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对库区江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调查江段为位于库首的秭归、巫山江段,位于库中的万州、云阳江段,位于库尾的涪陵江段,位于库区回水末端的江津江段;每个江段设左、中、右3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密度为30.99×104个/L,其中原生动物占9.28%、轮虫占90.33%、枝角类占0.24%、桡足类占0.15%。江津、涪陵、万州江段水体为超富营养水平,云阳、巫山、秭归江段水体为富营养水平。低水位期的夏季和水位下降期的春季浮游动物密度较高,高水位期的冬季和蓄水期的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较低;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三峡干流浮游动物优势种共16种,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万州调查江段均最低,总体均呈现库首至回水末端降低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叶绿素a、总磷、铜、汞、挥发酚、石油类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冬季江段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济南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水域24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两季节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0种,春季浮游动物共计4类46种,以枝角类为主,平均密度为3 421.67ind./L;秋季浮游动物共4类34种,以轮虫为主,平均密度为1 686.67ind./L。春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8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6,秋季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92,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4,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总硬度和电导率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总氮和氨氮及总碱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地区水域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次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 2015 年春季(4 月), 2017 年春季(3—4 月)和秋季(11 月)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湖泊布裙湖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 对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春、秋季墨脱江段及布裙湖共捕获鱼类 18 种, 隶属于 2 目 4 科 13 属, 其中外来鱼类 2 种, 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物种 3 种, 分别属于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墨头属(Garra)和鰋属(Exostoma), 暂时命名为裂腹鱼属待定名种(Schizothorax sp.)、墨头鱼属待定名种(Garra sp.)和鰋属待定名种(Exostoma sp.)。春季墨脱江段干流和支流的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干流主要由大中型鱼类组成, 支流主要为小型鱼类。优势种组成也存在差异, 仅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干流和支流的共有优势种。相对资源量最高的鱼类为弧唇裂腹鱼(S. curvilabiatus), 在干流中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 9844.7 g; 平均每组网捕获鱼类重量 446.0 g, 支流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 486.4 g。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95~1.77, 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58~1.13,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37~0.77, 其中干流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支流, 表明春季墨脱江段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支流。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至12月对微山湖水体中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77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45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夏、秋季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多(48种),春、冬季最少(43种)。春季浮游动物丰度最高(1.26×10^3ind.·L^-1),夏季最低(0.47×10^3ind.·L^-1),秋季和冬季分别为0.75×10^3ind.·L^-1和0.71×10^3ind.·L^-1。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6.69mg·L^-1),冬季最低(1.52mg·L^-1),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41mg·L^-1和4.03mg·L^-1。浮游动物香农指数变化在1.74~2.15;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48~0.74。综合评价,微山湖为中营养型水体,应加强对湖区水质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根据 2018─2019 年的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 运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标, 对调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 84 种, 隶属于 2 纲、14 目、39 科、69 属。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 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 7 种, 与往年相比发生较大变化。生物量指数平均值最高出现在夏季, 为 3.25×103 kg/km2 ; 丰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出现在秋季, 为 6.64×105 ind/km2 。各季节多样性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最高值出现在冬季, 分别为 1.92 和 0.71。日本带鱼和七星底灯鱼的分布与水深和盐度呈较强的正相关, 银姑鱼的分布与水温成较强正相关, 与 pH 呈负相关, 康氏侧带小公鱼、黄鲫和龙头鱼对环境因子的偏好性较低, 分布较均匀。本研究通过探索瓯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旨在为保护河口海域渔业资源, 改善渔业环境质量与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济南中部地区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对济南中部地区水域12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29种,平均密度为3051.66ind./L。应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济南中部地区浮游动物进行评价,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0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9。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中部地区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黄河兰州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4年秋季对兰州市区段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27种属,其中轮虫和原生动物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9~11.1ind./L,均值为4.6ind./L,生物量范围为0.001~0.004 mg/L,均值为0.003mg/L。浮游动物常见种有4种,以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出现频率最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2.2,平均值为1.9,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区段水质受到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曹龙智  郭伟  王帅帅  谭璐  赵继伟  马冰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4):230-237, 240
为了解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对该区域的23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对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44种,黄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4.86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3,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5;淮河流域济南段采样点的物种数为30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6.67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61,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6。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是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济南段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2018年夏秋在北京市玉渡山水库开展了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旨在为细鳞鲑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库为中富营养型,浮游植物密度12.90×10~6ind./L,生物量5.55mg/L,多样性指数2.97,均匀度指数0.63;浮游动物密度2303ind./L,生物量1.54mg/L,多样性指数2.46,均匀度指数0.59,鲢鳙鱼产力为6.29×10~4kg。该水库生态健康状态较好,水质、浮游生物等可满足细鳞鲑增殖放流和发育繁殖所需条件,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适合夏季进行细鳞鲑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黑龙江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9年9月6日-9月25日选取同江、萝北、逊克三个江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22种,隶属于6科、21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15种,约占调查总物种数的71.4%。同江、萝北、逊克江段平均密度分别为5.05、7.57、5.20 ind·k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11、2.85、1.91 kg·km-2;群落优势种怀头鲇、银鲴、蛇鮈、唇,优势种类中除怀头鲇外,其他种类均为小型鱼类;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除同江江段以外,萝北和逊克以生物量计算的指数比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高,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2~3.27,总体偏低,三个江段的相似性指数较高。鲟鳇鱼资源有一定分布均为幼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12.
