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南京郊区3~6月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水体小气候的观测分析,指出藻类的数量和光合产物与池塘的水体小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而水体小气候环境又与当地的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环鄱阳湖区典型养殖水体夏季富营养化状况,于2014年7月和8月对环鄱阳湖区48个标准化精养池塘水体的物理化学指标及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随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总氮污染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养殖水体最为严重,总磷污染最严重的水体主要养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含量均以泥鳅养殖水体最高;所调查的精养池塘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纲16目40科61属95种,各养殖水体中均以蓝藻门(Cyanophyta)为最优势种群,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为次优势种群;不同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53~63.98)×10~6 cells/L和9.24~55.04 mg/L,其中中华鳖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最大,而泥鳅养殖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不同养殖类型水体浮游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12~2.78,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普遍偏低,且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单一优势种,其中中华鳖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为简单、不均匀;评价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典型养殖水体已经达到严重富营养化程度,且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除此之外,随着水体中各类污染物质浓度升高,浮游植物群落丰富度随之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将趋于简单和不均匀,从而出现单优物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鲤鱼精养池塘为试验区域,设置不同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10%、20%、30%)和对照池塘,2018年6-9月,定期采集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水样进行浮游植物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试验池塘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为主,而对照池塘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为主;取样期间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同时,20%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池塘和其它两组试验池塘。以上结果表明:生态浮床能够抑制浮游植物的增长,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是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在同一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立体化养殖的一种先进养殖模式。海蜇和鱼、虾、贝立体生态养殖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了池塘的上、中、下层水体空间,可以有效提高单位水体生产能力和池塘使用效率,避免单一品种养殖减产和绝产所带来的风险;二是海蜇和贝类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饵料,使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三是鱼、虾的残饵、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反过来又为海蜇和缢蛏提供了饵料;四是贝类在滤食浮游植物的同时,也滤食水中的细菌和有机碎屑,有效净化了水质。因此立体生态养殖具有成本低、病害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特点,是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循环利用的新型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潜流湿地+生态池"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纯生态池净化系统作为对照区,对实验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该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工程正式运行后,体系中的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养殖池塘(对照区)养殖池塘(实验区)外河。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外河。经过3级净化后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外河净化系统(对照区)净化系统(实验区),密度与生物量迅速下降。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于外河,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同时,实验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小于对照区,水体营养盐去除更彻底,水质净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天气多变,并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闷热、雷雨极端天气时,池塘极易发生缺氧,严重时引发浮头。养殖户们要特别注意观察池塘中的溶氧情况,保证养殖安全。池塘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水体中浮游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当氧气缺乏时,有机物分解受到抑制,水中物质循环受到破坏,营养盐的再生发生了故  相似文献   

7.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系统结构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质因子4个方面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和池塘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丰度均低于池塘对虾养殖系统(分别为22815个/ml<31590个/ml,490.5个/L<650.0个/L,4.5个/10cm2<267.5个/10cm2),而溶解氧(DO)含量、氨态氮(NH4-N)和无机磷(PO4-P)浓度均高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对虾的生长量、生长速度及存活率均低于池塘养殖,但其养殖密度高,能很好的弥补生长速度之不足,更好的利用水体获得更高的单位生产量。  相似文献   

8.
健康养殖即生态养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与减少病原体的侵入与环境污染,提倡科学合理的综合养殖,走病害综合防治之路。一、水质调控1.池塘水色的调控水色主要是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色泽在虾池中的反映,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质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  相似文献   

9.
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颜色,组成水色的物质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等,其中浮游植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不同水色,相应水质各项理化指标也不同,养殖鱼虾的活动、摄食、生长、病害流行情况等也不一样。水色的变化是养殖生产的晴雨表,通过观察水色,可以及时了解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质恶化,降低养殖风险,减少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天津地区池塘养殖生产中几种常见的水色:①黄绿色以单细胞绿藻和硅藻为主,形成优势种时,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水体pH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粗放型或半精养池塘养殖过程中,与池塘施肥数量和产量联系最紧密的是浮游植物,池塘施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浮游植物的产量进而提高养殖产量。过量施肥引起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生态上都不合算,降低池塘浮游植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封闭式精养池塘N、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江三角洲的精养池塘为例,通过对一个养殖周期的水质和生产情况调查,计算了N、P营养盐的平衡收支情况,获得了养殖池塘N、P营养盐的净沉积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浮游植物对N、P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和底泥-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在池塘自净作用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养殖池塘N营养盐的自净作用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强度达到0.35 g/(m2.d),扩散作用也是N营养盐的重要的自净机制,其强度与水体-底泥间隙水中的N营养盐浓度梯度相关,在优质鱼养殖池塘,扩散作用强度达到0.42~0.49 g/(m2.d),而在家鱼养殖池塘,呈现出反向的扩散,强度为0.02~0.10 g/(m2.d)。养殖池塘P营养盐的自净作用来自浮游植物的吸收、底泥的吸附沉淀,二者的强度分别达到0.049 g/(m2.d)、0.04~0.12 g/(m2.d),二者之和一般大于养殖鱼类无机P排泄速度0.079 g/(m2.d),底泥的P释放是维持水质稳定的重要过程,在观测的池塘中,P释放强度达到0.019~0.068 g/(m2.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3.
将“天辰水产专用液体肥”定量施放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后,定时检测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池Ⅰ、Ⅲ和Ⅴ号浮游植物的量为0.1mg/L ̄0.2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1mg/L ̄0.2mg/L;而试验池塘中经过2次施放肥料后,浮游植物的量上升为0.1mg/L ̄0.3mg/L,浮游动物的量为0.2mg/L ̄0.3mg/L。浮游植物中蓝藻和绿藻数量虽然在施肥后数量有所上升,但没有硅藻明显。3个试验池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有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以及浮游动物密度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池塘浮游植物共6门56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6门54属藻类,其中优势种15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肥水素对水体良好藻相的形成与保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增加对虾养殖单产、降低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6,(4):81-81
一、水产养殖生产中为什么要肥水?水产养殖中肥水的本质就是增加水体内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保证鱼虾蟹贝生命活动;第二,直接增加了饵料生物的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优良的食物。二、水产养殖生  相似文献   

17.
正3.浮游植物池塘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若养殖水体有毒藻类占优势种,会形成"水华"。微囊藻、三毛金藻等过量繁殖造成的自然死亡会产生藻毒引起死鱼。一是大量死鱼,一般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白天,其余时间不发生;二是水体常呈碱性,毒藻类优势种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增强,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水体p H升高,甚至大于9,水质变碱性;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鱼肥,当施放到养殖水体以后,都是通过肥料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作用于水生植物(水体中主要是浮游植物,也称藻类)来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藻类既可以直接作为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同时也是水中浮游动物和其它微型动物的饵料,最终通过食物链被池塘中的经济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9.
潘小红 《河南水产》2008,74(1):28-29
在水产健康养殖过程中,了解无公害精养池塘水体中存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掌握水质调控关键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以下从两个方面介绍无公害精养池塘水体有害物质的危  相似文献   

20.
池养花鲢摄食的天然生物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渊源 《水产学报》1988,12(1):43-50
本文研究池塘养殖的花鲢在各发育、生长时期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规律。花鲢终生所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是基本相同的,摄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在不同发育生长期有所不同。养鱼池中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数量,对花鲢摄食强度的影响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但是,浮游动物的热能高,在质量上显得比浮游植物重要。所谓“不能消化”的浮游植物种类,起着维持养鱼池生态平衡作用。影响花鲢产量的因素是水体中能提供营养的悬浮有机体和有机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