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蚬移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走俏.身价倍增(1996年外贸价格每,吨400美元左右),成为太湖地区又一出口创汇产品。但由于不少产蚬水域环境条件的变迁或放养如青鱼、鲤等过量,使河现资源严重衰退甚至基本绝迹。如何恢复水域河规资源,在1~2年内形成生产能力?引进幼蚬,移植养殖不乏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有效途径。我们在1993年─-1995年共引进幼蚬926吨,放养子面积为1800公顷的昆承湖中,增收商品规2850吨,增加利润1138万元,1996年5月份又移植幼蚬453吨,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通过连续三年多的实践,基本掌握了河蚬…  相似文献   

2.
大通湖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养殖湖泊,河蚬资源十分丰富。本研究对大通湖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结果显示,大通湖河蚬含肉率为 (13.01 ± 0.001) %,软体部分含水量为 (90.58 ± 0.01) %,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65.92 ± 0.27) %、(15.86 ± 0.02) % 和 (4.15 ± 0.03) %。所检测的 17 种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 7 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34.82 %;半必需氨基酸 2 种,占 4.19%;4 种呈味氨基酸占 39.87 %,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含量最高的两种氨基酸。苏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均最高,分别为 120 和 103,而半胱氨酸+蛋氨酸均最低,分别为 88 和 50。结果表明,大通湖河蚬软体部分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特征,富含鲜味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澄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澄湖水体富营养化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1998-2000年在澄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1种,隶属于17科26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332个/m^2,优势种群为河蚬,湖球蚬,日本沙蚕,栉水虱,中华颤蚓,摇蚊幼虫等。  相似文献   

4.
周雪明 《水产养殖》2021,(2):37-39,43
昆承湖位于江苏常熟市虞山镇城区西南部,属于太湖流域水系阳澄湖湖群,是苏州市八大中型湖泊之一,现有面积14.67 km2,湖盆地形呈“西低东高”态势,湖泊容积约3亿m3[1]。昆承湖是常熟市主要湖泊,历史上水生植被茂盛、水质清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渔业养殖、环湖开发等,昆承湖水环境每况愈下,相关调查显示,2004—2005年昆承湖水质属于Ⅴ类或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2-3]。2006—2012年,昆承湖开始实施环境修复工程,水体情况总体得到好转[4]。为进一步保护昆承湖水生环境,借鉴千岛湖“保水渔业”、蠡湖“净水渔业”模式的成功经验,昆承湖也启动了“净水渔业”。  相似文献   

5.
河蚬的利用和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蚬的利用和养殖河蚬又称黄舰、金蚶、扁螺等,广泛分布在我国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力强。除天然资源外,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  相似文献   

6.
<正>河蚬又称黄蚬、金蚬、扁螺、沙蜊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在我国的大、中、小湖泊内均有广泛的分布。除了天然的资源外,河蚬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的养殖既适用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用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  相似文献   

7.
研究环棱螺与河蚬的摄食率、滤水率及对小球藻的清除率,为其在水体水质调控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环棱螺和河蚬均采集于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小球藻购于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试验在18个2L的烧杯内进行,试验期间温度(20.0±1.0)℃,pH 6.5~7.0,试验时间7.5 h。结果显示:环棱螺和河蚬摄食率的峰值分别为10.15、4.40μg/(kg·min),滤水率峰值分别为744.08、647.57 mL/(kg·min),对小球藻的清除率峰值分别为91.31%、 65.38%;除0.5、 2.5 h外,环棱螺摄食率、滤水率及对小球藻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河蚬(P0.05)。环棱螺和河蚬均具有较强的小球藻清除能力,但环棱螺对小球藻的清除能力要高于河蚬,作为贝类控藻方面的生态修复工具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河蚬俗称蚬子、黄蚬、黑蚬或沙蚬等,为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也称亚洲蚬(Asian clam)。作为我国典型、特色双壳贝类,在我国各大水域广泛分布,是江河水库等众多淡水生态系统的底栖优势种之一,在江河、水库和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河蚬对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参与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河蚬营养价值高,肉味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在太湖三山湖一带看到有四、五十条吸螺蚬的机船在该湖吸捞螺蚬.当地渔民说:一台吸螺蚬机日产80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0斤.由于吸螺蚬机的吸头紧贴湖底移动,吸力又大,大小螺蛳、蚬子、幼蚌、连泥带水都被吸上来,经过机船往返作业过的地方,大、小螺蚬都被一扫而光.据无锡市河埒公社渔业大队耥螺蚬的社员反映:前几年,一条耥螺蚬船,两个劳力,一天可耥螺蚬1000多斤,而今一天只能耥三、五百斤,如果到吸螺蚬机作业过  相似文献   

10.
黄罕 《水产科技》1991,(5):31-31,46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属瓣鳃纲、蚬科、蚬属。中国、苏联、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广东以东莞、佛山、顺德、南海等地产量最多,旺产期为每年5月至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