在京杭运河苏北段秋冬两季开展水环境监测和浮游植物调查,为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2020 年 10 月(秋季)和 2021 年 1 月(冬季),对京杭运河苏北段布设的 16 个采样点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调查,根据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Pielou 均匀度指数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进行了水质及水体营养状态的评价,利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京杭运河苏北段秋冬季共采集到浮游植物 8 门 101 种,其中秋季 7 门 52 种、冬季 5 门 63 种,秋冬季均是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2个门类的种类数在秋冬季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占比分别达到了 73% 和 82%;秋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值为 49.1×104 个/L,生物量均值为 0.344 mg/L,冬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值为 15.0×104 个/L,生物量均值为 0.193 mg/L;秋冬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秋季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评价结果优于冬季,秋冬季水体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氮对京杭运河苏北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磷;另外,行船引起的水体扰动也是造成浮游植物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其次为冬季(2月)、秋季(10月)和夏季(8月)。毛颚动物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pinna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桡足类为夏、秋、冬三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春季的绝对优势种。浮游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桡足类和浮游幼体是主要类群,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种类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8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冬季(1月)采集三峡库区中段万州、涪陵、忠县流域表层水样,分析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PCR扩增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三峡库区中段水体中的优势菌,不同菌门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夏季。夏、秋、冬三季中,变形菌门是第一优势菌,占细菌群落的42.63%~92.90%,春季放线菌门的含量相对丰富,占细菌群落的16.65%~42.25%,蓝细菌门在春冬季的含量相对较高,占细菌群落的6.50%~13.50%,夏秋季的含量较低。PCoA和层级聚类分析显示,夏季和秋季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高,冬季和春季的相似度高,且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DA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中段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是定量描述河道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动物种类及现存量变化能灵敏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为探究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分季度监测了其群落组成和水质变化,根据涡河中下游水闸的位置,将整个涡河划分为5个河段,每个采样河段均设置2个采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用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对涡河水体的营养状态和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的冗余度,识别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涡河中下游4次采样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0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0种;(2)4个季度的生物量为0.12~8.87 mg/L,均值为1.78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22~3.17,均值为2.13;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污染指数为中污型;(3)春季的浮游动物优势种数较其他三季高,春季多样性指数较夏冬略高,明显高于秋季;(4)义门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接近于严重污染状态,城西镇、高炉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广布多肢轮虫为3个采样点的绝对优势种,在水质治理中应引起重视;(5)冗余度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总体变异解释度为60.70%,流速、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泾河宁夏段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 ~0.210 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 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 ~ 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 mg/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福建沿岸海域鲱形目鱼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沿岸海域的鲱形目鱼类资源提供参考,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的渔获物中鲱形目鱼类的种类组成和渔获量。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鲱形目鱼类18种;鲱形目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平均为16.91%;鲱形目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7.19 kg.km-2和7 457.2 ind.km-2。在各种鲱形目鱼类中,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黄鲫(Setipinna taty)的资源密度占第二位,凤鲚(Coilia mystus)的个体密度占第二位;赤鼻棱鳀和黄鲫为鱼类优势种。与近20年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鲱形目鱼类的资源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RDA)分析,解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2属、47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占优,轮虫(12种)和枝角类(11种)次之,桡足类(4种)较少。全年共出现优势种6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仅出现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一种富营养指示种。皖河口浮游动物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0.18个/L和0.1586 mg/L,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生物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总体上呈小型化现象,以食藻原生动物种类群落及喜中营养化轮虫群落结构为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1.53和0.32。综合营养指数(TLI)显示,皖河口水质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性表明,溶解氧(DO)、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氨氮(NH;-N)也是影响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