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春季(5月)、夏季(7月)对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春、夏季浮游植物共计8门80种属。其中,硅藻最多(36种属),占45.0%;绿藻次之(19种属),占23.8%;蓝藻14种属,占17.5%;其他藻类相对较少,共占13.7%。春、夏两季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但种类组成有变化。春季硅藻的种类较夏季丰富,而绿藻、蓝藻的种类均在夏季有所增加,多于春季。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1.4%),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针杆藻Synedra sp.、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小环藻Cyclotella sp.、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环状扇形藻缢缩变种Meridion circulare、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美丽星芒藻Asterionel-la formosa;同时,色球藻Chroococcus sp.、针晶蓝纤维藻镰刀型Da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也在调查期间占优势。调查期间,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的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00.11×104ind/L、1.1624 mg/L,其中硅藻的数量、生物量均最多。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基本呈现先下降,在绥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和8月对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调查区域内浮游植物共计8门172种(含未定种)。其中绿藻门74种(含未定种),硅藻门50种(含未定种),蓝藻门27种(含未定种),其他种类占12.2%。4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3.49×104ind/L和0.4552mg/L;8月分别为276.28×104ind/L和3.6578mg/L。依据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细胞密度,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测定,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结果显示,春、秋季布伦托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聚为两大类,吉力湖聚为三大类;由于各采样点的水深、水温、pH值、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采用聚类和多维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乌伦古湖春、秋季各采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多维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从二维空间角度证实了聚类结论。乌伦古湖属高纬度地区水体,春、秋两季出现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结合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该湖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本研究旨在群落结构层面探讨春、秋季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该湖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 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 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囊谦段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甲藻门仅检到1种,占1.8%。夏秋两季澜沧江囊谦段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绿藻、蓝藻种类秋季多于夏季,甲藻仅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5.0%,种类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数量为13.26×104~375.59×104个/L,平均数量99.36×104个/L;生物量为0.0445~1.9972mg/L,平均0.4915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以硅藻最高,分别占总数量的61.2%和总生物量的71.3%。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均值分别为2.24、0.48;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体现了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水域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5.
2003年5、7、9、11月对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69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52.36%和20.11%。近亲鱼腥藻、铜绿微囊藻、普通小球藻、柱形栅列藻、四尾栅列藻、颗粒直链藻、细长锥囊藻、四角十字藻、浮球藻、含糊囊裸藻、针形纤维藻、尺骨针杆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1750.8×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517.3×104ind./L,占29.55%;生物量为16.082mg/L,硅藻最高,为7.285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2801.4×104ind./L,生物量以夏季最高28.235mg/L;水平分布采样点Ⅲ最高,平均为2158.6×104ind./L,采样点Ⅳ生物量最高为12.296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5、 7、 9、 1 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共计 8门 1 2 7种 ,以绿藻、硅藻为主 ,分别占 47%和 44% ,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 35 1 2 9× 1 0 4ind /L ,以硅藻为主 ,数量为 2 4 4 62×1 0 4ind /L占 69 63% ,生物量为 3 88mg/L ,硅藻最高 ,为 3 1 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数量夏季最高为 5 75 2 8× 1 0 4ind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 5 65 5mg/L ;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 ,平均为 5 31 47× 1 0 4ind /L和 4 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 >夏季 >春季 >秋季。  相似文献   

7.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占4.6%;裸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1.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星杆藻(Asterion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席藻(Phormidium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锥囊藻(Dinobryon sp)、衣藻(Chlamydomon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实球藻(Pandorina sp)13种,其中硅藻门7种,占优势种类的53.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2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25.33×104个/L,平均生物量0.0732 mg/L,硅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70.7%和77.9%,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21,Pielou指数平均值0.73,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66,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Marggalef指数秋季(8月)略高于春季(3月),Pielou指数春季(3月)高于秋季(8月)。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8.
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洱海常见浮游植物有7门、80属、115种;其中,蓝藻门24种,硅藻门16种,绿藻门65种,金藻门和隐藻门各2种,甲藻门和裸藻门各3种.春季以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直链藻(Melosira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为优势种;夏季以直链藻、小环藻(Cyclotella sp.)、转板藻(Mougeotia sp.)、尖尾蓝隐藻、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乌龙藻(Woronichinia sp.)为优势种;秋季以乌龙藻、游丝藻(Planctonema lauterbornii)为优势种;冬季以游丝藻、水华束丝藻(Aphanizonmenon flos-aquae)、钝脆杆藻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最高、夏冬季次之、春季低,最高值出现在11月,达5 899.17×104个/L,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339.21×104个/L.与历史资料相比,近年来洱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降低,蓝藻水华优势种由鱼腥藻转变为微囊藻和乌龙藻,绿藻门细胞数量占浮游植物细胞总数量的比例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口地处辽东湾北岸,在辽宁省营口市汇入渤海。2013年春季对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昼夜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共计8门76种属,数量、生物量均值总计分别为373.83x10ind·L-1、2.5753mg·L-1。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绿藻的种类组成、数量为主(硅藻34种属,167.45×104ind·L-1;绿藻22种属,137.36×104ind·L-1),生物量以硅藻为主(73.7%)。优势种主要是硅藻门的种类,优势种中除普生性种类、中盐性种类外,广温、广盐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扁藻Platymonassp.也占优势。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的昼夜变化高峰出现在12:00和0:00,生物量高峰出现在16:00。浮游植物的种类数(P=0.013)、数量(P=0.002)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  相似文献   

