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Cyprinus carpio)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肠球菌L2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肠球菌E2(P〈0.01)。研究证明,鱼源的肠球菌对鲤前肠黏液的黏附率高于异源的芽孢杆菌,而且不同种属的肠球菌在黏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细菌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2株肠球菌和1株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2株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和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对病原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高碘酸钠能极显著降低芽孢杆菌、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黏附率(P<0.01),而蛋白水解酶对多数菌株的影响不显著(P>0.05),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主要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黏液蛋白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部分菌株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经高碘酸钠处理后,5株菌的黏附率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黏液蛋白上存在的5株细菌的特异性受体物质可能为蛋白质。益生菌通过排斥、竞争和取代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部分病原菌的黏附率。取代作用对病原菌黏附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水产学报》2008,32(6):939-944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参与对肠黏液的黏附过程,大菱鲆肠黏液中分子量为27.3ku和22.3ku两个蛋白可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特异性结合.糖原染色显示上述4个蛋白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按1.0×10~(11)、3.0×10~(11)、5.0×10~(11) cfu/kg 3个浓度添加在鱼用全价颗粒饲料中,投喂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组(A_0~A_3)和未免疫组(B_0~B_3)黄河鲤,分别于0、15、30、40 d时检测各组黄河鲤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以及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使黄河鲤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浓度越高,血液白细胞活性和溶菌酶活性越强.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白细胞吞噬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溶菌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停止投喂后10 d,白细胞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还可提高黄河鲤的凝集抗体效价及攻毒后的存活率,其中,当菌株添加浓度为5.0×10~(11) cfu/kg时,受免疫的黄河鲤免疫保护率最高.即投喂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娟  高辰辰  药园园  郝强  周伟  冉超  周志刚  杨雅麟  张震 《水产学报》2021,45(10):1753-1763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HGcc-1对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择体质量为(13.10±0.39) g健康鲤,随机分为HGcc-1添加组和对照组,养殖20周后测定生长指标,用试剂盒检测了鲤血清内毒素(LP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补体和溶菌酶,并对肠道菌群进行了16S rRNA测序,同时将添加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转接至无菌斑马鱼,然后检测无菌斑马鱼体内毒素结合蛋白(LBP)、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最后还检测了HGcc-1直接作用于无菌斑马鱼时,无菌斑马鱼的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HGcc-1对鲤的增重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Gcc-1显著降低鲤血清内毒素、ALT和AST水平;同时HGcc-1添加组血清总补体水平显著升高。在门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梭杆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变形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减少了70.7%;在属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鲸杆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柠檬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6.6%和70.9%。利用无菌斑马鱼模型进一步发现,HGcc-1添加组鲤肠道菌群显著降低了无菌斑马鱼LBP含量和AST水平,显著上调了无菌斑马鱼补体C3和C4基因表达;与此同时,HGcc-1与无菌斑马鱼直接互作也降低了鱼体ALT和AST水平。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Gcc-1能够改善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以及肠道菌群稳态。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HGcc-1的下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A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li)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的定植规律,通过每周更换100%的循环水量以减少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实验的干扰,通过Co~(60)辐照灭菌杀灭饲料中的芽孢杆菌以消除其对实验的干扰。采用52℃高温选择性培养肠道Bli,研究外源Bli在肠道内的消长规律。使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 philus)的芽孢作为惰性对照,通过洗涤肠壁去除非黏附菌,研究Bli对肠粘膜的黏附。使用灭菌处理的肠内容物体外培养Bli,研究其在肠道的增殖潜能。结果显示,每周100%换水量使水体Bli含量1 cfu/mL。辐照灭菌使饲料Bli含量由1.4×10~4 cfu/g降至检出限以下。停止外源Bli摄入后,在持续投喂无菌饲料的情况下, Bli在斑点叉尾鮰肠内容物中的含量可维持3.3×10~2 cfu/g左右至少42天;在禁食情况下, 14天后肠内容物中便无Bli检出。Bli对肠粘膜的黏附能力弱于惰性对照,但Bli可以在肠内容物中生长至2.0×10~7 cfu/g。以上结果提示:在持续喂食情况下,地衣芽孢杆菌可以在斑点叉尾鮰肠道内长期定植,而禁食情况不能定植。其原因是由于地衣芽孢杆菌不能有效黏附于肠粘膜,但可以在肠内容物中增殖。  相似文献   

