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盐度28.3~29.1条件下,温度对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实验温度(14~32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增大,29 ℃时均达峰值,分别为0.87 L/h、4.17 mg POM/h和84.01%;温度为32 ℃时,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较29 ℃时均下降,但3个生理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企鹅珍珠贝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品种,表现出对高温的较强适应性;23~32 ℃为企鹅珍珠贝较适宜摄食温度,29 ℃左右为该贝的最佳摄食温度。(2) 在温度27.4~27.8 ℃条件下,盐度对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在实验盐度(19~37)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增大,盐度为31时均达最大值,分别为0.36 L/h、1.87 mg POM/h和76.95%;盐度为34和37时均下降;盐度为34时,3个摄食生理指标仍呈现较高水平,表明企鹅珍珠贝属典型的狭盐性贝类,表现出对高盐的较强适应性;企鹅珍珠贝较适宜的摄食盐度范围为25~34,最佳摄食盐度为31左右。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滤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pH值条件下的蛤仔滤水率差异显著;2、3龄蛤仔滤水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设定的环境因子梯度下,蛤仔滤水率随着温度、盐度、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滤水率分别出现在温度23℃、盐度30、pH值8.2。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橄榄蛏蚌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理活动越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均能使生物生理活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低温条件下(5~10℃)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部分平均干重为0.91±0.06 g)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摄食率(IR)和同化率(AE),其中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为(5.7±0.3)×104cells/mL。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对小球藻的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组之间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化率为42.95%~51.10%,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低温下仍能生存。  相似文献   

5.
4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室内流水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1)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滤水率(叶绿素)分别为(0.390±0.098)L/(g.h),(0.362±0.064)L/(g.h),(0.204±0.046)L/(g.h)和(0.041±0.008)L/(g.h);有机颗粒物(POM)分别为(0.4816±0.0821)L/(g.h),(0.3356±0.0305)L/(g.h),(0.1535±0.0428)L/(g.h)和(0.0790±0.0165)L/(g.h)。(2)每隔12 h出现滤食高峰和低谷,紫贻贝和菲律宾蛤仔到达高峰后下降慢,上升快,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则与之相反。(3)滤水率与体重呈负幂函数关系:CR'=aWb(b<0),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太平洋牡蛎和紫石房蛤的b值分别为-0.4211,-0.3374,-0.3252和-0.3137;耗氧率分别为(1.453±0.124)mg/(g.h)、(0.653±0.083)mg/(g.h)、(0.066±0.011)mg/(g.h)和(0.022±0.010)mg/(g.h)。菲律宾蛤仔和太平洋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个体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滤食率(y)与水温(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4.338×10~(-3) x~3+0.311x2-6.915x+49(r2=0.999),同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在盐度18~33条件下,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盐度27~30时保持较高的滤食率,滤食率(y)与盐度(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27x~2+1.638x-19.52(r~2=0.994),同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为30时同化率最高,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滤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体质量对同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钝缀锦蛤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种群品种,适宜生活在温度和盐度较稳定的潮下带区域,非广温广盐性贝类。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与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而呼吸耗能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缢蛏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02,26(3):226-23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滤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pH对缢蛏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当温度、pH值分别在15-30℃和6-9时,缢蛏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当温度为20℃、pH值为8时,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当盐度在6-30时,随着盐度的增大缢蛏的滤水率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滤水率均显著大于普通养殖群体(P0.05)。(2)呼吸实验中,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耗氧率受温度或盐度变化的影响更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均对长牡蛎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实验温度范围内,金1的耗氧率显著小于对照1,但金2的耗氧率显著大于对照2(P0.05)。实验盐度范围内,壳金选育系的耗氧率均显著大于普通群体(P0.05)。(3)同一壳色群体中,个体越大,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和耗氧率越低。研究表明,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F4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该选育系的快速生长可能是由其较高滤食行为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同化率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暂养2周,壳长达25.01~73.92 mm.实验前停食24 h,实验温度梯度为8、13、18、23、28℃,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Chlorella spp.),静态实验.结果显示,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1.07~11.66 mg/(ind  相似文献   

