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常见的兼捕物种。它处于海洋生态结构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1~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6.38°S~15.17°N、42.02°W~18.53°W)调查时采集的1 426 ind拟锥齿鲨和2006~2015年在热带太平洋海域(16.88°S~10.85°N、148.71°E~96.80°W)调查时采集的1 037 ind拟锥齿鲨,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热带大西洋两海域拟锥齿鲨雄性和雌性之间在平均叉长、优势叉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拟锥齿鲨优势叉长和平均叉长值更大;两洋区雄性和雌性拟锥齿鲨叉长与全重关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洋区拟锥齿鲨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0.80和1∶1.71,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拟锥齿鲨的摄食等级、肝重指数和繁殖特征上两洋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 P_(2-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施氏鲟繁殖群体结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10日-6月20日对黑龙江同江至抚远江段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捕捞群体结构进行调查,测量施氏鲟90尾,全长为96~201(150.53±18.93)cm;其中雌性个体全长为 113~201(163.14±22.24)cm;雄性个体全长为96~183(138.48 ±20.55)cm。体重为3~44(18.46±10.17)kg;其中雌性个体体重为7.5~44(24.48±10.33)kg;雄性个体体重为3~30.5(12.70±5.94)kg。繁殖群体的雌雄比例为1:1.05;以16~20龄个体为主,占捕捞群体的37.2%;优势群体在11~25龄,占总群体的84.7%。繁殖群体中雌性的生长方程为:Y=0.00129x3.3169 ,R2=0.9202 ,雄性的生长方程为: Y=0.0029X3.0899, ;R2=0.9375 。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2021年公海自主休渔措施的通知》要求,我国自今年起,在西南大西洋、东太平洋部分公海海域正式实施公海自主休渔措施。自主休渔期间,所有中国籍鱿鱼捕捞渔船均应停止捕捞作业,以养护公海鱿鱼资源。据介绍,实施公海自主休渔的海域和时间具体为:7月1日至9月30日,在32°S~44°S、48°W~60°W之间,有关国家专属经济区外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9月1日至11月30日,在5°N~5°S、110°W~95°W之间的东太平洋公海海域。  相似文献   

5.
沈永富  臧东升  吴峰  戴小杰  李云凯 《水产学报》2023,47(8):089109-089109
镰状真鲨属大型中上层鲨鱼,是东太平洋地区金枪鱼延绳钓和围网兼捕渔获最多的鲨鱼种类,近年来资源衰退严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易危物种,并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开展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是评估其资源状况的基础,可为制定有效的物种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兼捕记录的802尾(雌性316尾,雄性486尾)镰状真鲨为研究对象,实验随机采集67尾(雌性35尾,雄性32尾)脊椎骨样本,通过切片法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法鉴定年龄,建立最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延绳钓兼捕的东太平洋镰状真鲨以全长160~220 cm,年龄9~15龄个体为主,雌、雄最大观测全长分别为222.58和233.47 cm,最大年龄分别为18龄和17龄,雌、雄逆推全长的最适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其中雌性■雄性■,雌、雄个体50%性成熟年龄t50分别为(13.50±0.43)和(13.42±0.46)龄,50%性成熟全长L50分别为(207.60±2.43)和(200.67±3.60) cm。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黄鳝体长、体重与性比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56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统计、分析得出:569尾黄鳝雌性占76.8%,间性占6.5%,雄性占16.7%.春季122尾黄鳝中雌性占85.2%,间性2.5%,雄性12.3%;夏季95尾黄鳝中,雌性占84.2%,间性8.4%,雄性7.4%;秋季231尾黄鳝中,雌性68.4%,间性8.2%,雄性23.4%;冬季121尾黄鳝中雌性78.5%,间性5.8%,雄性15.7%.体长25 cm以下全为雌性,未见雄性;体长25~30 cm,雌性:间性,为1:0.017;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间性黄鳝出高峰期,但50 cm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40cm范围以下雌性占多数,45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25 g以下个体很少见到性转化个体,雌性:间性,为1:0.012;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25~150 g是间性黄鳝出现高峰期,但黄鳝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规格为体重75 g以下,体长40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75 g以上,体长45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印度洋公海撒雅德玛哈浅滩(Saya de Malha Bank)丝尾红钻鱼(Etelis coruscans)延绳钓渔获物生物学测定数据,应用统计及回归方法分别对310尾丝尾红钻鱼的性腺成熟度、性别比例、叉长分布、叉长与体质量(GW)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雄性个体所占比例高于雌性个体,雌性与雄性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2.39;(2)丝尾红钻鱼性腺成熟度以Ⅴ、Ⅵ级为主,Ⅴ级比例最高,占60.80%,其中分性别统计,雌性、雄性丝尾红钻鱼的性腺成熟度皆为Ⅴ级比例最高,分别为52.27%和65.24%,雌性丝尾红钻鱼中性腺成熟度Ⅵ级个体比例(30.68%)远高于雄性样本中性腺成熟度Ⅵ级个体比例(5.71%);(3)叉长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优势叉长为683~803 mm,平均叉长为747 mm,在同一性腺成熟度时,雌性丝尾红钻鱼的平均叉长略大于雄性丝尾红钻鱼的平均叉长;(4)根据幂函数回归所得叉长(FL)与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9.439 0×10 6FL3 0817,其生长指数b值略大于太平洋海域丝尾红钻鱼种群的生长指数b值;(5)雌雄个体叉长与体质量关系式比较发现,在叉长小于897mm时,雄性个体的体质量大于雌性个体体质量.