7.
尹军霞  陈瑛  孟丽丽 《水产科学》2007,26(11):610-612
将鲫鱼分为益生菌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添加益生菌剂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菌群、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鲫鱼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鲫鱼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鲫鱼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鲫鱼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益生菌剂能促进鲫鱼的生长和成活。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比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活性差异。两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100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作为无胃鱼,两种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其中前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后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青海湖裸鲤具有较高的脂肪和糖类消化能力,而花斑裸鲤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较池塘金边鲤、稻田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4组鲤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丰度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池塘金边鲤组、稻田金边鲤组、池塘建鲤组和稻田建鲤组分别获得了377、250、367和455个运算分类单元,其中运算分类单元聚类分析发现,稻田建鲤组与另外3组差异最大;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池塘金边鲤组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稻田建鲤组及稻田金边鲤组的香农指数分别为1.56±0.22和2.53±0.82,均高于对应的池塘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池塘金边鲤组中变形菌门(89.56%)和气单胞菌属(82.68%)在其肠道菌群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P0.05),而另外3组在门分类水平和属分类水平的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较为相似,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乳球菌属;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预测比较分析发现,各组样品的肠道微生物富集到了多个相同的代谢途径以及部分信号传导、调节和修复机制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的肠道优势菌群种类、相对丰度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与建鲤无显著差异,提示金边鲤与其他鲤鱼一样可适应这两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结构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  相似文献   

13.
建立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鲫(Carassius auratus)血浆中大蒜素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大蒜素在鲤、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对鲤、鲫以7.5 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大蒜素,于停药后0.25、0.5、0.75、1、1.5、2、4、6、8、12、24、36、48、72 h采集血浆,采用气相色谱法(GC)检测药物含量,通过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 ng/m L,DADS、DATS在鲤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05%~97.98%、73.39%~108.51%,在鲫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05%~95.68%、83.69%~102.75%。药物的两种主要成分在健康鲤鲫体内吸收较完全,分布广泛,DADS较DATS吸收快,消除慢。  相似文献   

14.
鲢、鳙胰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黄峰 《水产学报》1996,20(1):68-71
鲢、鳙胰蛋白酶的研究黄峰,严安生,汪小东(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关键词鲢,鳙,胰蛋白酶STUDIESINTRYPSININSILVERCARPANDBIGHEADCARP¥HuangFeng;YanAnshengandWangXiaodon...  相似文献   

