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本文主要根据当地池塘养殖黄颡鱼推广试验,总结了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仅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臻 《齐鲁渔业》2002,19(5):35-36
近年来,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臻 《河北渔业》2002,(2):35-36
<正>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水产业已发展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要求更高、更新了。名优小特品种已成为人们首选水产品。我们现今的常规品种养殖已进入微剩时代,甚至亏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将黄颡鱼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的池塘套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杨广  刘金科 《淡水渔业》2000,30(4):14-15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肉质细嫩、肉味鲜美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是我国优质名贵鱼类之一。在自然条件下 ,常见于河川干支流和湖泊中 ,营底栖生活 ,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适应性较强 ,对溶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 ,因此 ,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 1998年 ,作者在湖南省华容县某渔场 7345m2 精养鱼池中进行了池塘套养黄颡鱼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1 池塘选择选择常规养殖池 1个 ,面积为 7345m2 ,水深1 5m ,泥沙底质 ,东西长、南北宽 ,阳光充足 ,通…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善坚 《内陆水产》2001,26(4):39-39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udraco)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底层小型鱼类,因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少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需求增大,天然资源的下降,人工养殖黄颡鱼前景广阔。我校于 2000年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选用 2口面积均为 0.2公顷的成鱼池,水深 1.2米,池底淤泥较厚。放养前各用生石灰 300千克化浆泼洒, 7天后灌水。为增加黄颡鱼的栖息空间,在池四周设置扎捆的竹丝,在沿岸浅水带设置水花生等水草,池内设增氧机 1台。 1.2鱼种放养 …  相似文献   

8.
池塘培育黄颡鱼亲鱼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记述了野生黄颡鱼在池塘进行亲鱼培育过程,取得比水库提早繁殖15 ̄20d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汪成刚 《内陆水产》2002,27(12):12-12
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细刺少,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1黄颡鱼的生物学特点黄颡鱼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俗称黄刺鱼、黄腊丁、黄姑等。黄颡鱼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钝圆,口裂大,口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有4对须,鼻须长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达胸鳍基部,颐须2对,外侧1对比内侧1对长。背鳍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胸鳍硬刺较发达,前后缘均具锯状齿,胸鳍呈扇形,末端接近腹鳍。腹鳍比臀鳍短,起点与臀…  相似文献   

10.
杨国成 《水产科学》2003,22(5):29-30
将人工繁殖并经人工驯食平均体重16g的黄颡鱼鱼种放养在土池塘中,经约140d的饲养,平均体重达140g,其中雌鱼75g,雄鱼200g;平均公顷产量达6127 5kg,饲料系数为1 51;黄颡鱼生产成本平均为12 63元/kg;平均收入为189324元/hm2,利润为111934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 45。  相似文献   

11.
增氧对池塘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微孔和机械2种增氧养殖模式下4种沉积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所测酶活性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酶活性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蛋白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变化呈单峰状曲线,蔗糖酶各月波动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2)池塘沉积物中酶活性对不同增氧方式有明显的响应,2种增氧均可提高4种沉积物中酶活性,其中微孔增氧提高池塘沉积物中酶活性的效果显著(P<0.05)。(3)所测得的沉积物养分因子与酶活性相关性不一,其中蛋白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脲酶活性与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活性与所测养分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张彤晴 《水利渔业》2011,32(5):100-104
比较研究了微孔和机械2种增氧养殖模式下4种沉积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所测酶活性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种酶活性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蛋白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变化呈单峰状曲线,蔗糖酶各月波动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2)池塘沉积物中酶活性对不同增氧方式有明显的响应,2种增氧均可提高4...  相似文献   

