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世界上正式捕捞南极磷虾始于1972年,由日本和前苏联率先进入南极海捕捞南极磷虾。挪威是从2005年起才正式捕捞南极磷虾(2005年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虽然较晚,但其南极磷虾的产量却居捕捞南极磷虾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2.
挪威原来是一个老牌的捕鲸国家。在2003-2004年期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在南大洋进行南极磷虾的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挪威捕捞南极磷虾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后来居上,其产量居各捕捞南极磷虾国家之首。例如,在2005/2006年的南极磷虾捕捞季节中,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南极磷虾主要生产企业的经营情况出现波动。南极磷虾捕捞产量下降。产品销售方面,北美市场出现增长,欧洲市场销售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对2011年全球南极磷虾捕捞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经营概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业内关于南极磷虾产业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论述。近年来,国内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涉足南极磷虾的捕捞和产品研发。在全球渔业资源日趋紧张和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南极磷虾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南极磷虾商业性开发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至今总的渔获量已超过600万t,其中的90%以上来自于大西洋海区西侧的Scotia海域。2004/2005年南极磷虾产量为12.45万t,2005/2006年计划捕捞南极磷虾产量为24.5万t。南极磷虾的年捕捞产量近几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应引起我国渔业生产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南极海的鲸鱼均为大型鲸鱼类,日本是世界上捕捞鲸鱼国家之一,南极海是日本捕鲸母船队作业的主要水域。2000年日本捕捞鲸的头数增至188头,但2003年减至155头(其中包括北太平洋和南极海的鲸鱼)。南极磷虾是南极海鲸类的主要捕食对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匹配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改变传统南极磷虾捕捞高损伤、低附加值加工的现状,提升南极磷虾捕捞产业自动化水平,针对新型的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方式后续阶段的虾水分离和传输问题,减少在南极磷虾泵连续吸捕捞输送过程中的损伤,研究并开发了螺旋输送式虾水分离器,对其分离效率和输送速度等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和流体分析。结果显示:虾水分离器能够满足连续泵吸设备设计流量下南极磷虾的分离和输送,无大量南极磷虾堆积挤压造成虾体破损,并且能够通过对转轴转速和主体倾斜角的调节,实现泵吸输送变流量条件下虾水混合物的分离。研究表明,本设计可以通过缩放设计和并行布置,以满足不同吨位和布局的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船,为南极磷虾虾水分离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我国南极磷虾渔业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极磷虾不但资源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自60年代初期前苏联进行试捕调查以来,至今已有几十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调查研究。前苏联、日本等国先后从70年代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性捕捞,已形成年捕捞量数十万t的规模。我国是海洋渔业资源不多,渔民人数多及捕捞生产能力较高,渔业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市场需求水产品数量很大,急切地谋求对外发展。重视发展我国的南极磷虾渔业,积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南极海冰变化会是重要的大尺度环境变化,会对海洋环境及多种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南极海冰覆盖范围(Sea Ice Extent)可以作为指示南极海冰变化的指数,本文探究其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渔场的影响。根据2013-2018年1-6月中国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渔场阿根廷滑柔鱼捕捞数据、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数据以及作业渔场5m、55m、95m、195m海水温度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表征资源丰度,本文探究了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深海水温度对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阿根廷滑柔鱼的捕捞量、CPUE、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深度海水温度均有明显的年间及月间变化。相关分析法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CPUE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正相关;海冰覆盖范围与5m海水温度在年间与月间变化上均为负相关,而与95m海水温度在月间变化上呈正相关。依据频率分布法估算了不同海水深度滑柔鱼各月适宜和最适温度范围,不同深度的各月最适温度范围占渔场总面积比例与海冰覆盖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推测海冰覆盖范围会影响不同深度的栖息地适宜比例,并进一步影响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研究表明,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会显著影响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内不同水层的水温,进而影响其渔场的分布及资源丰度。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产业发展最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球渔业资源衰退,大多数海洋渔业品种被过度捕捞的大背景下,南极磷虾巨大的资源量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南极磷虾捕捞产量的变动情况和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随着南极磷虾捕捞产量的快速增长、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新产品开发应用力度加大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们对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48. 1亚区和48. 2亚区内2010—2014年南极磷虾拖网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各拖网捕捞参数(因子)对南极磷虾汛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南极磷虾作业渔场主要位于南极半岛等岛屿的周边海域,CPUE值月变化明显,2—5月为捕捞高峰期。CPUE最高值为2014年,最低值为2012年,年平均CPUE呈略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除6月外,标准化CPUE均大于名义CPUE;且最大值出现在4月或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GAM分析表明各捕捞参数对CPUE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拖网速度、网口高度、网口水平扩张、拖曳水深、曳纲长度;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2. 8%、14. 5%、12. 7%、6. 0%、1. 6%,所有因子对CPUE的总体偏差解释率为57. 6%。研究认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中最适拖网速度范围2. 6~3. 1 kn;最适网口高度范围22~30 m;最适网口水平扩张范围20~25 m;最适曳纲长度范围100~200 m;最适拖曳水深范围0~40 m。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渔业CPUE及其丰度估算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国平  王芮 《水产学报》2016,40(7):1072-1079