11.
鱼类胚胎低温冷冻保存降温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温下采用慢速降温速率,以0.2-0.5℃/分降至-40℃以上温度,胚胎获得20%以上成活率。在超低温下采用快速降温速率,以2℃/分降至-40℃,再以10℃/分降至-196℃,胚胎获得了90%以上复活率。  相似文献   

12.
以草鱼、鳙和尼罗非鲫互为供体和受体,研究其特异性代谢物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草鱼“代谢水”中,草鱼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鳙和尼罗非鲫耗氧率均显著上升(P<0.001);②鳙“代谢水”中,鳙耗氧率显著下降(P<0.001),草鱼耗氧率无显著变动(P>0.05);③在尼罗非鲫“代谢水”中,3种鱼的耗氧率均无显著变动(P>0.05)。实验揭示了鱼类特异性代谢物对代谢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13.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上浮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冷冻对轮虫休眠卵在水中上浮率的影响,一次冷冻(24小时)可使各种轮虫休眠卵在水中的上浮率平均提高近50%,使晶囊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提高90%左右。多次反复冷冻能使各种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提高85%左右,冷冻时间在8~104小时间,延长冷冻时间不会影响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并分析了冷冻处理后的休眠卵在水中和糖盐高渗液中上浮率提高的机理,讨论了冷冻处理在轮虫休眠浮选,定量以及土池轮虫生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升温对十种甲壳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在适温范围内,生物可以正常生长繁殖;超过适温范围时,生物的行为活动以及生长繁殖都将受抑制,甚至导致死亡。张伟权等(1980)、王克行等(1984)曾观察过温度对中国对虾幼体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黄加祺和郑重(1986)、林森杰和李松(1988)、Bhattacharga(1984)、Bradley(1975)、Moreira(1982)分别报道过温度与某些桡足类生长、繁殖及存活率关系的实验结果。有关虾、蟹等经济动物和浮游甲壳类的行为生态与分布,不少学者已作过较细致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许柳雄 《水产学报》1994,18(4):340-343
尼龙钓线颜色、粗度和钓线长度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的影响许柳雄(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尼龙钓线EFFECTOFCOLOUR,THICKNESSANDLENGTHOFNYLONFISHINGLINEONJIGGIN...  相似文献   

16.
对蟾蜍、鱼类胚胎的质子核磁弛豫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期中的神经胚期出现质子纵向核磁弛豫时间T_1值为一极大值。几年来,我们用各种物理手段对蟾蜍和几种淡水鱼胚胎在不同发育期进行物理刺激,发现在鱼类胚胎早期和神经期接受较强电场或磁场刺激后,不仅其后期生长速度显著加快,而且胚胎发育期抗温变能力有明显提高,孵化出苗率也有较大幅度增加。1989年5月,我们在上海嘉定县望新鱼苗场对团头鲂早期胚胎进行了中等规模(10公斤受精卵)电场刺激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后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三种不同规格梭鱼幼鱼(6.34g,26.06g,70.17g)在水温15℃,20℃,25℃,30℃条件下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并讨论了耗氧率与体重、耗氧率与水温,耗氧量与体重,呼吸频率与水温,呼吸频率与水中含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浮头”窒息点。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 Qo = 2 .015 W- 0 .635( R = - 0.969, P < 0 .01 ,n = 14) 和Qn = 0 .069 W-0 .369( R = 0.754 ,P< 0 .01 ,n = 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75 .3 % 和403 .7 % ,表明在摄食状态下蛋白质的代谢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比较了盐度条件对来源于三个地区的大银鱼卵孵化率及不同规格鱼苗生长成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卵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卵(包括囊胚期卵)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率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率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卵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率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率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卵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