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5月至10月,通过对海河干流9个站位浮游植物类群消长以及水质环境指标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份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呈现一致性,5月和9月出现两个高峰;绿藻和蓝藻在种类数量、丰度及生物量上均占据绝对优势,标志海河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月、6月和7月污染最为严重;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海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即:中污染-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和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卵形隐藻。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密度以2009年5月最高,为14 936.63×104cells/L,而在2013年5月最低,为493.6×104cells/L;生物量峰值为206.82 mg/L,最低值为4.74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年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五年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丰富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稳定性较差。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  相似文献   

3.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 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海河下游天津段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在海河下游七个区域共设置28个调查站位,于2013年5月、7月、9月对各站位表层水体的浮游动植物丰度、生物量进行采样调查和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17种,浮游动物20种,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8.145×104cells/L,主要优势种为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颤藻(Oscillatori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Turp.)de Bréb)、纤维藻(Ankistrodesmus),以蓝、绿藻为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7.679×104 ind/L,主要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in,))、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相似文献   

5.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菱形藻和舟形藻;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卵形隐藻。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整体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密度以2009年5月最高,为14936.63×104 cells/L,而在2013年5月最低,为493.6×104 cells /L;生物量峰值为206.82 mg/L,最低值为4.74 mg/L。经ANOVA检验,这两者在各年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五年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基本持平,丰富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海河干流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稳定性较差。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海河干流的水质处于α中污—重污型阶段。  相似文献   

