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追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应运而生.介绍国外河流生态修复理念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是以污水处理和河流水质保护为主的生态修复理论雏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以“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生态修复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河流生态修复的重点拓展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相关修复实践全面展开.阐述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探索,目前在水质净化、生态河堤建设、生态景观设计和新材料应用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提出应该从河流特点、生态学过程、河流流域等方面综合考虑,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非线性的系统,增加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如何真正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总结国外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河流生态评价及河流生态修复后评估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总结国内河流生态修复已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今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应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近年来,生态修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和所受胁迫出发,介绍了河流健康概念和评价方法,回顾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归纳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并以河流健康因素为基础,总结了水量、连通性、水质、水生生物4个方面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实践案例,最后根据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3个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生态阈值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阈值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生态阈值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不足之处。通过分析阈值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探讨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概念,是依据河流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河流功能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界定退化到何种程度的水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修复。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筛选方法及阈值计算方法的总结,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确定技术路线,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从影响河流修复的6大要素(物理结构、水文条件、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河流功能和社会经济)初步构建了河流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及阈值计算方法体系,为下一步河流生态修复阈值指标体系的定量筛选与阈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缺水地区城市河流有流域规模小、季节性断流、生态功能弱、景观效果差等特征和问题,使得其健康评价不同于其他地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为了拓展针对缺水地区城市河流的健康评价方法、理论和实践,丰富缺水城市水系管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太原市九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从水文水质、河流形态、生物、社会经济等4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适用于缺水城市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条河流均在过去5年里经历过大规模改造,各河流健康状态较为接近,其中,北排洪渠处于健康状态,风峪沙河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7条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各河社会经济方面均处于健康状态,生物状况、河流形态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水文水质多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评价结果较好地符合现实情况,水文状况较差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当前在河道尺度上开展生态补水是改善河流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和可行措施,而实施水源涵养、水资源优化配置、河道近自然恢复、海绵城市建设等流域综合治理修复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正>滆湖是苏南太湖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维系着沿湖百万大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沿湖各级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环境生态得到逐步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滆湖渔业资源养护的好坏,决定着滆湖渔业生态修复的成败。1滆湖概况1.1地理水文滆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中型湖泊,地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开展西苕溪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我省西北部的苕溪是我省八大水系之一和太湖水系的主要干流,其中在“中国竹乡”安吉县境内108km长的西苕溪上游,是太湖鲌鱼等多种经济鱼虾蟹贝类重要的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也是上海黄浦江的源头,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究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河岸带不同水体(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生态格局,可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于2012年7月和2013年6月对兰木错曲1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同时对样点环境参数进行调查监测,对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组成、多样性及其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水质为I-III类。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23科、36属、39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物种总数的76.9%;其次为寡毛纲、腹足纲、甲壳纲,分别占5.1%;线虫纲、双壳纲和蛛形纲最少,仅各占2.6%。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群落存在差异,水文连通性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对群落变化的解释率为37.0%。干流、支流和牛轭湖的底栖动物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干流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支流和牛轭湖。昆虫纲是干流和牛轭湖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分别大于53%和85%,甲壳纲是支流中的主要类群,密度组成大于70%;干流的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最均匀,其中撕食者、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占优势,其密度之和超过90%,支流和牛轭湖的均匀性相对较差,支流中直接收集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78%,牛轭湖中撕食者的密度比例最大,超过82%。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弯曲河段的地貌演变规律,揭示河流蜿蜒形态发展机理和地貌形态发育过程,可为西南山区河道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定量参考。选取赤水河干流自然蜿蜒的125 组弯曲河段,应用统计学原理,归纳分析蜿蜒波形波长、蜿蜒河道波形振幅、曲率半径、中心角、半波弯曲弧线长度、横向偏移度、河道转向角、河道平滩宽度及弯曲率共9 项指标的参数分布规律,并基于经验关系公式求算赤水河干流地貌特征系数值范围。结果表明,赤水河左右两岸的弯曲发育有较强的对称性,干流弯曲河段的河道类型主要为微弯型,各指标参数的分布规律与赤水河地形地势变化密切相关。赤水河水系发育情况统计的经验公式中,弯曲河段蜿蜒波形波长和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1主要变化为[13.2, 20.4],曲率半径与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2主要变化为[3.0, 5.7],半波弯曲弧线长度与河道平滩宽度系数k3主要变化为[13.8, 23.5]。研究表明,经验公式适用于赤水河地貌特征,且推断平原河道与山区河道所对应的系数值范围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河流的微生境因子及改善技术,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尺度上各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与其所处微生境条件息息相关。