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为探究急性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酶活性测定来观察及检测鳃和肌肉显微结构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以探究四指马鲅应激反应规律。结果显示,急性离水操作胁迫2 h后,鳃小片、扁平上皮细胞以及线粒体丰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肌肉从肌纤维变性、肌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增宽、空泡化至肌肉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并且呈逐渐分解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胁迫后的2 h显著下降(P0.05),但12 h时则升至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在处理后2 h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升高,直到12 h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后的2 h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6 h达到峰值。SOD和CAT活性在处理24 h后显著低于处理前,其他酶变化不显著。Na~+-K~+-ATP酶活性在处理后2 h显著升高(P0.05),12 h达到峰值,24 h恢复到处理前水平。本研究表明,操作胁迫会对鳃和肌肉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且随时间持续,损伤呈现加重趋势;肌肉抗氧化酶系统在受到氧化压力2 h后才启动,处理后12 h肌肉受到的氧化压力最大,抗氧化酶活性最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SOD和GSH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DA可以作为四指马鲅氧化损伤的快速响应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急性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酶活性测定来观察及检测鳃和肌肉显微结构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以探究四指马鲅应激反应规律。结果显示,急性离水操作胁迫2 h后,鳃小片、扁平上皮细胞以及线粒体丰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肌肉从肌纤维变性、肌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增宽、空泡化至肌肉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并且呈逐渐分解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胁迫后的2 h显著下降(P<0.05),但12 h时则升至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在处理后2 h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升高,直到12 h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后的2 h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6 h达到峰值。SOD和CAT活性在处理24 h后显著低于处理前,其他酶变化不显著。Na+-K+-ATP酶活性在处理后2 h显著升高(P<0.05),12 h达到峰值,24 h恢复到处理前水平。本研究表明,操作胁迫会对鳃和肌肉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且随时间持续,损伤呈现加重趋势;肌肉抗氧化酶系统在受到氧化压力2 h后才启动,处理后12 h肌肉受到的氧化压力最大,抗氧化酶活性最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SOD和GSH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DA可以作为四指马鲅氧化损伤的快速响应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将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分别放置在22℃、27℃(对照组)和32℃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48h,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0、12、24、48 h)下银鲳幼鱼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指标和免疫指标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试验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仅在22℃试验组出现显著波动(P0.05),其余组变化不显著(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22℃试验组在24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32℃试验组0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MDA)22℃试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显著下降,24 h下降到最低值,随后维持最低值,32℃试验组MDA含量则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对照组也出现了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中,SOD 22℃试验组的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2℃试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直线上升,对照组也出现了波动;CAT和T-AOC 22℃试验组均变化不显著(P0.05),CAT 32℃试验组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T-AOC 32℃试验组显著下降,对照组CAT和T-AOC都出现波动;GSH-PX和MDA32℃试验组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GSH-PX 22℃试验组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MDA 22℃试验组和对照组都出现波动现象。免疫指标中,溶菌酶(LZM)活力的变化不显著(P0.05);免疫球蛋白M(Ig M)各试验组活力均呈现显著性变化(P0.05)。不同温度组之间在同一时间也会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脏中,T-AOC 32℃试验组在48 h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MDA除起始时间0 h外,其余时间段不同温度组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而SOD、CAT、GSH-PX则不同温度组在同一时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除了免疫指标中的LZM不同温度组在同一时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在同一时间段不同温度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的肝脏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并对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苗种生产和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变化对银鲳幼鱼产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和TG含量降低;GLU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先上升后降低,而CREA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测定了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氧化应激和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23±0.7)℃下,体质量(31.59±3.01)g的鱼在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个体成活率为100%,在慢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成活率则不断下降,第11天时降为实验初始时的50%。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第3小时最低,随后升高,第24小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低氧持续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慢性低氧胁迫下鳃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DA、GSH含量和SOD活性则均显著升高(P0.05)。肝糖原(LG)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呈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第12小时降至最低,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慢性胁迫后LG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先升后降,第3小时达最大值,第24小时下降为对照组水平,慢低氧胁迫后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拟微绿球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血清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8%、16%、24%和32%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82.64±0.32)g的大菱鲆幼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37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全鱼粗脂肪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与全鱼具有相同的趋势;肌肉和肝脏的花生四烯酸含量随着饲料中拟微绿球藻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大值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替代16%试验组和替代2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替代16%试验组达到最低值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16%~24%替代水平上,可提高试验组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其血脂水平,而大菱鲆幼鱼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变,保持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9、16、23),其中盐度23为对照盐度,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平均体重(5.0±1.4)g,平均全长(8.3±0.8)cm]进行7 d的胁迫实验,检测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溶菌酶(LZM)含量在盐度16下出现了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盐度9时LZM含量先下降而后上升。