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人工河道典农河的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典农河地处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且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维持河流健康对宁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使得典农河社会属性更为强烈,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人工化、河道生态、社会服务功能突出等实际特点。根据其人工河道的特点,将典农河分为5个河段,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从河流状况、生物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三方面着手,选取13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典农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评价。多指标分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典农河最终总体评价赋分为46.63,处于亚健康水平。其中,河流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65.86分,属于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低;生物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48.66分,属于亚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鱼类损失较多;社会经济状况子准则层赋分为32.72分,属于不健康水平,主要问题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研究表明,典农河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防洪工程标准低、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提出了提高防洪能力、控制污染源、提升污水处理率以及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通过对流域30个站点的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等指标进行评价参数选取、指标赋分及加权求和,获得永定河流域各站点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可以代表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不存在清洁站点,除少数监测站点水生态状况为较清洁外,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站点占据了永定河流域的大部分,可以看出永定河流域整体水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该区域生态环境所受外部胁迫程度较强有关。对比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吻合性,探讨了利用对永定河流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为河流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采用鱼类完整性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提出确定河流生态评价的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按自然河流受人为因素胁迫产生的问题与结果,将河流分为原始生态河流、次生生态河流、演替生态河流、片断生态河流、人工生态河流、衰竭生态河道等生态类型。研究提出以鱼类为指示生物,综合鱼类物种濒危程度、优势种群残存状况以及关键生境和生境要素情况,确定河流生态评价标准。研究基于2003年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2014年鱼类与水生态保护调查资料,确定呼玛河为次生生态河流类型,主要特征为指示鱼类种群比较齐全,但处于衰退或濒危状态,优势鱼类种群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已处于普遍性受到胁迫状态,干支流水系和产卵场等关键生境保持完整,污染、非法捕捞、挖沙等零星工程是呼玛河生态胁迫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呼玛河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与生态类型多样性,划定了呼玛河保护生态红线,提出了抢救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缺水地区城市河流有流域规模小、季节性断流、生态功能弱、景观效果差等特征和问题,使得其健康评价不同于其他地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为了拓展针对缺水地区城市河流的健康评价方法、理论和实践,丰富缺水城市水系管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太原市九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从水文水质、河流形态、生物、社会经济等4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适用于缺水城市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条河流均在过去5年里经历过大规模改造,各河流健康状态较为接近,其中,北排洪渠处于健康状态,风峪沙河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7条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各河社会经济方面均处于健康状态,生物状况、河流形态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水文水质多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评价结果较好地符合现实情况,水文状况较差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当前在河道尺度上开展生态补水是改善河流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和可行措施,而实施水源涵养、水资源优化配置、河道近自然恢复、海绵城市建设等流域综合治理修复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指标体系,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等方面对清水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清水河干流生态完整性状况一般,其主要支流中,碧松就河为好,清平河、旧城河均为一般,高枧槽河分别为差、极差和一般状态;各河流生态完整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0月(秋季)优于4月(春季),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碧松就河、清平河、清水河上游及下游优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旧城河、高枧槽河及清水河普者黑风景区段及丘北县城段。生态完整性评价清晰的诊断出导致河流健康问题的关键因子,可为今后清水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下游是一条高度人工化的河流,是黄河"水少沙多"等诸多问题影响最为剧烈的区域。维持黄河下游健康,不能盲目追求河流自然功能的恢复和扩大。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水沙、河道、生态等实际特点,紧密结合黄河下游的经济社会背景,针对黄河下游所承担的功能定位,强调评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动态性与适应性,协调黄河下游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均衡发挥。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在遵循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优化。在水文水资源准则层中,取消了"流量变异程度"指标;在物理结构准则层中,增加了"主槽过流能力"指标;在水质状况准则层中,将"DO水质状况"和"耗氧有机物状况"综合为"水质状况"指标;在生物及栖息地准则层中,取消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指标,将"鱼类损失指数"调整为"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增加了"天然湿地保留率"指标和"珍稀濒危及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状况"指标;在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中增加了"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景观舒适度"和"公众满意度"等指标。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不进行加权计算,河流健康状况由河流生态状况准则层和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分别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黎贡山南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工作。