15.
草鱼与鲢、鲤不同混养模式系统的氮磷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陆基围隔实验法,选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系统氮磷的收支。实验于2011年5月开始,10月结束,实验周期为6个月,每月定期采样,围隔面积为7 m×7 m。分别测定了草鱼单养(G组)、草鱼–鲢混养(GS组)、草鱼–鲤混养(GC组)、草鱼–鲢–鲤混养(GSC1,GSC2)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和底泥氮磷的积累情况。主要实验结果为:(1)不同养殖模式下,饵料氮磷的输入是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总输入的85.54%~93.38%和82.60%~84.26%,其余为放养生物、降水和初始水层。(2)不同养殖模式下,系统氮的输出依次为养殖生物收获、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围隔布吸附和氨挥发,所占比例分别为62.80%~77.15%、15.19%~27.60%、5.04%~7.71%、1.54%~2.14%和0.22%~0.30%;系统磷的输出依次为底泥积累、水层积累、养殖生物收获、围隔布吸附,所占比例分别为76.46%~80.04%、13.04%~15.14%、4.09%~9.79%、0.71%~1.16%。(3)不同养殖模式下,底泥氮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GS组和GC组(P0.05),而磷积累量GSC1组和GSC2组显著低于G组和GS组(P0.05);水体氮磷积累量GSC2组显著低于G组(P0.05)。(4)系统氮磷利用率GSC2组显著高于G组、GC组和GSC1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GSC2组(草鱼0.38 ind/m2、鲢0.69 ind/m2和鲤0.55 ind/m2)能有效降低系统氮磷的积累,提高氮磷的利用率,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草鱼混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鲢、鳙、草鱼在淮北地区通过人工培育能够二次产卵,是家鱼人工繁殖生产的一大突破,是对夏季发生旱、涝地区造成自然灾害补充秋季鱼苗不足的有力措施,是节约成本、提高鱼苗产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伟 《水产学报》2005,29(3):339-343
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水晶彩鲫、红鲫、锦鲤和荷包红鲤的相互杂交试验,测定各个杂交组合子代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色分离比例。结果表明:4种鱼能够相互杂交受精,孵出鱼苗。孵化率锦鲤自交最低为46.4%,其它组合为70%~80%;杂交鱼苗经28d的人工饲养,水晶彩鲫与荷包红鲤、锦鲤的正、反杂交,同其它杂交组合比较有明显的差别,其生长速度慢,个体之间差异大,成活率低;杂交子代的体型分为3类:鲫鱼型、鲤鱼型和鲤鲫型。鳞片反光组织(虹彩细胞或鸟粪素细胞)为2类:完全型、缺失型。体色分离复杂多样,水晶彩鲫与红鲫杂交是水晶彩鲫,红鲫与锦鲤、荷包红鲤杂交是青灰色鲤鲫杂种,水晶彩鲫与锦鲤、荷包红鲤杂交都会出现水晶彩色和青灰色鲤鲫杂种。  相似文献   

18.
几种鲤、鲫鱼腹膜色素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曹顶臣  李池陶 《水产学杂志》2005,18(1):66-68,F003
通过普通鲫、普通鲤、红鲫、荷包红鲤、水晶彩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和腹膜壁层色素细胞观察,腹膜脏层分布有黑色素细胞,其中普通鲫致密完整,普通鲤和红鲫密集均匀,水晶彩鲫和锦鲤缺失,荷包红鲤完全缺失;腹膜壁层分布有鸟粪素细胞,除水晶彩鲫缺失,其它品种致密完整。  相似文献   

19.
准备工作是选好池塘、清塘、种植水草、进水与肥水、设置网片,可投放野生抱卵虾或野生幼虾。螯虾生长阶段不同,饵料规格和投饵率不同。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透明度在30 cm左右,pH值7~8。病害防治以防为主,把好饵料关,管理好水质,苗种下塘之前可用质量分数1%~2%的NaC l溶液浸洗10~15 m in。  相似文献   

20.
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 transparent coloredvar.)、红鲫(C.a.redvar.)和锦鲤(Cyprinus carpio ornamentalvar.)腹膜脏层黑色素进行肉眼观察和密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这3种鱼的不同体色个体,腹膜脏层黑色素的密度不同。依据黑色素的密度,将其分为Ⅰ~Ⅵ级。水晶彩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肉白a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肉白b和红白个体多数在Ⅰ~Ⅱ级,红色个体多数在Ⅰ~Ⅳ级,杂色个体多数在Ⅳ~Ⅵ级,密度表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红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白色个体分布在Ⅲ级,红白个体分布在Ⅲ~Ⅳ级,红色个体分布在Ⅲ~Ⅴ级,杂色分布在Ⅳ~Ⅵ级,青灰色分布在Ⅴ~Ⅵ级,密度依次也表现出递增的趋势。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体表没有黑色斑纹的红、黄、白、红白和黄白等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体表有黑色斑纹的红黑、黄黑、白黑和红白黑等个体多数有黑色素出现,主要分布在Ⅳ级。[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44-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