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牡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副溶血弧菌毒素调控基因(toxin regulations,toxR)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以含toxR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建立质粒拷贝数与CT值的标准曲线,分别采用含toxR基因质粒、纯培养的副溶血弧菌和添加副溶血弧菌的牡蛎(Ostrea)模拟样品进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其灵敏度分别为15拷贝、18 CFU/mL和180CFU/mL.同一个样品的30次重复性试验表明,试验内及试验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5%和1.5%.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牡蛎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电子鼻在对虾新鲜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电子鼻对不同保藏时间的凡纳滨对虾虾头和虾肉的气味响应,并与感官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对虾新鲜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对虾的鲜度和气味发生变化;电子鼻能将不同保藏时间的对虾区分开来,而且与感官评定、TVB-N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一致.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显示,不同传感器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所得的总贡献率高于主成分分析(PCA)所得的总贡献率.电子鼻对虾头和虾肉的气味均有较好的响应,因此虾头和虾肉都可以用于电子鼻评价对虾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3.
张红见 《畜禽业》2010,(4):40-42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某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70份仔虾样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形态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和生化特性测定,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结果检出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5.7%(4/70),同时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4株分离菌对小白鼠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4.
水产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PCR方法可应用于水产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养殖大黄鱼病原弧菌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浙江省养殖大黄鱼(Pseudnosciaena crocea)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选择针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胶原酶基因,哈维氏弧菌的部分ToxR基因的特异性,优化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建立了一种检测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条带分析判断,可以在一个PCR管中同时成功地检测这3种病原细菌,含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3种致病弧菌核酸的阳性对照样品分别扩增出大小为737 hp、382 bp和271 bp的预期产物,其灵敏度是102~102 CFU/mL.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人工感染后的养殖大黄鱼病鱼肝脏和肾脏,结果在6份组织样本中,5份检出原始感染菌株,与API 20E鉴定结果相符;对弧菌病流行季节采集的未发病的16份养殖大黄鱼组织样本和16份水体样本进行抽检,结果在1份大黄鱼组织样本中检出哈维氏弧菌,7份水体样本中检出这3种弧菌中的1种或2种,鉴定结果与API 20E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3.75%.说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发病鱼,还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以及带菌水样,且说明海洋水体中存在着大黄鱼弧菌病的致病菌.结果说明,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该方法的建立对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流水式养殖场养殖动物中弧菌和气单胞菌的感染状况,分别针对霍乱孤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0139和01群群特异基因、毒力协同调节菌毛A亚单位基因(tcpA)、中心调节蛋白基因(toxR)、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溶细胞素基因(vvhA)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基因(aerA)设计引物,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PCR产物经电泳,根据扩增条带的大小和数目,检测和区分霍乱孤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孤菌.对南昌沿岸霍乱流行水域及附近养殖场的养殖动物进行了18个月的连续监测,对1 440份水产品的增菌液进行PCR检测,17份检出副溶血弧菌,25份检出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未检出.扩增结果与传统培养检测法的结果一致.监测结果表明,南昌附近地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74%和1.18%,总体感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养殖品种弧菌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广州市售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分离株的耐药性,为生食三文鱼的食用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2016年在广州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共采集生食三文鱼65份,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按照GB 4789.7—2013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2016年广州市生食三文鱼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检出率为35.38%。7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50%),10月次之,最低为1月。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45%,9%、9%,三者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从65份样品中分离得到6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药敏分析发现,所有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妥因等12种抗生素敏感,少数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6.35%),大多数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98.41%)。广州市售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今后应加强对生食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建立一种更适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的方法。针对能够决定副溶血弧菌综合营养需求的2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混合蛋白胨、酵母浸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进行试验设计,结合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验证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直观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增殖过程中,混合蛋白胨是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酵母浸膏。方差分析表明,混合蛋白胨与酵母浸膏对副溶血弧菌生长的影响均显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混合蛋白胨2%(胰蛋白胨1%、鱼蛋白胨1%)、酵母浸膏0.2%、NaCl 3.5%、pH8.6;最佳培养条件为:(36±1)℃+摇床120 r/min+2层牛皮纸封口。本优化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培养,在相同培养时间内,其增菌菌液浓度为GB/T4789.7-2008方法的(1.8±0.6)倍。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14,(1):36-37
EMS快速检测试剂将于2014年1月问世,可在1.5小时内快速检测出虾体中的特定副溶血性弧菌.针对防治专用的微生物制剂,不但可有效抑制EMS特异性副溶血性弧菌对虾体肝胰脏的破坏,还可有效杜绝哈维氏弧菌(发光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连云港周边不同海域的海水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进行分离,对检出菌株进行溶血性及耐药性检测.菌株检出率78%,溶血素阳性率68%,文蛤浸养感染率及死亡率20%~30%;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其对GN、SXT、TE、CAZ、CTX、CRO、CI、DO和NOR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对FR和AMP的耐药率在60%以上.连云港海域内及海产品中均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其中TRH型毒素分布较多.对海水养殖行业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鲍养殖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利  俞守义  陈清  蔡俊鹏 《水产科学》2004,23(12):21-23