微生境改善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构建完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恢复河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道微生境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丁坝、深槽-浅滩和堰/砾石群3种微生境改善技术,并对当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河流生态系统嵌套层级结构中,地貌单元作为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的物理表现,是表征河流形态的重要斑块。多样的河流地貌单元特征决定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特征,为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地貌单元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辨析河流地貌单元内涵,对其分类体系与识别方法、地貌单元的生态响应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总结了河流地貌单元在栖息地调查评估、河流地貌单元制图及河流分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认识自然河流、修复受损河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宁夏人工河道典农河的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典农河地处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且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维持河流健康对宁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使得典农河社会属性更为强烈,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人工化、河道生态、社会服务功能突出等实际特点。根据其人工河道的特点,将典农河分为5个河段,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从河流状况、生物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三方面着手,选取13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典农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评价。多指标分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典农河最终总体评价赋分为46.63,处于亚健康水平。其中,河流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65.86分,属于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生物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48.66分,属于亚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鱼类损失较多;社会经济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32.72分,属于不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研究表明,典农河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防洪工程标准低、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提出了提高防洪能力、控制污染源、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 The links between river flows, water temperature, river regulation and recruitment variability of Golden Perch, Macquaria ambigua orien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Fitzroy Basin, Queensland. The dominant age classes determined by interpreting growth marks observed in otoliths were variable among rivers.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ge frequency and monthly river flow volumes were greatest in summer (December–March) conversely,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river flows correlated poorly for most rivers. Water temperature exhibits strong seasonality across the basin with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s >23 °C generally occurring between October and April. These data indicate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d river flow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recruitment. The degree of river regulation is also suspected of contributing to increased variability in dominant age classes within rivers. This assessm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iming of river flows in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river regulation on golden perch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8.
The occurrence of Gyrodactylus salaris in the River Tornionjoki was investigated in 2000-2004. Infection of salmon parr, Salmo salar, was common in the uppermost reach of the river system but decreased downstream and was rare in the lowermost reach. This pattern was consistent across the study period regardless of varying water temperatures. The oldest age groups of parr were more often infected than younger ones throughout the river system, irrespective of their origin (wild or stocked). Parasite-free hatchery-reared 1-year-old parr became infected during their first summer in the wild. Downmigrating salmon smolts had a high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but their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seemed unimportant. On grayling, Thymallus thymallus, we observed only the grayling-specific clade of Gyrodactylus. We found no indication of grayling participating in the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n on salmon. The salmon parr and smolt population in the Tornionjoki has been at its height during the late 1990s and 2000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G. salaris infection in this Baltic river has no devastating effects on the salmon population as it has had in salmon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North Atlantic and White Sea.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不同类型河道湿地面积与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的相关性,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撑。选择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1986、1990、2000、2010和2020年5期遥感解译黄河下游湿地的类型、面积和格局,分析湿地动态变化及原因,结合黄河下游重要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数据,探索黄河下游不同类型河道湿地面积变化与径流相关性。结果表明:(1)河流水面湿地为黄河下游河段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湿地面积的45.9%~65.9%;(2)黄河下游河段的湿地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虽然呈现萎缩趋势,面积减少约35.6%,但萎缩速度在不断减缓,湿地面积逐渐趋于稳定;(3)黄河下游游荡型、弯曲型和顺直型河段的湿地面积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游荡型和弯曲型河段河流水面面积与流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变化幅度不同,顺直型河段河流水面面积受流量的影响较弱,游荡型、弯曲型河段和顺直型河段滩地面积随径流量增大而减少,减少幅度各有差异,3种河段在不超过某一流量下,河流湿地的面积保持稳定,而超出一定流量范围后,湿地总面积均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对大渡河河口水域的主河道、左汊河道、峨嵋河、青衣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动物92属、165种,平均密度376.19个/L,平均生物量0.0604mg/L;不同水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特征的比较可见,峨嵋河>青衣江>左汊河道>主河道,各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的相似度较低。聚类分析将大渡河河口31个点聚合为大渡河主河道和左汊河道、青衣江、峨眉河3大类群;分析了水环境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生态恢复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