6.
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太湖水质监测提供方法,为富营养化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2016年8月进行了太湖水质状况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太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湖滨带水体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总氮、总磷均值分别为(2.06±0.13)mg/L、(0.22±0.02)mg/L,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5.35±9.09)mg/L。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8种,轮虫16种;太湖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100±11)个/L,其中竺山湾浮游动物密度最高,为(273±54)个/L,胥口湾密度最低,仅为(31±6)个/L;太湖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4.45±0.99)mg/L,生物量最高的是竺山湾,为(17.70±6.48)mg/L,胥口湾浮游动物生物量最低,为(1.03±0.23)mg/L。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各表征指标均与叶绿素a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溶解性总氮、总磷、透明度、溶解氧及pH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于2016年1月、4月、7月、10月对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进行定量调查,测定各项水质理化参数,并基于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分区,采用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群组成、B/T指数对高邮湖营养状况进行多指标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调查高邮湖后生浮游动物有17科、27属、47种;其中轮虫7科、14属、28种,占总种类的59.6%;枝角类5科、7属、10种,占总种类的21.3%;桡足类5科、6属、9种,占总种类的19.1%,小型后生浮游动物(轮虫)的生物密度和种类所占比例较高,而大型后生浮游动物(甲壳动物)占比较低。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 434.7个/L,年均生物量为3.2070 mg/L。高邮湖水质总氮、总磷均为超标项目,全湖和各生态功能区的水质指标与后生浮游动物评价结果相吻合,表明高邮湖已经为富营养型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汉江中游秋季浮游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在汉江中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王甫洲、回流湾、茨河、皇庄和支流唐白河等8个采样点对浮游动物进行了监测。共检出浮游动物83属158种,其中原生动物24属54种,占34.18%;轮虫27属56种,占35.44%;甲壳动物32属48种,占30.38%。汉江干流皇庄数量最高为939.0 ind/L,回流湾数量最低为116.0 ind/L,支流唐白河为1 057.5 ind/L;汉江干流生物量老河口最高为0.2572 mg/L,回流湾的生物量最低为0.0194 mg/L,支流唐白河为0.0869 mg/L。汉江中游浮游动物数量、生物量总的趋势是越接近下游越高,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呈急剧增加的趋势,这与沿江水质污染越接近下游越重、逐年污染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丽娜  白明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16-18,21
2009年5月至10月,通过对海河干流9个站位的pH、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干流各点受TN、TP和COD污染较重,大多数采样点水样水质低于国家规定的五类水水质指标;TN含量高峰区出现在市区中心和河口区,这主要是因为市区中心的人口密度大,受污染的地表径流较多,而在河口地区出现峰值主要是由于河水的走向与潮水的冲击方向相对,使污染物在这里堆积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浮游动物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宁河浮游动物资源现状,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进行了安宁河支流的周年调查,并分别于雨季和旱季增加了安宁河干支流的两次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动物3门33属47种,其中以原生动物和轮虫居多,桡足类较少。全年优势种为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无棘匣壳虫(Centropyxis ecornis)、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和长圆砂壳虫(D.oblonga)。安宁河支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04 ind./L和0.002 4 mg/L。浮游动物密度以3月和5月最高,8月最低;生物量以5月最高,1月最低。干流雨季和旱季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低于支流。大多数环境因子在不同月份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安宁河支流浮游动物的丰度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主要与水深和p H等环境因子相关;雨季和旱季安宁河浮游动物丰度支流明显高于干流,主要与溶氧和水深等环境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5、7、9、1 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 . 94%和42 . 1 9% ;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 9 8ind . /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 875ind . /L ,占85 .64% ;生物量为0 .91 6mg/L ,轮虫最高,为0 . 5 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 1 .897ind .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 5 6mg/L ;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 . /L和1 . 2 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12.
彭水水库蓄水初期乌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7月和10月,在乌江下游彭水水库库区、坝下江段和库尾以上江段设16个采样断面对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动物29属、49种;其中,枝角类13属、21种,桡足类16属、28种;枝角类年均密度1.89个/L,生物量37.70μg/L,桡足类年平均密度0.78个/L,生物量5.49μg/L。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数以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水平分布呈现库区种类数相对较多,库尾及以上江段种类数相对较少,坝下江段受水库下泄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郑惠东 《福建水产》2014,(3):185-190
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南日岛周围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日岛周围海域已鉴定的浮游动物有94种,分为5个生态类群,以沿岸暖水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为主。春、秋两季调查海区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均值为198.7 ind/m^3,其中春季均值为119.4 mg/m^3,秋季均值为278.0 mg/m^3,秋季为春季的2倍。平面分布上,春季高值区出现在南日岛西南部海域,而秋季出现在北部的小日岛西北侧海域。春、秋两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姜作发  唐富江 《水产学杂志》2006,19(2):28-31,50
2004年5、7、9、12月对大力加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浮游动物59个种属,密度16475 ind./L,生物量0.3923mg/ 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春季最高为44200.0ind/L,生物量变化不明显。浮游动物鱼产潜力3666kg,放养量18330尾。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七里海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潇檬  曾昭春  郭冉  郭彪  夏辉 《河北渔业》2012,(6):33-36,67
2011年5月,通过对七里海水域(北纬38.60°-39.00°,东经118.15°-118.17°)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浮游植物2门,9属,13种,平均数量为80.8万个/m3,波动范围为77.3万~84.3万个/m3,优势种为硅藻门的美丽曲舟藻;浮游动物3类4种,平均数量为0.62万个/m3,波动范围为0.50万~0.74万个/m3,优势种为被囊类的长尾住囊虫和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底栖动物6种,隶属于2门,3属,平均生物量为2.638kg/m3,波动范围为1.405~3.650kg/m3,优势种为双齿围沙蚕和日本沙蚕。该海域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005 6mg/L。综合分析说明,本水域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采取必要的措施治理恢复其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乐清湾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1年5月和9月对温州乐清湾湾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月份和9月份分别采获大型浮游动物13大类47种和16大类70种,调查海域附近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半咸水河口类群。5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球形侧腕水母、百陶箭虫等。9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拿卡箭虫、汤氏长足水蚤、磷虾幼体等。5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91个/m3,9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115个/m3。5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09 g/m3,9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22 g/m3。9月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5月份的各项群落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光照强度减弱,水生植物严重衰退。为了解水体光照强度减弱对生活在沿岸带草丛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分布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水族箱中通过移植苦草并覆盖不同层黑色遮阳布来建立4个光照梯度(L1- L4),其透光率分别是40.5%、17.1%、7.1%和2.8%,来模拟自然条件下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对低光压力的响应,分析了水体理化指标、苦草和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从不同的光照处理来看,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少,其平均值分别是1.27 mg/L、0.99 mg/L、0.95 mg/L和0.45 mg/L,丰度和多样性也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2)与其他3个处理组相比,L4组中除了锯缘真剑水蚤相对生物量百分比从5%升高到25%,其他种类都有所下降,其中晶莹仙达溞从50%降至9%;(3)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在秋季(1.28 mg/L)大于夏季(0.54 mg/L),而夏季(83.79 ind./L)平均丰度大于秋季(53.59 ind./L)。统计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光照强度和苦草生长引起的水体理化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主要是溶解氧和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