在18份鲍鱼养殖厂的各种水样和不同生长期的鲍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弧菌:溶藻性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3株,霍乱弧菌2株,拟态弧菌1株。其中,溶藻性弧菌分布比较广,存在于各种样品;副溶血弧菌主要分布于鲍的肠道内;而非O1 O139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则分布于源头水中。鲍养殖水体中细菌总数的计数可以作为监测细菌性病害的指标之一。副溶血弧菌在鲍肠道内的高检出率提示鲍与副溶血弧菌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宁求 《水产学报》2005,29(3):356-361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rRNA和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8.6%,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 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F230934)、溶藻弧菌(Ab230931)、副溶血弧菌(AF230951)HSP60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依次为95.7%、99.8%和99.8%,而与其它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0.6%,3株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低于91.0%。HSP6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分别与Vibrio harveyi、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聚类。综合上述结果,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可分别鉴定为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结果表明,HSP60基因比16SrRNA基因更适合用于海水鱼致病性弧菌种问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出菌株201006120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为1.44×106CFU/ml。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一根端极鞭毛;呈球杆状、球状、棒状或梨状且有两极浓染现象;在2216E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而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绿色或蓝绿色菌落。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需钠弧菌等的生理生化特性最相似;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与弧菌属中几株病原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8.9%以上。在分子进化树中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进化地位最接近。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该细菌分离物为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PAE分别为:0·64、1·09和2·16h;0·74、1·73和2·64;0·54、1·08和2·05h。二氟沙星对这3种弧菌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并且随着二氟沙星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弧菌对斜带石斑鱼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斜带石斑鱼体内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分别对斜带石斑鱼腹腔注射浓度为 5× 10 8cfu/ml、5× 10 7cfu/ml、5× 10 6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 ,在注射后 2 4h、4 8h、72h、12 0h和 192h尾部取血 ,测定其血清中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注射副溶血弧菌后斜带石斑鱼血清中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高浓度组NOS活力显著高于低浓度组 ,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斜带石斑鱼体内NOS活力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广西沿海2010-2012年对虾育苗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变化,为育苗期对虾病害预防提供依据.研究依据GB/T4789.7-2008对各地育苗水体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并用纸片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72株在TCBS培养基上显示绿色的弧菌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0株,检出率为41.7%,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米诺环素、阿莫西林、四环素、阿洛西林显示高度耐药,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达97%.对虾育苗水体在TCBS培养基上显示绿色的弧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所有菌株耐药性比较强,应加强育苗期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对虾养殖池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2018年从山东4个地区的对虾养殖池收集分离副溶血弧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的情况。从对虾养殖池共分离副溶血弧菌50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对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高达98%、90%和86%,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10%和20%。8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不携带tdh基因,4%的菌株表现为trh阳性。本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副溶血弧菌的病原学监测,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从天津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分离的弧菌进行耐药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在养殖季节从天津市患病的南美白对虾中共分离出弧菌3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5株、溶藻弧菌8株、创伤弧菌7株、霍乱弧菌3株。在天津市南美白对虾以副溶血弧菌污染最为严重,约占总数的45%左右。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33株弧菌对2种及2种以上药物耐药的有27株,约占总数的81.8%,说明天津地区弧菌已经出现了多重耐药的现象;通过对33株弧菌对药物的MIC值测定,33株弧菌对恩诺沙星、氟甲喹和盐酸多西环素比较敏感,对磺胺类药物比较耐药。结果提示应加强对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弧菌病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控。  相似文献   

20.
鲳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电子鼻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懿  谢晶  肖红  杨胜平 《水产学报》2010,34(3):367-374
利用电子鼻对鲳在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气味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鼻测定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与判别因子分析(DFA)。将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鲳的气味变化突变点作为气味变化的切分点与理化品质指标值(菌落总数)相结合,建立了鲳在273~283K下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能很好地将贮藏于273、283与293K下的鲳随着贮藏时间变化的气味进行区分。贮藏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鲳的TVBN与菌落总数值回归拟合方程均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R2>0.95)。基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283K与293K下的气味变化切分点与相同温度下理化品质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Arrhenius动力学模型推导公式求得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菌落总数的Q10值,并结合283K与293K温度下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气味变化货架期切分点,从而得到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275~283K)=3×3.008 (283-T)/(10)与SL(283~293K)=1.5×3.42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