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在16盐度下呈现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而盐度9时显著下降(P0.05)。低盐度胁迫使黄姑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后减弱,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波动起伏后增强,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逐步增强,且盐度9比16的抗氧化酶活力变化更显著(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盐度9时显著增强(P0.05),而在盐度16时出现增强后恢复的变化。通过分析低盐度胁迫对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的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对盐度9的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盐度低于9时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8.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 和 TG 含量降低;GLU 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 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 先上升后降低,而 CREA 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溶氧量对鲟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肝脏的损伤情况,以西伯利亚鲟幼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个溶氧量水平(6、8、10、12、14 mg/L)的胁迫试验,分别在胁迫后第10、20、30、40天测定鱼体内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血清中与免疫相关的酶的活力。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12、14 mg/L溶氧组的西伯利亚鲟,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较其它组有显著升高(P0.05);14 mg/L溶氧组的血清SOD、CAT活力在第40天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12、14 mg/L溶氧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2、14 mg/L溶氧组的白蛋白浓度在第20天时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之后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12、14 mg/L的高溶氧水平可刺激肝脏提高抗氧化应激酶活力,并且在短期内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经过30 d后,鱼体逐渐恢复,14 mg/L的溶氧量水平并未超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11.
低氧胁迫对河川沙塘鳢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急性低氧1.5 h、5 h和慢性低氧3 d下,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5种组织(心、脑、肝、鳃和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暴露1.5 h时,河川沙塘鳢SOD和GPX的活力在各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活力在心、鳃和肝3种组织呈现显著升高(P0.05),ATP酶活力在心和肝组织极显著升高(P0.01);在急性低氧暴露5 h时,除肝组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外(P0.05),其它4种组织的CAT、GPX和ATP酶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在慢性低氧处理3 d时,心、脑组织的抗氧化酶已基本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但鳃、肝和肾中酶活力仍较高(P0.05)。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能通过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改变代谢底物,提高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高浓度组)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氨氮应激下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性能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6种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0、18、36、54、72和90 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0、L18、L36、L54、L72和L90)饲喂初始均重为(11.35±0.08)g的罗非鱼60 d,之后应用氯化铵进行24 h氨氮应激实验。结果显示:1应激后,各组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在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下的鱼体对氨氮应激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机制。L54组鱼主要通过激发免疫系统并调节蛋白质代谢来抵抗氨氮浓度突变;L72和L90组鱼主要通过调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动态变化来缓解氨氮对机体的应激。2血清抗菌实验表明,L54和L72组鱼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36~L90组对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18组(P0.05);各溶菌酶添加组的鱼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3应激后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溶菌酶添加水平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L5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54和72mg/kg溶菌酶添加水平对氨氮应激下吉富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活性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产生了最积极有效的调控,能够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盐度胁迫对近江牡蛎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析了盐度从18骤变至3、25、40的第24 小时和第48 小时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的活力变化,旨在研究盐度骤变对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盐度18)4项免疫因子变化不显著(P>0.05)。盐度25组AKP、LSZ活力在第24 小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盐度3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盐度40组SOD活力在第24 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SZ活力在第48 小时急剧下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盐度骤变对近江牡蛎的免疫活力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近江牡蛎对低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高盐胁迫下其免疫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获知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减毒活疫苗(M170株)浸泡免疫鳜(Siniperca chuatsi)后的免疫应答,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免疫后鳜肝脏溶菌酶(Lys)基因、脾脏免疫球蛋白(Ig M)基因表达动力学,并检测了血清中Lys活性和抗体效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活疫苗浸泡免疫后,鳜肝脏Lys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第48小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0.9倍(P0.05),直到第28天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免疫鱼血清Lys活性明显升高,第2天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4.35倍(P0.05),第6天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免疫鳜脾脏Ig M基因相对表达量从第7天开始上调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28天其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98.7倍(P0.05);而免疫鱼血清抗体效价在第7天开始高于对照组,第28天达到峰值(26)。免疫后第28天采用强毒株M168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相对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age survival,RPS)达85.9%。结果表明约氏黄杆菌减毒株M170可引起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平均体质量为(5.66±0.1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含聚β-羟基丁酸酯(PHB)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3%和5%的对虾配合饲料,饲养35 d后检测并比较不同水平PHB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免疫和消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PHB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ll基因表达量随PHB含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1%和3%PHB添加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5%PHB添加组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PHB有利于增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