在叉长大于897mm时,则雌性个体体质量大于雄性个体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的月间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2011年中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ArcGIS 10.0绘制渔场产量重心时空分布图,用最短距离法对中心渔场进行聚类,对智利竹筴鱼渔场月间重心变动规律及其与SST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变化,中心渔场从3月开始由南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到10月之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3月~6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40°S~45°S,最适宜SST为12~14℃;7月~8月渔场主要分布在80°W~90°W、35°S~40°S,SST为13~14℃;9月~10月渔场分布为85°W~95°W、30°S~35°S,SST这15~16℃;11月~12月渔场分布在90°W~95°W、30°S~40°S,SST为16~17℃;而1月~2月渔场分布在85°W~95°W、35°S~45°S,最适宜SST为16~17℃。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26°00′~28°00′N,125°3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假长缝拟对虾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春季最高,达3.52 kg/h,秋季、冬季和夏季均较低,分别为2.00 kg/h、1.86 kg/h和1.75 kg/h。密集区主要分布在26°30′~28°00′N,121°30′~124°00′E,水深80~100m一带海域,26°30′以南资源密度较低。假长缝拟对虾体长分布范围为55~121mm,平均体长为82.3mm,雌性个体平均体长84.9mm,雄性为78.6mm,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性初次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83mm,体重为5.5g,大量性成熟体长范围为91~110mm,体重范围为8.0~12.0g。目前该海域假长缝拟对虾资源尚具一定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采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的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和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样本,测量其叉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并读取其耳石和日龄数据,对这2个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叉长、体重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多齿蛇鲻雌性与雄性样本,叉长范围分别为109~310 mm、117~283 mm,体重范围分别为13~358 g、20~297 g,日龄范围分别为76~558 d、73~526 d,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分别为:L_(∞♀)=278 mm, L_(∞♂)=276 mm; K_♀=1.30, K_♂=1.30; t_(0♀)=-0.07 a, t_(0♂)=-0.08 a。雌性性腺成熟度Ⅲ期样本从350~400 d日龄组开始出现,雌性与雄性样本孵化高峰期在3月、7月、9—10月。花斑蛇鲻雌性与雄性样本,叉长范围分别为105~269 mm、95~264 mm,体重范围分别为11~220 g、8~228 g,日龄范围分别为79~486 d、84~488 d,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分别为:L_(∞♀)=269 mm, L_(∞♂)=265 mm, K_♀=1.29, K_♂=1.29, t_(0♀)=-0.06 a, t_(0♂)=-0.06 a,雌性性腺成熟度Ⅲ期样本从200~250 d日龄组开始出现,雌性与雄性样本孵化高峰期在6—11月。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南海海域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出现个体大小逐渐减小、性成熟提前等适应性特征。结论认为,为了南海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降低南海近海的捕捞压力以促进南海渔业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资料,对阿根廷滑柔鱼的体长与体重组成,以及体长与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渔场(60°W—61°W,45°S—47°S)与北渔场(57°W—58°W,41°S—42°S)柔鱼的优势体长分别为20~21cm与23~24cm,优势体重分别为100~200g与大于400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2.7×10-3L3.628与W=4.9×10-2L2.792,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怀头鲇(♀)与兰州鲇(♂)的杂交F1人工养殖条件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2 ̄25℃条件下,平均体长(2.75±0.16)cm、平均体重(0.36±0.06)g的杂交F1幼鱼经过100d培育后,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8.56±3.26)cm和(193.33±59.50)g。体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3131t+1.4389,R2=0.9178;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0159L2.7664,R2=0.9148。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59L2.7664,R2=0.9963,其中b值接近于3,怀头鲇和兰州鲇的杂交F1幼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与全长生长速度相近。  相似文献   

13.
