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鱼类重要产卵场功能的天津海域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渤海湾天津海域产卵场的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2008年春夏4个航次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天津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情况和饵料水平情况,以及渔业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天津海域产卵场海水营养水平春季和夏季均为富营养,尤其是夏季E值和NQI值都远远大于评价标准,富营养化现象极其严重;鱼类资源产卵群体的主要品种已由过去的重要经济种类转变为现在的低值型浅海中小型鱼类为主,但是从检测出的饵料生物水平来看,只要渔业资源养护修复措施得当,渤海湾海区依然有较好的基础能够成为重要经济鱼类产卵繁殖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 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 (Seriola lalandi)、绯 (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 (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事故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在渤海前所未有,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为科学、准确评价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天津海域鱼类产卵情况的影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在天津海域鱼类的主要繁殖季节进行了产卵场调查,就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与溢油污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7.57%、45.55%,4—6月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呈月递增趋势。鱼卵中石首鱼科未定种最多占10.06%,其次黄姑鱼占6.45%,再次为凤鲚占总数的6.06%。凤鲚仔稚鱼数量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4.06%,其次为虾虎鱼科仔稚鱼,占24.25%,再次为鲻科鱼类仔稚鱼,占23.57%。调查发现杭州湾是凤鲚的主要产卵场,其仔稚鱼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内,少量分布在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小黄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舟山渔场、鱼山渔场外侧。从产卵时间和渔场分布来看,鱼山渔场是最早集中的水域,随着时间推移,产卵场的中心区向北部水域的舟山渔场转移。研究的海域内重要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银鲳的鱼卵数量百分比明显下降,由1960年的优势种成为现在的非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中鳓、凤鲚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但绝对数量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沿岸水域资源补充量有所减少,这可能与水域环境变化及过度捕捞导致亲体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赣江鱼类早期资源的调查,可为赣江鱼类资源保护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5-7月,在赣江丰城段使用圆锥网采集鱼卵和弶网采集仔鱼,对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产卵规模和产卵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11215粒,仔鱼12645尾,隶属于4目、8科、36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4种.估算调查期间通过丰城段卵苗径流量为66.66×10^8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63.84×10^8 粒,鱼苗径流量2.82×10^8 尾;“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为0.11×10^8 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0.07×10^8 粒,鱼苗径流量0.04×10^8 尾.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集中在6 月上、中旬.各类群鱼卵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银鮈(Squalidusargentatus)产卵高峰期主要出现在5月,银鲴(Xenocyprisargentea)、鳊(Parabramis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curriculus)以及“四大家鱼”则主要出现在6月.研究表明,峡江水利枢纽运行后,邻近峡江水利枢纽的巴邱“四大家鱼”产卵场消失,但其下游的仁和、新干产卵场保存较完整,在离坝较远的大洋洲镇江段新调查到一处“四大家鱼”产卵场.建议开展生态调度及增殖放流活动,以保护赣江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30余年渤海鱼卵、仔稚鱼历史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产卵场补充调查,以1982~1983年周年逐月调查资料为本底,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30余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物种多样性和关键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并掌握结构更替过程中优势种和重要种协同消长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各调查季节(冬季除外)鱼卵、仔稚鱼种类数以及资源丰度指数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当前鱼卵种类数仅为20世纪80年代1/2左右,资源丰度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1/10;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仅为20世纪80年代的3/4左右,但冬季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鱼卵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仔稚鱼优势种变化幅度超过鱼卵,底层重要经济种类早期补充群体优势度急剧下降;鱼卵和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在升温季节较高而在降温季节较低,调查期内各季主要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鱼类早期补充群体种类更替现象明显,近年来种类更替率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但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和全年综合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主要栖所类型产卵亲体种类数也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30年在多重外来干扰作用下,渤海鱼类早期补充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已随其栖息地(产卵场)生境要素发生不可逆变化或变迁。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和结构更替是环境-捕捞胁迫下鱼类群落内多重生态位的交替失调和渔业资源结构性衰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水产学报》1981,5(4):361-367
三十年来,淮河流域兴建了大批水库和闸坝,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水文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报道了对变化后淮河青、草、鲢、鳙、鳊、秦鱼类产卵场所进行的调查;对鱼卵、鱼苗的流量和成色,产卵场的分布、规模及变迁情况,产卵场的环境和促使产卵的主要外界条件作了介绍。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淮河径流调节后家鱼产卵场依然存在而且分布广泛,特别是蚌埠闸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对淮河、洪泽湖及运河以西各个湖泊经济鱼类的资源补充起了一定作用。为了保护资源,本文提出应对蚌埠闸、老铁桥下和信家湾——王咀子三处的产卵场规定禁渔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东部附近海域地处大鹏湾东北部和大亚湾海域西南部,岛屿众多,岸线曲折,水交换良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因此成为许多水生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许多经济鱼类(特别是鲷科)的产卵场、繁育场所和索饵场,也是重要增养殖水域。为较全面地掌握深圳市东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深圳市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于2008年对深圳市东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对虾产卵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81年每年5—6月在渤海对虾的主要产卵场渤海湾连续进行了大面积调查。用9XX 周弟网垂直拖取对虾卵子、幼体定量标本,同时观测水温、盐度和饵料生物(微型浮游植物)等,研究对虾卵子、幼体数量分布和变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渤海湾对虾产卵期一般从5月初到6月初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产卵时间的年间变化较大,与对虾性腺发育状况和5月份产卵场水温的高低有关。产卵期的底层水温为13—23℃。对虾产卵场卵子、幼体数量分布的年间变化较大,中心产卵场位于渤海湾水深3—10米,幼体的饵料生物密集在低盐度的海区,适盐范围为23—29‰。卵子、幼体悬浮在整个水体中,定点取样观察表明,卵子、幼体的数量随潮汐的周期性涨落而变动。卵子、幼体数量变动与产卵场产卵亲虾和饵料生物的数量以及平均盐度显著相关。渤海湾对虾世代补充量即幼对虾的相对数量与卵子、幼体数量变动无关。  相似文献   

10.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海洋环境变动对鱼类生命周期中最为脆弱的鱼卵和仔幼鱼的生长、存活直至种群补充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产卵深度变动对其是否会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拟采用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物理模型来模拟三维物理场,使用基于个体模型IBM(individual-based model)参数化并模拟日本鲭的早期生活史,从而建立起基于物理-生物个体的东海日本鲭初期生态耦合模型,使用该耦合模型模拟了日本鲭产卵水深不同导致鱼卵仔幼鱼从产卵场向育肥场的输运过程中经历物理环境的差异对鱼卵仔幼鱼的输运分布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卵深度的变动,未对鱼卵仔幼鱼的输运分布产生明显影响,但在输运过程中所处水深和水温的微小差异却导致了变浅(5 m)和加深(15 m)产卵深度鱼卵仔幼鱼的存活率降低,正常产卵深度(10 m)是最佳的产卵水深。因此,研究认为产卵深度的细微变动将会对东海日本鲭鱼卵仔幼鱼的存活率产生影响,但对鱼卵仔幼鱼输运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