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更好地开展人工放流细鳞鱼放流效果监测及资源调查评估,对人工养殖、野生捕获的体长为5cm~30cm的细鳞鱼,使用外挂T型标、VIF荧光标、PIT芯片标、MCT微码标4种方法实施标志,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VIF荧光标志成本低,对鱼的伤害小,可以标志更小规格(比如,体长5cm以下)的鱼,可以利用不同荧光颜色区分至少分6个组别,是野外批量放流的最佳标志方法。PIT芯片标,T型标,MCT微码标具备不同优点,可以用于小群体标志。  相似文献   

2.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标记法等。我国的标志放流方法应该以挂牌标记法为主,同时可以引进荧光色素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等。  相似文献   

3.
张晶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6):9-10,24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了标志物的构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倒刺鲃人工增殖放流中的生长发育等规律,探讨恢复连江这一传统特色经济鱼类资源的有效方法,于2014年11月采用荧光色素标记方法,在连江阳山段对3×10~4尾倒刺鲃鱼苗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基于回捕数据对倒刺鲃的回捕率、标志保留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连江倒刺鲃标志放流的方法做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刺网等捕捞工具对倒刺鲃进行回捕,截至2016年5月共回捕倒刺鲃275尾,回捕率为0.92%。对回捕鱼的标记保留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标志保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回捕的前几个月内,荧光标志仍肉眼可辨,自第7个月开始荧光标志开始变得逐渐模糊,1年之后标志逐渐消失。标志鱼在放流后6个月生长缓慢,之后生长加快。协方差分析表明,倒刺鲃在放流水域的生长比池塘养殖和自然群体更具优势,说明放流水域属于放流条件较佳水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达到标志放流预期目的,但应继续优化标志放流策略。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放流红鳍东方鲀苗种36000尾 为了联合调查山口县和福冈县在外海海域放流红鳍东方鲀的效果,今年7月9日,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在有明海内湾标志放流了36,000尾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苗种。 该水产试验场从1995年开始在有明海进行了红鳍东方鲀的标  相似文献   

6.
几种标志方法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通常使用的几种标志技术和方法.同时,阐述了我国在挂牌标志法、切鳍法、荧光标记法、金属线码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志法和生物标志法等多种标志方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在东海区增殖放流中传统标志方法和国外引进的先进标志方法的标志效果,文中最后分析探讨了今后标志技术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和研究中国对虾(以下简称对虾)的生长、洄游、繁殖等生态基本情况,为大规模人工放流增殖沿海对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一定数量的对虾标志虾放流是完全必要的。所谓对虾标志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在对虾脊背上穿挂有一个塑料放流标志牌的对虾。对虾标志虾的制作及放流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放流效果。现将一般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 、 对虾标志虾制作的技术要点1、对虾被穿挂标志牌前6小时,在夜晚气温较低时,把体长5cm左右的对虾起捕后,暂养在具有增氧设备的网箱中待用,起捕数量根据网箱的大小和当天穿挂对虾数量而定。注…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4—2014 年在长江口水域标志放流中华鲟 12570 尾, 标志回捕中华鲟 24 尾次, 接收 18 枚落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AT)信息。本研究根据标志放流信息, 分析研究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分布于经度跨度 7°, 纬度跨度 9°的长江口水域和东海及黄海海域, 主要聚集分布区为长江口水域和舟山群岛海域; (2)标志放流中华鲟具有显著的降海洄游趋势, 放流后短期滞留在长江口淡水环境, 7 d 后具有进入海洋的行为; (3)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进入海洋后, 其迁移方向会出现随机性, 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折返、转向、停滞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回捕信息开展研究, 旨在揭示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 为中华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内首次石斑鱼人工苗种标志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1986年取得石斑鱼人工育苗成功,为了使科研成果尽早应用和推广到群众生产中去,促进石斑鱼增养殖业发展,分别于1987年9月14日和9月16日在舟山市酱陀鹁鸪门海区进行石斑鱼人工苗种标志放流。二批共放流标志鱼1000多尾。第一批标忐放流鱼用的是1986年和1987年的人工育成苗种,其中1986年的苗种体全长达22.1厘米,  相似文献   

10.
金属线码标记技术在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致使中国近海海洋生物资源不断衰退,开展增殖放流成为修复渔业资源较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放流种类的生物标志技术是评价放流效果的重要手段。金属线码标记(CWT)作为渔业生物体内标志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在放流种类种群密度、存活率、资源补充量估算及洄游分布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开展CWT研究的相关资料,介绍其原理和发展历史,简述在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缺点。综合看来,CWT具有标记速度快、对鱼体损伤小、标记保持率高、批量标记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也有回捕率较低的缺点。随着渔业生物标志技术的不断发展,CWT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领域的应用将更广泛,并成为标志放流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鱼蛋白的综合利用途径2.酸贮液体鱼蛋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俊荣 《水产科学》2000,19(6):36-38
酸贮液体鱼蛋白是开发低值鱼及水产加工废弃物中鱼蛋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酸贮液体鱼蛋白的生产和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将鱼粉和酸贮液体鱼蛋白二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鱼蛋白的综合利用途径1.鱼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荣 《水产科学》2000,19(5):37-39
就有关低值鱼及水产加工废弃物中鱼蛋白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情况做系列介绍,本文就低值鱼蛋白主要利用形式即鱼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Fish Furuncul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Fish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5.
16.
郑伟 《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206-208
介绍了鱼类鳞片的类型、形态、作用,阐明了鱼类鳞片是研究鉴定鱼类的年龄、生长速度、生殖季节、性别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了解鱼的年龄,可以帮助人们测定鱼群的年龄组成,做到捕大留小,适时捕捞,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Fish Welfare     
  相似文献   

18.
加工鱼产品种类的电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鱼的白肌在乳酸脱氢酶和蛋白电泳表型上种的特异特征。链,镛,草,青,尼罗罗非鱼白肌乳酸脱氢酶的谱带数不同,活性强度亦不同;蛋白质电泳图谱的迁移率也有差异。这类特征可为加工产品的种类鉴定提供可靠判据。鱼类电泳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及其应用将为规范鱼品加工业,检验鱼产品提供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The Introduced Fish Problem and the Aquarium Fish Indust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f the 46 species of foreign fishes known to be established as reproducing populations in open waters of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 approximately 65% are known or presum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aquarium fish trade. Many escaped or were released from aquarium fish culture facilities and some were introduced by aquarists. More than 50 additional, non-established fishes, mostly aquarium speci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 the wild. These introductions, with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have not been restricted to the so-called Sun Belt states, but have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U.S.
Because many introductions have resulted in serious negative impcts to native fishes, and most have the potential to do so,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aquarium fish industry and trade take measures to curtail such releases. The means of accomplishing this goal are relatively inexpensive. Industry must assist in public education to reduce introductions by aquarists.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BSE crisis in Europe, the components of meal produced from fish or warm-blooded animals are under stricter control. PCR-based technique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fish meal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meals produced from a single species each, including herring, capelin, anchovy, horse mackerel and blue whiting. DNA was extracted by means of the cationic deterge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nd a reg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was amplified using universal primers. The amplicon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d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analysis. A number of fish meal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due to their species-specific DNA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