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异源铜盐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毒性影响,通过24h、48h、72h和96h的致死数量统计分析硫酸铜(CuSO4)/氯化铜(CuCl2)对幼参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利用石蜡切片显微定性观察不同铜盐对刺参幼参后肠的毒性情况。结果表明,CuSO4来源的Cu^2+对幼参24h、48h和72h的LC50均大于CuCl2来源的Cu^2+对幼参24h、48h和72h的LC50,而CuCl2对幼参96h LC50大于CuSO4对幼参96hLC50;异源铜盐在暴露前48h内对刺参的毒性影响极其显著,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对刺参的毒性影响不显著;2种铜盐(以铜离子质量浓度为0.06 mg·L^-1计)对幼参的消化道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导致结缔层与上皮层分离,CuCl2对刺参肠道的毒性(类似腐蚀作用)大于CuSO4的毒性;不同的阴离子对Cu^2+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Cu2+和Cd2+对斑节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 和Cd^2 对斑节对虾幼虾 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获得了Cu^2 和Cd^2 的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3.
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体内铜分布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志彪 《水产学报》2005,29(4):496-501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研究在不同铜(Cu^2+)浓度梯度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体内Cu^2+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相关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未添加Cu^2+的对照组中,中华绒螯蟹中Cu^2+含量以鳃为最高,表皮次之,肝胰腺最低。随着水环境中Cu^2+浓度的增高,相应组织中的Cu^2+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肝胰腺增加最快,鳃次之,表皮则最慢。显示在高Cu^2+水环境下,肝胰腺是Cu^2+主要的累积场所。不同浓度的Cu^2+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Cu^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脂肪酶活性则有浓度依存的增强作用。表明随着水环境中添加的Cu^2+浓度的增加,肝胰腺将是最主要的Cu^2+积累和代谢器官,其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u^2+、Cd^2+(Megalobrarn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Zu^2+、Cd^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mg/L、0.38mg/L、0.27mg/L、0.23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mg/L、8.34mg/L、6.36mg/L、4.44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mg/L、17.56mg/L、15.33mg/L、14.62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mg/L、0.849mg/L、3.372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林  邢克智  周艳 《水产科学》2007,26(6):323-326
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重金属Cu^2+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浓度为0.3~1.2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且48h后出现藻细胞密度反弹现象,杀藻效果不理想。质量浓度为1.5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产生很强的毒性,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96h时杀藻率高达97.4%,Chll_a含量抑制率达87.7%,光合放氧量明显降低,抑制率达83.3%,呼吸耗氧量明显增强。不同质量浓度Cu^2+可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活动,1.5mg/L的Cu^2+是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有效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铜、锌双因子对幼鲤鱼及草鱼胚胎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铜,锌双因子加合对鲤生长和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草鱼胚胎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鱼相比,Cu^2 +Zn^2 水体染毒浓度超过Cu^2 、Zn^2 渔业水质标准(0.01mgCu^2 /L,0.1mgZn^2 /L)10倍的染毒组的鱼生长及鱼体鳃、肝、肾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水体染毒浓度超过渔业水质标准25倍和35倍染毒组的鱼生长受到抑制,35倍组鳃组织学检查发现病理损伤。草鱼胚胎的成活率随染毒液铜、锌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胚胎及仔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Hg^2 、Cd^2 、Cu^2 和Pb^2 四种重金属离子淡水石斑胚胎及仔鱼的毒性,四种离子毒性大小顺序均为:Hg^2 >Cd^2 >Cu^2 >Pb^2 。对仔鱼24h的半致死浓度为0.36mg/L、1.75mg/L、5.85mg/L和3.80mg/L;48h的半致死浓度0.17mg/L、1.10mg/L、2.75mg/L和1.70mg/L。对仔鱼的安全浓度为:Hg^2 0.011mg/L、Cd^2 0.1mg/L3、Cu^2 0.10mg/L、Pb^2 0.18mg/L。  相似文献   

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化酶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在个体发育早期的消化生理,有助于选择适口饵料和制定投喂策略。因此,本文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异速生长模式、核酸及蛋白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消化酶的发生和变化,为鱼类早期阶段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室静水养殖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对西施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3种酶活性以及成活率的影响。并研究最佳Cu^2+浓度0.06mg·L^-1。条件下Cu^2+对ACP和AKP活性影响随时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除Cu^2+在0.03mg·L^-1外,实验组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Cu^2+在0.03、0.06mg·L^-1浓度条件下,西施舌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Cu^2+浓度在0.06mg·L^-1时ACP和AKP活性均最高。当Cu^2+浓度大于0.06mg·^-1后,随着Cu^2+增加,ACP和AKP酶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中镉是公认毒性最大、蓄积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易富集于水生生物体内,对其生理代谢产生毒性效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鱼类为代表性水生生物,综述了镉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具有生物特异性与组织差异性。水体镉浓度超标可导致鱼类的鳃和肝脏等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对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调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与基因表达等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随镉暴露浓度、暴露时间、鱼类种类、发育阶段和性别不同而异。同时,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在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更加深入研究镉的毒理效应及机制,进而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