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态学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鱼类的微生态原理,抗菌药物对微生态平衡的拮抗作用以及鱼用微生态制剂等三个方面概述了微生态学在鱼类疾病防治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方法 1.微生态制剂的来源本试验所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均为郑州某公司提供的生物培水宝系列,有效活菌数含量为10亿个/克。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养殖对象、规模日益扩大 ,而生产中遇到的病害问题则呈多样化 ,且不易解决。其中如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较大 ,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不仅使一些致病菌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同时也影响了鱼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 ,引起肠道内菌群生态的失调 ,从而影响鱼类的抗病能力。这两种不良的后果使鱼病的防治呈现一种恶性循环 ,甚至进入了一个死谷。因此 ,要减少抗生素在鱼病防治中的运用 ,保护生态环境 ,应另辟蹊径 ,而微生态制剂则可相对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新型活菌制剂 ,是人们根据微生态…  相似文献   

4.
5.
微生态制剂对观赏鱼常见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广  张超峰 《河南水产》2006,68(3):30-31
水霉病、烂鳃病、烂尾病等是观赏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利用微生态制剂预防及治疗鱼病,既能达到防治效果,又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观赏鱼类的体质和色感。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甲壳动物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取得良好效果。南美白对虾室内养殖GMA1组、GMA2组及DY-1组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5%.79%、91.78%和88.00%,均高于对照组的81.67%,微生物及水化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池塘养殖中国对虾45d,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虾平均体长分别增长2.86cm和2.40cm;河蟹育苗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成活率27.78%,本文还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注意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或EM(EffectiveMicroorganisms).是一类能有效促进机体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添加剂,具有保健、促生长、无副作用等特点。1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意义在养殖业中,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影响了动物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正常生长、引起肠道内菌群生态失调,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且易残留、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应减少抗生素在病害防治中的运用。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寻找一种无污染、无残留、  相似文献   

8.
生态防治鱼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的任务是繁重而紧迫的,探讨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鱼病防治技术路线十分必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对有关资料的归纳分析,就鱼病生态防治的历史,途径、方法等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研究及其在龟鳖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的高新技术 ,是目前世界上微生物工程技术中综合性最强的新创造。由于抗生素长期使用不仅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产生耐药性 ,降低抗病力 ,其残留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 ,尤其是动物滥用抗菌素后产生的各种抗药菌株可以通过食品传染给人 ,产生很难治愈的疾病。所以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微生物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利用微生态制剂调节人体和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防治疾病 ,增进健康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潮。1 …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但疾病的暴发影响了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增长和水产贸易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加强,减少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的呼声越来越高[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我们应当在减少过量和不适当使用抗菌剂方面有所作为,疾病控制的关键在预防[2]。微生态制剂是由经过定向筛选的有益菌株配合而成,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来达到抗病、促生长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从食品的安全性、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微生态制剂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水产养殖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养殖方式由粗放向半精养、精养发展,但养殖生产模式基本上仍沿袭静水、不排污的池塘养殖为主,养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直接危害养殖对象,也是疾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目前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这些抗生素药物不仅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而且还干扰了养殖环境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正常生长繁殖,引起微生态失调,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富集最终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小肽及其在鱼类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对小肽的概念、分类、小肽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小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影响鱼类利用小肽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概述,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为集约化养殖,导致鱼类肝病大量爆发,加上用药不合理,而肝病的某些症状,与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类似,以致人们将其与出血病混淆,导致误诊,从而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养鱼生产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而内在患病机理却不尽相同,如诊断错误便不能对症下药,往往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辨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肠出血型草鱼出血病与菌性肠炎病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剖开鱼腹,两者均肠壁充血。不同之处在于活检时前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镜检可见肠腔内有大量  相似文献   

15.
烫尾病烫尾病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多集中于炎热暑夏的露天鱼池。在光照强,溶氧充足的条件下,由于投饵不足、人为惊动等使金鱼活动量较大,氧分子随鱼体尾鳍活动而渗入各鳍条中,形成许多类似米粒的小气泡,由于气泡的浮力,鱼体失去平衡,鱼头朝下,若不及时换水降温,则各鳍条腐烂,影响观赏。防治方法:1.暑夏季节,将鱼池遮阴1/3~2/3或在水中种植一些大叶浮莲与水葫芦。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2.投饵要足要早,使金鱼饱食后减少活动,这是减少烫尾的主要措施。3.患烫尾病的金鱼,重者当天下午必须换水,轻者适当…  相似文献   

16.
抚仙湖(鱼康)(鱼良)白鱼现面临着灭绝,只有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实现(鱼康)(鱼良)白鱼的人工池塘驯养繁殖、产卵孵化,才能摆脱天然采卵的束缚,变被动为主动,有望保住这一珍贵物种,同时增殖其种质资源和恢复其种群数量,并使(鱼康)(鱼良)白鱼家化成为池塘养殖品种.大规格鱼种培育成功后,成鱼的人工池塘驯养是人工驯养繁殖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江西省宜春、高安、万载、樟树、萍乡等许多地方相继有不少养殖户咨询黄鳝疾病的诊治问题,为此,我们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养殖的黄鳝都有着相同的症状,如有的体表出现圆形红斑或圆形黄斑,有的身上长有"白毛",有的肛门红肿突出体外等.经过调查分析,黄鳝发生疾病往往与养殖户的饲养环境、饵料投喂及放养密度等因素有关,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疾病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黄鳝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鳜鱼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市场畅销且前景广阔的淡水养殖名贵品种,随着鳜鱼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广,疾病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现将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暴发性流行病 1.病原:由大型球状彩虹病毒感染所致。 2.症状:病鱼鳃、肝脏发白,内脏器官充血,特别是胃部有块状充血,伴有腹水,肠内充满黄色黏液,往往与寄生虫及细菌性疾  相似文献   

19.
陈细华  柳凌 《淡水渔业》1999,29(2):46-46
本文对鱼类两性嵌合体的概念、产生以及在科研和生产上的意义作一综述,并首次提出鱼类两性嵌合体在鱼类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价值。两性嵌合体(amphigeneticmosaics)是指在组织学成分中同时混杂存在着雌雄两类生殖细胞的生殖腺(性腺),是鱼类中一类特殊的生殖腺。两性嵌合体根据其中两类生殖细胞数量的相对比例以及特定的遗传和生理条件,有的是不育的(即不能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或卵子),有的是能育的(如正常排卵受精);有的两性嵌合体则是性转变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形式。判别鱼类的一种生殖腺是不是两性嵌合…  相似文献   

20.
牙鲆腹水病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春光  萧国华 《河北渔业》2004,(1):29-29,33
目前牙鲆养殖规模正日益扩大,逐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陆上海水工厂化养殖和海水网箱养殖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疾病开始频繁发生,给牙鲆的养殖造成了巨大危害,其中以牙鲆腹水病的危害最为严重。2002年我国北方各牙鲆养殖厂,无论是陆上工厂化养殖还是网箱养殖,从牙鲆苗种(5~6mm)开始一直到秋冬季200~400g/尾的成鱼均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