作为一种衡量渔业资源丰度变化的指标,CPUE常用于多种渔业资源评估。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集群性的生物资源,其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加之该物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渔业特点,这也使得采用CPUE作为衡量该资源丰度指标的有效性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实验详细介绍了4种南极磷虾渔业CPUE的常用估算方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时空尺度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南极磷虾渔业CPUE估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实验就CPUE作为评估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适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南极磷虾渔业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但如何将渔业调查数据纳入到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当中,一直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从而导致基于生态系统的南极磷虾渔业管理进展缓慢,本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和丰度估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南极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渔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明晰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的变动情况,本研究根据中国2010—2020年南极磷虾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热点分析对该水域磷虾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获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分散演变为集中,由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SSI)北侧逐渐过渡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BS),高值均沿陆地分布。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高值主要发生在SSI北侧和BS内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沿陆地分布。2010—2020年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呈显著空间聚集性,2014、2015、2016、2018和2020年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磷虾渔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时空演变特征明显,热点区由SSI北部逐渐向BS内迁移,SSI北部逐渐由热点区变为冷点区,而BS内逐渐由冷点区转变为热点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秋冬季(4—7月)中国南极磷虾生产渔船声学调查及商业捕捞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集群中心深度、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和集群形态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平均集群中心深度在4—7月总体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34.39~86.12 m),昼夜差异较小(P=0.325),峰值时段为日升阶段(sun rising, SRS)(64.06 m)和夜间(night, NIT)(65.32 m);平均集群中心深度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58.25°~59.75°W,高值区间为61.75°~62.25°S和60.25°~61.75°W。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在4—7月总体呈递减趋势(变化范围为-1.71~-1.50℃),昼夜集群水温差异明显,峰值时段为NIT(夜间)(-1.46℃)和暮光(evening twilight, ETW)(-1.4℃);平均集群所处水深水温低值区间为62.75°~63.75°S和61.25°~61.75°...  相似文献   

14.
南极磷虾生物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种,在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其资源的养护和持续利用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磷虾研究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生物量及其分布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生物量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浮游动物干重法、生产量与生物量比例系数转换法,到网具采样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声学法,评估手段也变得更为高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磷虾生物量的主要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着重从磷虾目标强度模型(TS)参数的海上实测、声学数据中磷虾信号的提取,磷虾单位平方海里声学反射系数(NASC)的计算,基于渔船声学数据修正磷虾渔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磷虾集群、洄游和渔场形成机制研究等5个方面对现行生物量声学评估法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资源评估的精度,以期为磷虾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fishery for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is the largest by tonnage in the Southern Ocean. The catch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t around 120 000 tonnes for 17 years until 2009, but has recently increased to more than 200 000 tonnes. The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precautionary catch limits for this species total over 8.6 million tonnes so it remains one of the ocean’s largest known underexploited stock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arvesting technology and in products being derived from krill indicate renewed interest in exploiting this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environment that are affecting both krill and the fishe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s fishery and highlights the changes that are affecting it.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渔船所获渔业资源的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组商用探鱼仪声学图像数值化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以数码相机拍摄的南极磷虾回波图像处理,对南极磷虾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拍摄角度与亮度调整等预处理、像素色彩标准化与二值化处理后,对虾群厚度、密度中心以及相对集群密度等集群特征进行了分析.30幅图像的处理结果表明,图像所示虾群的平均厚度范围为5.6~55.8 m,中值厚度为25.7m,均值厚度为27.1 m;虾群密度中心所处水深为40.0~156.5m,中值水深为68.8m,均值水深为77.3 m.磷虾的集群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集群密度高、厚度小,夜间密度低、厚度大.本研究所述方法为利用渔船商用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韦想云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2,46(3):513-523
南极治理的推进,尤其是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构建,涉及因素较多,各方在相关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非政府组织作为参与南极治理的多元角色,以其科学数据的提供能力、参与力度以及公众关注度,在南极治理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影响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南极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南极海洋保护区事宜的推进以及南极磷虾渔业的有效管理。本文通过分析南极与南大洋联盟(ASOC)、负责任南极磷虾捕捞公司联盟(ARK)、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以及Oceanites等4个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内容,探究其在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及其在南极磷虾渔业中的作用。当前,鉴于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中国可构建并利用多方数据,丰富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数据库;在法律框架内,利用非政府组织讲好中国故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双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等以提升南极海洋保护区研究水平、南极磷虾渔业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改善南极治理的整体水平,为南极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以其庞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价值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南极磷虾因富含蛋白质已成为人类重要的优质生物蛋白库,此外,其还含有脂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虾青素及甲壳素等活性物质。目前,高氟含量一直是制约南极磷虾大规模加工利用的瓶颈。南极磷虾在加工利用过程中伴有氟元素的迁移现象,甲壳中的氟元素会向肌肉中迁移,严重影响南极磷虾的食用价值。科学评价氟迁移对南极磷虾的加工局限性并开发更多的高值产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影响南极磷虾中氟元素迁移的因素进行归纳,旨在为南极磷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磷虾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