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农民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上海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渔民作为上海市农民的一部分,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水产品的任务.渔民收入的提高不仅对上海市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有利于缩小上海市城乡收入的差距.同时提高上海市渔民收入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文章从上海市渔民收入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近年来上海渔民收入的状况和增长趋势,分析了影响渔民收入的各种因素.最后依据上海市渔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提高渔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太湖渔民收入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渔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渔民的总体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渔民个体之间的差异却在拉大。本文认为,这里除了渔民自身因素外,管理层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及时地对增殖保护措施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本文从渔民生产经营理念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分析,探索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缩小差异之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渔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三农”的组成部分。渔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文章在对渔民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分析了渔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渔民增收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如何增加渔民收入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渔业收入增长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水产界渔业经济研究的热点,作者围绕宁波市渔民收入增长趋缓这个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省渔业结构调整整体来说力度是大的,调整的步伐也是快的,渔业经济发展良好,去年渔民人均收入值到5700元,比1999年增收4.6%,高于全省农民增加收入的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仍然高于其他农业各行业。几年来在调整中我们主要抓了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在阐述1990年到2010年渔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的基础上,采用收入来源结构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渔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内在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家庭经营收入对渔民增收呈负向贡献;工资性收入对渔民增收的拉动效应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对渔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同时,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渔民增收的深层因素,最终提出促进渔民增收的建议,促使新区建设的成果惠及渔民。  相似文献   

7.
8.
制约我国渔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渔业增速放缓,渔民增收乏力,成为制约渔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制约渔民收入增长的各个因素,通过渔民税负重、渔民教育程度低下、水产品价格上涨缓慢以及海水养殖的产量增长缓慢等因素分析,试图找出渔民增收缓慢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渔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促进福建省渔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是一个渔业大省,渔业是福建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渔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渔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渔民收入不断增加,市场供给不断改善,水产品短缺现象已成历史,渔业的发展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到2003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到572.7725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64.36公斤;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82.9729亿元,  相似文献   

10.
浅谈渔民增收途径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华 《河北渔业》2004,(5):5-5,15
目前,我国多数沿海地区面临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业捕捞空间不断缩小、渔民收入减少、船多鱼少的矛盾,国家已对很多渔民实施转产转业政策,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沿海地区渔民增收途径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12月(冬季)渤海中部海域表、中、底层海水中汞(Hg)、砷(As)两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Hg 的含量范围为0.0029–0.3926μg/L,平均含量为0.0676μg/L。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特点;从四季的变化特点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其中,仅有夏季表层水体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余水体中 Hg 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发生。As的含量范围为0.65–10.83μg/L,平均含量为1.50μg/L,除夏季表层水体中的As含量较高外,水体中的As均呈现均匀的分布模式。从垂直分布来看,As在四季的平均含量均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且均未超出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研究表明,渤海中部海域水体中,As 的含量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20μg/L),而Hg含量却频频超出Ⅰ类水质标准(0.05μg/L)或Ⅱ类水质标准(0.20μg/L)。渤海中部海域水质已经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推测该现象主要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相似文献   

13.
鱼鳞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鱼鳞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制取胶原、胶原蛋白、明胶、小肽、羟基磷灰石、鸟嘌呤、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缀合物、饲料粉等产品的生产工艺,并且介绍了鱼鳞在食品、医药、生物材料、化妆品、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为鱼鳞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金媛  毛勇 《福建水产》2012,34(5):420-427
本文概括了鱼类的选择育种、驯化及杂交育种等传统鱼类育种方法,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多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核移植、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并提出了当今鱼类育种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了鱼类育种必将走向基因组育种之路的展望,为鱼类育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质改良机改善池塘水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肇君 《水产学报》1997,21(3):322-326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利用水质改良机改良池塘水质时,应走机械与生物相结合的道路,中文提出翻喷池塘淤泥是改良池塘水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大量氧,又能有效偿还氧债,改良水质,从而达到提高鱼产量和节能的目的。本文强调偿还养殖水体的氧债,对改良池塘水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海藻中无机砷超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成业 《水产学报》2008,32(4):644-650
我国是海藻生产大国,藻类是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但新的海藻制品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无机砷检测方法标准实施后,依照该标准检测发现海藻中的无机砷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为探讨其原因,调查了国内外的紫菜、海带等产品总砷、无机砷含量,分析了不同收割期的鲜紫菜及其加工制品以及养殖区域水质中无机砷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按新的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检测,海藻中无机砷普遍超标;紫菜中的无机砷与养殖区水质中无机砷含量的变化并非成线性关系;GB/T 5009.11中的两种测定方法对海藻中无机砷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不适用于海藻中的无机砷检测.  相似文献   

17.
达氏鳇1龄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生长特性,2009年9月29日至12月24日对养殖在自然水温(13~18℃)下的1龄幼鱼进行试验研究,测量其全长和体重,应用统计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达氏鳇幼鱼体重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重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降低而变慢,高峰出现在134日龄,水温为18℃;达氏鳇幼鱼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平均全长30.48 cm、平均体重99.23 g的达氏鳇幼鱼经过近3个月培育后,分别达到44.54 cm和383.87 g。其全长(L)与日龄(t)的关系式为:L=2.8602t+28.395(R2=0.9759);体重(W)与日龄(t)的关系式为:W=83.571e0.2649t(R2=0.9797);体重(W)与全长(L)关系式为:W=0.0008L3.4177(R2=0.9931);其中,b>3,表明达氏鳇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通过对达氏鳇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其人工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离岸深水网箱结构工艺的基础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深水网箱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并向大型、多功能、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开展深水抗风浪网箱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根据国内对抗风浪网箱的框架系统、网衣系统、固泊系统、配重系统及水动力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深水网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rojected world population increases imply demand for an increase of 60 million tonnes on the present world fish production of 100 million tonnes. Capture fisheries are unlikely to yield more because many stocks are already overexploited, there are few remaining unexploited and management shows few signs of redressing problems. Aquaculture is a possible source of the required production, given maintenance of current rates of increase. If this potential is to b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freshwater, brackish and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s can scarcely be overstated. In a world of rapid chang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research at all levels of biologic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at relate to the 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 At the organismic level, genetics, migratory behaviour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will be emphasized. Population genetics research is needed to enlighten controversies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 effects of harvesting natural populations. Greater attention will be given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species, including fish and their parasites, and the dynamics of multispecies interactions in pond culture and in capture fisheries. Issues of multiple uses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force research on freshwater fish ecology into broader contexts. The march of discovery in all branches of science will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The next few decades will be demanding of the creative energies of young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20.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措施尽管能够提高鱼类从网具的逃逸几率,但是并不能降低遭遇网具的概率,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管理,避免在幼鱼资源高密度区和产卵季节作业是降低这种未报告死亡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