10.
江西进贤湖泊浮游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994年对进贤湖泊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索出浮游植物72属,隶属于7门;平均生物量5.11935mg/L,优势种属群为微囊藻、鱼腥藻、颤藻、林氏藻和直链藻;鱼产力1.895×10-2kg/m2.浮游植物量均与NH+4-N和总无机氮间呈极显著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2.150297x1+4.019655和y2=2.022328x2+4.026654.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高,宝,邵伯湖游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虾病害防治药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告了常用渔用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在试验所用的3种藻类中,扁藻最敏感,其次是三角褐指藻,最后是金藻3011;消毒剂对不同浓度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液浓度的降低,消毒剂对其杀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8月~2005年5月桑沟湾4个航次调查结果,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其中,硅藻29属60种,占83.3%。甲藻3属12种,占16.7%。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5.0×10^4~3416.0×10^4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的种类数、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综合评价表明,桑沟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生物多样性一般。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渤海逐月调查,由资料分析结果得:渤海为浅海,受大陆气候影响显著,使溶解氧分布在不同海区有显著差异。除8月份外,表、底层溶解氧含量基本一致。从水平分布看,近岸溶解氧含量小于渤海中部;溶解氧的年变化是,最大值出现在2月,最小值出现于8月;温度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莱州湾浅海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赤潮生物和群落结构特征。 1997年5~ 12月间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 19.0 0~ 6873.5× 10 3cell/m3,浮游植物的数量高峰出现在秋季 9月 ,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 2 5属 61种。其中硅藻 2 1属 5 5种 ,占 89.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4 % ;蓝藻 1属 1种 ,占 1.5 %。另共出现赤潮生物 2 6种 ,占总种数的 4 2 .6%。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北部沿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1998年4月中旬~10月中旬胶州湾北部的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26属56种,其中硅藻23属50种,甲藻3属6种。浮游植物数量的峰值出现在4月中旬和9月下旬,其均值分别为15115.5×103cell/m3和133315.1×103cell/m3,最低值出现在6~7月。加氏星杆藻、中肋骨条藻和浮动弯角藻曾在该海区形成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 5月 16日~ 6月 1日 ,对黄海 ( 33°0 0′~ 39°30′N,12 1°0 0′~ 12 5°30′E)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1998年春季黄海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14属 2 9种。其中 ,硅藻门有 10属 2 1种 ,甲藻门 4属 8种。在硅藻门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7种 ,其次是根管藻属 ,有 3种。甲藻门中甲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5种。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 2 .2 3× 10 4 个 / m3,其中 ,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5×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69.5% ,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 0 .68×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30 .5%。黄海北部浮游植物的数量高于黄海中、南部。黄海浮游植物分布密集区主要在调查区西、北部。与 1986年同期黄海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相比 ,1998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 1986年春季相似 ,但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 64.6%。  相似文献   

18.
鳌山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11月~ 1997年 9月间对鳌山湾进行了 5次环境调查。结果表明 ,鳌山湾共检出浮游植物 2 8属 6 4种。其中硅藻 2 4属 5 7种 ,占 89 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 4 % ;蓝藻 1属 1种 ,占1 5 %。浮游植物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的 9月 ,其均值为 15 90 2 0× 10 3cells/m3,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 7月 ,其数量均值为 5 3 6 0× 10 3cells/m3。鳌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组成种类多 ,从全湾浮游植物的种量分布看 ,优势种不突出 ,种类个体数量分布比较均匀 ,鳌山湾属于中下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乳山湾东流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等生物学特征,6~9月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8.23×104~3172×104cell/m3,其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数量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种类组成主要是广温、广盐的沿岸种类。经鉴定,乳山湾东流区浮游植物共有22属,41种。其中赤潮生物14种,主要有丹麦细柱藻、翼根管藻纤细变型、尖刺菱形藻等。丹麦细柱藻、翼根管藻纤细变型为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