大泷六线鱼的外形特征与消化系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211LB2.9927,(R2=0.8337),其余形态参数相关性较低;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38~43、18~22、5~7、17~18、13~15;侧线5条;第3侧线鳞数80~128;第1鳃弓鳃耙数16~19;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短粗;胃发达,具有27~36个幽门盲囊;胃发达且分化明显,肠在腹腔内呈两个盘曲,肠长/体长为0.801±0.01,表明大泷六线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5-1986年黄海生态调查收集的胃含物资料,本文建立了胃含物平均重量与鱼体重、体长的关系:W=0.1998S^0.769和W=0.0105L^2.253细纹狮子鱼的主要食物为Ti鱼和脊腹褐虾。食物组成随时间和体长不同而变化。小个体的细纹狮子鱼(〈15cm)提食更多虾类和其它甲壳类。细纹狮子鱼的食物个体较小,一般小于10cm。食物大小随体长变化不大。胃含物内食物的平均个数随体长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大西洋(05°37′~12°01′N、29°00′~36°51′W)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的种类组成、渔获量、渔获率及其与表温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鲨鱼8种,隶属3目7科7属,总渔获尾数为633 ind,总渔获量达26 837.4 kg,其中大青鲨为主要兼捕种类。各种鲨鱼渔获率平均值在0.003~1.524 ind/1 000 hooks之间,其中大青鲨最高,其值为1.524 ind/1 000 hooks,大眼砂锥齿鲨最低,其值为0.003 ind/1 000 hooks。各种鲨鱼渔获率月变化不明显(ANOVA,P=0.901)。鲨鱼总渔获率和大青鲨渔获率与表温都呈显著性负相关。大青鲨主要出现渔场的表温范围为24.6~25.8℃。  相似文献   

17.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大型中上层远洋性鲨鱼,在以金枪鱼等经济鱼种为目标的延绳钓渔业中渔获率较高。根据中国远洋延绳钓渔船2015—2018年在中西太平洋(Western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海域共51个航次采集的兼捕大青鲨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兼捕到的大青鲨渔获率、性别及叉长(Fork length,FL)特征。结果显示,大青鲨兼捕的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在170°30'E—124°50'W、33°30'N—34°40'S范围内分布较高;2015—2018年间大青鲨兼捕CPUE波动较大,以2017年最高,兼捕CPUE与月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青鲨的雌、雄个体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优势叉长区间均为160~220 cm,各自所占比例为89.26%和85.19%,雌、雄个体的叉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比例为1.75。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对39尾,4~5龄,雌鱼体长36~41 cm,体质量 2.5~2.9 kg,雄鱼体长 32~35 cm,体质量 1.5~1.6 kg的缺帘鱼亲鱼用 HCG、PG、LHR-A_2、DOM 4种催产药物,按5种组合(设置每千克体质量:HCG 300 IU + LHR-A_2 2.5 μg + DOM 2 mg、 HCG 3500 IU +PG 2 mg + LHR-A_2 3 μg + DOM 3 mg、PG 4 mg + LHR-A_2 6 μg + DOM 2 mg、HCG 700 IU + DOM 2 mg、LHR-A_2 5 μg + DOM 4 mg)进行催产试验,催产水温27~28 ℃,采用两针注射,效应时间 9~10h.5种组合的平均催产率分别为75.2%、75.4%、75.5%、60%、60.3%;平均受精率为76.6%;平均孵化率为68.5%;平均出苗率为72.2%;出膜时间为17~18 h;孵化水温27~28 ℃,20尾雌鱼共产卵59 560粒;共获苗种23 469尾.  相似文献   

19.
宋利明  惠明明 《海洋渔业》2012,34(2):145-153
利用2006年10月至次年1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与2009年10~12月和2010年11月至次年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延绳钓探捕所取得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个海域的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马绍尔群岛海域和吉尔伯特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优势叉长分别为120~140 cm和100~140 cm,平均叉长分别为(129±1.08)cm和(119±0.78)cm,差异性显著;(2)性别比例(雄性∶雌性)分别约为1.07∶1和1.40∶1,无显著性差异;(3)马绍尔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吉尔伯特群岛北部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性腺成熟度高于南部;(4)摄食等级均以0和1级为主,其中马绍尔群岛海域分别占48.31%和35.96%,吉尔伯特群岛海域分别占27.91%和40.70%,无显著性差异;(5)两海域原条鱼重与叉长的关系无显著性差异;(6)马绍尔群岛海域的黄鳍金枪鱼可能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洄游过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