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8至10月,广东省海康县暴发了前所未有的斑节对虾发光病及其并发症。全县发病虾池17400亩,占晚造21687亩的80.2%。这些疾病流行快、感染率高,发病个体一般7—8cm,感染率高达80—100%,危害很大。斑节对虾发光病的主要病状是:发病初期,对虾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周围是中国对虾的主要养殖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国对虾集约化池塘养殖以来,虾病不断。1993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对虾暴发病。此后持续多年,连年发病。发病池内中国对虾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对虾养殖大面积暴发虾病,致使养虾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为此,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对养虾的疾病防治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经过两年来全国对虾病方面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绩和进展:l.基本查清了1993年以来全国暴发流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及其形态结构和组织病理。全国不同地区的研究表明,这次流行的虾病是一种不形成包涵体的杆状病毒,不同地区病毒大小和形态上虽有一定差异,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这种杆状病毒可能是同一种病毒,病原生物研究结果表明,除几种病毒和细菌(主要是弧菌)外,还发…  相似文献   

4.
对虾白斑综合症是迄今为止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虾病。自1992年在亚洲大规模暴发流行以来,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已成为目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天津市周边的对虾养殖面积为34万亩,每年发病七八万亩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三亿元,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红体病的发生及流行红体病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在对虾病害打击下养虾业一蹶不振,无奈之中企望引进抗病能力较强的南美白对虾来振兴养虾业,但好景不长,1998年风云四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溃不成军,病害流行。而目前大陆所需的南美白对虾苗有的引自台湾省,又把虾的红体病病原带进大陆,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上海等省(区)沿海海水、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大面积暴发。该病发生后,发病迅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天左右大部分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6.
感染白斑综合病毒(WSSV)对虾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9尾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WSSV病毒所致)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WSSV)程度。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Ua)、溶菌活力(UL)、酚氧化酶(PO)活性以及过氧化酶(POD)相对活性;用硝酸纤维膜斑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LP)相对活性;用血凝法测定其凝集效价(HAT)。通过对以上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WSSV感染与对血淋巴PO活性以及ALP相对活性变化有紧密联系;不同虾池各免疫因子差异显著,发病虾池虾样各免疫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其他虾池;曾发病虾池的虾样PO活性较强;WSSV与HPV感染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未发病虾池与曾发病虾池实验对虾的Ua与UL相关性极显著,发病虾池实验对虾Ua与UL呈负相关;发病虾池对虾PO与ALP活性相关性显著。不同性别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免疫因子活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有益微生物在虾池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几年,对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步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及配套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养虾业开始出现复苏。但是,病害仍然是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虾苗下池后,往往迟则一个多月,快则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发病,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缺氧、泛塘、虾病暴发等事故频繁,养虾业者常常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何防治养殖对虾的疾病,至今仍然困扰着广大养殖业者和水产科技工作者。本文就有益微生物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作一探讨。一、虾池内生态环境的演变虾类是水生养殖动物中生长速度较快的…  相似文献   

9.
池养对虾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和广泛流行给各对虾养殖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病毒性疾病是引起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病毒的对虾不具明显的临床症状,从外表及行为特征上难以进行诊断,而且,病虾常伴有寄生或共生的原虫或细菌性的二次感染,增加了及时准确诊断疾病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内陆水产》2002,27(4):34-34
红体病症状红体病,专业上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在30~60天;发病的对虾规格在5~9厘米;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该病的发生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脏肿大或变淡…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掌握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病的暴发流行情况,对日照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检测及调查工作。EHP孢壁蛋白基因PCR(SWP-PCR)检测结果显示,阳性产物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EHP的孢壁蛋白基因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EHP的阳性检出率在10%左右。对虾养殖池水样检测结果显示,发病池与未发病池中各水质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对虾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病是对虾殖业的最大危害,每年因虾病全球对虾养殖的产量减少一半,损失几百亿元人民币。1993年,由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我国对虾养殖业出现大幅度滑坡,使年产对虾20多万吨、年创汇5亿美元,成为世界养虾大国的我国对虾产业走入低谷,随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广大科技工作和虾农做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虾养殖业仍没有恢复到虾病暴发流行前的水平,并存在一定的差距,虾病依然是对虾养殖业的瓶颈。本对广东省对虾养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虾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13,(10):55-56
一、预测预报1.养殖对虾:易发“偷死病”、白斑综合征等,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2.淡水养殖鱼类:易发小瓜虫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指环虫病等,小瓜虫病、溃疡综合症和链球菌病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溃疡综合症等,刺激隐核虫病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相似文献   

15.
对虾白斑综合症(WSS)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危害最严重的对虾病毒病之一,发病对虾在3~10天内死亡率可达到100%。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规模暴发以来,WSS给世界养虾业带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地膜养虾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已逐渐走出低谷,全国对虾产量已恢复到1997年10.5万吨水平。在几种对虾养殖模式中,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的建池在海湾的养殖模式与主要疾病白斑病的暴发流行有密切关系。而在广州省、海南省迅速推广的高位地对虾养殖模式能有效控制白斑综合症的暴发流行,减少细菌病的发生,且高位他对虾养殖模式之一的地膜养虾模式更具有广泛的地理适应性,也可推动我国传统对虾养殖模式的改造。本试验是借鉴国外和一些地区地膜养虾经验而开展的,结果表明地膜对虾在我国是可行的,值得推广。一、材料与方法13口共128.3亩地膜养虾池位…  相似文献   

17.
东方鲀海水池塘养殖中,可以混养中国对虾。1993年全国暴发急性流行虾病,在周围单养对虾几乎全部死亡的情况下,混养塘中的中国对虾安然无恙,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三年来,随着全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病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威胁。1993年,全国沿海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虾病,发病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国当年对虾养殖总面积210万亩的71.4%,减产10万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广东两造对虾养殖发病面积达11万亩,  相似文献   

19.
翁盛深 《海洋渔业》1993,15(6):271-272
<正> 今年以来,从广东到福建以至浙江、江苏等地暴发对虾流行病,给养虾生产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严重地挫伤了养虾生产者的积极性,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制止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技术的推广,对虾细菌性病害时有暴发与流行,使虾农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对虾生产大滑坡。据调查引起对虾细菌性病害的主要微生物是弧菌。被弧菌感染的病虾,活动锐减,静伏时垂头弓背,游泳时无方向性,腹部肌肉的透明度有时会变小,血凝固速度变慢并失去原有的淡青色,食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