13.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growth efficiency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on nutrient capture in farming systems of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Three treatments, a control treatment of Nnucifera alone (T1), a treatment of N. nuciferaP. fulvidraco co‐culture (T2) and a treatment of P. fulvidraco alone (T3), were conducted in triplicate. Except pH, conductivity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Mn), most of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ed by N. nucifera cultivation. Tot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the T2 system were 62.2% and 71.6%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1 system respectively; and 31.8% and 59.2%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3 system respectively.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rates were 41.2% and 36.8% in the T2 system, respectively, and 95.6% and 99.1% in the T3 system respectively. 7.31%–21.4% of nitrogen and 3.35%–15.9% of phosphorus were unaccounted. N. nucifera can effectively remove nutrients from water and sediments and may promote the outflow of nutri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sh or N. nucifera growth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among the system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o‐culture of N. nucifera with P. fulvidraco is an optimal culture system that can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and reduce waste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4.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参池沉积物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海参池塘沉积物中淀粉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跟踪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的淀粉酶活性年变化为0.126~0.880 mg/g,年均值(0.410±0.180) mg/g,蛋白酶活性年变化为0.024~0.472 mg/g,年均值(0.190±0.103)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变化为0.068~1.042 mg/g,年均值(0.340±0.196) mg/g,脱氢酶活性年变化为12.092~52.794 mL/g,年均值(26.980±8.295) mL/g。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在自然纳潮池塘中均值最高,变化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值则在自然纳潮池塘中最低,养水机池塘最高,这与养水机池塘有机质最低,自然纳潮池塘最高,养水机池塘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真菌数量最多有关。表明养水机能够快速去除沉积物中氮、磷有机化合物,有利于池塘的正常物质循环。本研究从沉积物酶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养水机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两种水质调控方式产生差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伊乐藻)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黄颡鱼单产、成活率和成鱼规格分别提高17.21%、5.38%、14.27%.可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2.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60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比较了复合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促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添加1.0%和2.0%的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的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试验组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  相似文献   

17.
成鱼池设置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及网箱养殖的经济效益,在2 3hm2的成鱼养殖池内设置规格为5m×4m×2m的网箱3口,共投放规格为22 6g/尾的黄颡鱼6000尾,采用自制配合饲料,经过200d饲养,共起捕黄颡鱼775 5kg,获纯利9672 1元,投入产出比1∶2 08,平均饵料系数2 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度对生物絮团、对虾生长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的生物絮团养殖试验,研究盐度对生物絮团养殖水质和对虾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生物絮团初始量为20 mL/L,对虾密度为500尾/m^3,试验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15盐度组与20盐度组的对虾体质量增长率最大,达70.73%,10盐度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最小,达50.24%。盐度越高生物絮团生长越快,30盐度组17 d生物絮团沉降量达200 mL/L,之后逐渐降至43 mL/L,其他组呈相同变化趋势。试验过程中水体总碱度与pH持续降低,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越高氨氮累积越快,3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8.62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盐度越低亚硝态氮累积越快,1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9.18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硝态氮在不同盐度中呈前期上升的趋势,第16 d之后开始缓慢下降。15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在25盐度组活性最高,盐度升高或者降低酶活性均降低。在10、15、20盐度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相同盐度下,肌肉酶活性低于肝胰脏。  相似文献   

19.
饲料蛋白水平对瓦氏黄颡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饲料营养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优质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原,研究了5种蛋白水平(31.1%、35.5%、40.9%、46.5%、50.3%)的饲料对平均体重为(12.13±0.25)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胃、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35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鱼的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胃和肠组织的40.9%组酶活性与各实验组显著差异(P<0.05),肝胰脏的各实验组间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各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实验组间胃、肠、肝胰脏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 05);(3)饲料蛋白水平对瓦氏黄颡鱼肠淀粉酶有一定的影响,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略显下降,但对胃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P>0 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其淀粉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饲料营养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优质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原,研究了5种蛋白水平(31.1%、35.5%、40.9%、46.5%、50.3%)的饲料对平均体重为(12.13±0.25)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胃、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3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鱼的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胃和肠组织的40.9%组酶活性与各实验组显著差异(P<0.05),肝胰脏的各实验组间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各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实验组间胃、肠、肝胰脏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蛋白水平对瓦氏黄颡鱼肠淀粉酶有一定的影响,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略显下降,但对胃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其淀粉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