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技术,提高人工增殖苗种的产量与质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比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及其受精卵的形态差异,探究了光照周期与受精卵胶质外膜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群体性成熟规格远大于养殖群体,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亲体所产黑卵在12D12L光照周期条件下孵化率最高,所产白卵在24D和24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野生亲体所产卵在24D和12D12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受精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光照周期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实验发现,将受精卵胶质外膜剥离处理后,养殖亲体所产黑白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减少的趋势,但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建议在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大规格野生乌贼作为繁育亲体。此外,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应对孵化池进行适当遮光处理,避免受精卵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照环境中,以提高孵化率和仔乌成活率。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设置4个光照强度和红、白、橙、绿、蓝5个光照颜色,研究光照强度和颜色对大黄鱼幼鱼和成鱼趋光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鱼幼鱼和成鱼对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都有反应。大黄鱼幼鱼对红光、白光、橙光的光强2和8、绿光光强8、蓝光的光强4、6表现出负趋性;在橙光的条件下趋光率最高,为27.6%。大黄鱼成鱼对这5个光总体表现出正趋性;在绿光的条件下趋光率最高,为26.7%。  相似文献   

3.
<正>曼氏无针乌贼曾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浙江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到6万吨,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遭到很大破坏。近年来,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苗种规模化生产。浙江省嵊泗县绿华深水  相似文献   

4.
曼氏无针乌贼荧光染色标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体质量及存活率.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尾饲养于直径2.5m的圆形水泥池内,分别在染色后5、12、19、26 d进行随机取样并对标志曼氏无针乌贼进行高温处理5 min,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浸染时间分别为90 mg/L和24 h;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和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6 d后内壳标志色依然清晰保留初染时的椭圆形粉红色,高温处理前、后着色部位的范围和颜色均未发生变化.ALC荧光染色标志法兼具体内标志和外部可见的双重效果,标志曼氏无针乌贼的存活率和标志色保持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高效,能进行批量标志处理,是一种理想的曼氏无针乌贼标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超科、乌贼科、无针乌贼属。2004年宁波大学突破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后,又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海水围塘养殖、水泥池养殖及网箱养殖成功,本文就水泥池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行为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4种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和蓝5种光照颜色,研究了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mops ocelletus摄食和分布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对光色和光强均有反应;从光照颜色对眼斑拟石首鱼的摄食影响来看,蓝光对其摄食的影响最大,4种光照强度下的摄食率都为零,其次是绿光和橙光;从光照强度对眼斑拟石首鱼分布的影响来看,鱼对中强度的橙光和红光表现为正趋性,对其他各光强和光色均表现出负趋性。  相似文献   

7.
<正>东方新糠虾营养价值很高,是多种水产经济动物(大黄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东方鲀、真鲷、海马、河蟹大眼幼体、曼氏无针乌贼等)的优质活饵料。自2013年6月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开始大规模繁育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繁育基地及增殖放流基地。目前针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开发,因此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摄食短期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后需大  相似文献   

8.
正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有关曼氏无针乌贼的研究虽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现状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通过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对繁养殖工作的总结,对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优化繁养殖技术及加快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期逐渐修复和振兴我国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一、繁养殖现状为了拯救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乌贼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曼氏无针乌贼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此,国内外,最早日本等国家开展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殖研究,我国浙江省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此方面研究,2005年前后突破了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随着曼氏无针乌贼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性早熟、白化卵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0.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在中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近年来,其产量不断下降。因此开展乌贼生物学的研究,合理地利用、保护乌贼资源已引起人们的注重。关于乌贼繁殖生物学,仅对其繁殖习性作了些研究。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近年来作过初步探讨。在乌贼性腺发育方面,对金乌贼Sepia eseulenta Hoyle作过研究。然而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至今还未见报道。本文拟对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周年变化作些观察,为乌贼的增养殖提供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封闭的容器内,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不同规格的曼氏无针乌贼对溶解氧耐受力的实验.采用隔膜法检测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溶解氧,及结合乌贼养殖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其对溶解氧耐受情况.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与水温成正比例关系、与个体体重成反比例关系,耗氧率为146.0~431.4mg/kg·h-1,窒息点为1.96~3....  相似文献   

12.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和2006年逐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并对底拖网渔获物中的头足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利用扫海面积法评估胶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量。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并进行了渔获物中头足类组成的比较,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两季的资源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6.7t和21.5t(2006);夏、秋两季的重量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3.4%和27.8%。近几年,以曼氏无针乌贼为主捕对象的头足类资源量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资源量约14t,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恒温培育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点温度为(6.48±0.44)℃;受精卵发育为初孵幼体的有效积温为(396.91±2.81)℃·d;18.0~24.0℃为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缠卵腺及其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缠卵腺由缠卵腺壁、分泌叶瓣两部分构成。其中分泌叶瓣由两类细胞组成: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Ⅰ型细胞有分泌功能,分泌物以糖蛋白为主;Ⅱ型细胞无分泌功能,对Ⅰ型细胞起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及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观察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和仔乌的形态特征;分别研究了金乌贼受精卵在盐度20,25,30(对照)、33,36及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盐度15,20,25,30(对照)、36条件下的孵化率,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在192 h盐度突变过程中卵液渗透压和受精卵Na~+/K~+-ATPase活力的变化,比较了其在相同盐度20,25,30,36条件下的孵化率及耐受盐度突变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金乌贼胚胎发育第7天器官开始分化,第14天器官开始形成,盐度30、水温22~24℃时,其孵化时间为20~21 d;盐度30处理组,2种乌贼受精卵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P<0.01);在192 h盐度突变过程中,2种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随环境盐度的变化而变化,金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等,而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液渗透压比环境渗透压平均高出60 mOsm/kg,2种乌贼受精卵均未检测到Na~+/K~+-ATPase活性.比较发现,虽然2种乌贼受精卵调节渗透压能力均较弱,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比金乌贼能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本研究旨在探明两种乌贼受精卵对盐度的适应性,为开展规模化人工繁育与资源增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the peroxiredoxin family member Peroxiredoxin 6 in Sepiella maindroni (Smprx6)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ponse to thermal stress. The 1064 bp full-length coding sequence of Smprx6 include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660 bp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219 amino acids with a predicted molecular mass of 24.4 kDa. The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 shares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other reported Prx6 enzym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lassified SmPrx6 into the 1-Cys-Prx cluster,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 demonstrated constitutive mRNA expression in all tested tissues and during five different embryonic developmental stages, as previously documented in other cephalopods. Thermal stress induced Smprx6 expression, which peaked at 6 h then returned to control levels. Recombinant SmPrx6 was activ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was thiol-dependa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mPrx6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piella maindroni and its response to oxidative and thermal stress.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亚硝酸氮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浓度亚硝酸氮急性毒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并对其致死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6 h的急性毒性实验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存活和免疫系统的活性有明显影响。在亚硝酸氮胁迫下,ACP活性在0.03 mg/L时急剧上升到最高,随胁迫浓度的增高,活性逐渐下降,在3.34 mg/L时低于对照组,在最高浓度胁迫下活性降到最低;ALP活性随亚硝酸氮胁迫浓度的增高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在亚硝酸氮胁迫下逐渐升高,在0.03 mg/L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但直到6.67 mg/L时才低于对照组;CAT活性也在0.03mg/L时即达到最高,但在0.67 mg/L时即低于对照组,并在最高浓度时降到最低。本实验还得出,亚硝酸氮的LC50(mg/L)为3.71 mg/L,安全浓度(mg/L)为0.013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