包括水深、总固体悬浮物、电导率、pH和水温等。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金沙江下游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了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的多样性,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25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得到82个不同的RFLP 带型。对部分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得到23条有效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冰鲜杂鱼饲料中细菌主要分为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占据明显地优势地位,约占所分析克隆子数的84.4%;其次是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细菌,约占10.9%;还有少量的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约占4.7%。γ-变形菌纲细菌中以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最多,其次是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福建省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中的284株异养细菌(其中消化道菌131株,水体菌153株)进行药物敏感测试,以期了解其耐药性概况。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消化道与养殖水体异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最高达83.95%,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受试的水体异养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0;不同来源菌株的多重耐药(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MAR)现象普遍,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值分别为59.15%和51.31%。该研究同时发现相同分离源的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波动规律,消化道异养菌于9月耐药率最低,而水体异养菌耐药率在6月最低。结果表明,皱纹盘鲍消化道及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急性盐度胁迫对日本黄姑鱼肌肉组织转录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度是影响鱼类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为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经济海水鱼类日本黄姑鱼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基于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盐度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幼鱼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高盐组、低盐组和对照组分别获得46 379 598、36 130 844和38 715 820条Clean reads,总碱基数分别为5.27、4.87和5.53 GB。经组装得到91 667条转录本,去冗余后拼接得到61 601条Unigenes。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和低盐组分别有2 230和1 377个差异Unigene上调,1 959和2 447个差异Unigene下调,随机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通过对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在高盐组和低盐组中分别发现21和4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离子通道相关,共有的离子通道相关基因为15个,其中14个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而在高盐组和低盐组发现的离子转运体基因分别为6和1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蛋白酶体、补体激活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绑定、催化活性、信号传导和分解代谢等方面。研究表明,日本黄姑鱼对急性盐度胁迫的适应可能是一个涉及多组织和多基因的复杂过程,盐度变化能够影响肌肉组织的离子通道、离子转运体,蛋白降解和免疫系统功能。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开展日本黄姑鱼盐度适应的调控机制及养殖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塑膜大棚内养殖的不同龄的中华鳖为试验材料,观察其性腺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研究发现,塑膜大棚内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腺发育也提前。大棚内养殖的中华鳖的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明显大于露天池塘养殖的同等鳖龄的中华鳖的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半年龄鳖精巢的曲细精管中填塞精原细胞;1龄鳖的精巢,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2~3层,分布较散;2龄鳖的精巢,生精上皮层数很多,包括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并且已见圆形精子细胞和拉长的精子出现在管腔中;3龄鳖的精巢,管腔明显增大,生精上皮比2龄鳖的生精上皮层数少,可见靠近基膜的极少量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变态后的精子细胞的数量最多。半年龄鳖的卵巢内卵泡已经发育至初级卵泡期,1龄鳖的卵泡处于生长卵泡期,2龄鳖的卵巢处于卵黄发生期,3龄鳖处于排卵期。雄性鳖的睾酮的峰值出现于2龄鳖,即生精活动的旺盛期;雌性鳖的睾酮峰值出现于1龄时,即卵泡的生长期;而2龄、3龄的雌鳖的睾酮含量明显降低,即在卵黄形成期和排卵期,睾酮含量是降低的。雌性鳖的雌二醇,在3龄时即卵黄的沉积期和成熟卵的形成期达到最高值。雄性鳖的雌二醇,在2龄时出现最高值,此时生精活动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20.
杨文鸽 《水产学报》2006,30(3):383-389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 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呈红色团块状流失于管腔。脾脏细胞大量坏死,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代表菌株EL0304-1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供试24种抗菌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二甲嚯唑钠等不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新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