2018年11月,调查了高黎贡山南段6条河流22个样点的物理生境、水质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用河流水文指标、形态指标、河岸带指标、水质指标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单因子评价,并基于多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95个分类单元、33 725头,稀有种(单个物种数量少于338头)81种、占比85.26%,EPT指数高于5的样点19个、占比86.36%,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水质状况整体较好,68.18%的样点水质为Ⅱ类水标准,其余样点水质均为Ⅲ类水标准;栖息地环境质量良好,QHEI平均得分为180.36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达到健康等级的样点占比为90.9%,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健康状态,老窝河2个样点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活动已对少数河段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影响,主要是农牧业活动、河岸河床硬化、筑坝、取水等。建议对相关河段定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河流及河岸带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减少非必要的渠道化,针对易受干扰河段建立缓冲区,保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阈值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阈值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生态阈值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不足之处。通过分析阈值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探讨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概念,是依据河流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河流功能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界定退化到何种程度的水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修复。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筛选方法及阈值计算方法的总结,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阈值确定技术路线,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从影响河流修复的6大要素(物理结构、水文条件、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河流功能和社会经济)初步构建了河流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及阈值计算方法体系,为下一步河流生态修复阈值指标体系的定量筛选与阈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好不好,不仅有了统一的评价规范,而且公众还能参与评价、打分。近日,江苏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设立水安全、水生物、水生境、水空间、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对河湖生态进行评价。"生态河湖是指具有稳定和有弹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能够满足较高标准的防洪、供水等社会服务功能需求的河流、湖泊(水库)。"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郑在洲表示,江苏对生态河湖状况的评价采用百分制,涉及防洪工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指标体系,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等方面对清水河流域的生态完整性进行评价,并探究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下清水河流域生态完整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清水河干流生态完整性得分为52.4~57.3,生态完整性状况一般;主要支流中,清平河得分为45.8~63.9,碧松就河得分为69.6~73.5,高枧槽河得分为9.7~43.5,旧城河得分为52.2~54.9;各支流生态完整性状况碧松就河为好,清平河、旧城河均为一般,高枧槽河较差。对清水河流域5条河流生态完整性得分影响较大的准则层是水文水资源,其完整性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各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较低。各河流生态完整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0月(秋季)优于4月(春季),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碧松就河、清平河、清水河上游及下游优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旧城河、高枧槽河及清水河普者黑风景区段及丘北县城段。生态评价可得出影响清水河流域生态完整性的胁迫因子,为今后清水河流域的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秦淮河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本文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评价实例当中。以南京市秦淮河为例,根据城市河流健康的内涵和特点,提出由目标层、控制层、状态层、指标层组成的4级19项评价指标体系,对秦淮河的河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相较于传统评价方法,利用模糊可变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直观和合理,是处理和解决河流生态系统中模糊概念和现象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识别出秦淮河目前主要存在水环境、防洪安全以及自然形态3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汉江下游开展浮游生物调查,构建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行健康评估,为流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春秋两季在汉江干流雅口-兴隆河段开展了2次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调查,并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生物完整性指数,对调查河段开展了浮游生物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95种(属)。春秋两季调查区水体中干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616×104 个/L和803×104 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6 mg/L和1.63 mg/L;2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37属62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春秋两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036 个/L和1791 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91 mg/L和1.40 mg/L。调查河段各采样点之间浮游动植物密度相差不大,但是不同季节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则存在明显差异。采用因子分析对浮游动植物数据开展分析,筛选了4个公因子(累积解释率65%)。进一步辨析了4个公因子的生态意义,可以看到第一公因子主要反映了浮游生物生物总量,以及浮游动植物比例关系,而其余3个公因子依次反映了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浮游植物群落丰富度、群落生境流态。在总因子得分表明调查河段秋季生态状况优于春季,并且不同公因子得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调查河段不同季节与位置的水生态状况的差异,进一步结合汉江流域生态特征,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调查河段。  相似文献   

14.
准确描述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为北运河流域水生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北运河流域2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对河流栖境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流栖境各参数得分进行加权,计算大型底栖动物BMWP值,分析北运河栖境得分与BMWP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加权前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6,相伴概率为0.086,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层次分析法将河流栖境一级指标河道水量状况、河道变化状况、河滨带状况、河堤岸稳定状况分别加权为0.1466、0.1623、0.6040、0.0872,加权后栖境得分与BMWP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13,相伴概率为0.036,两者显著相关。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级、二级指标的加权值,以使栖境得分值既可以有效指示不同河段的生物状况,也可以有效反映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湄公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遭受着严重威胁,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呈严峻态势。以湄公河干流老挝沙湾拿吉-柬埔寨桔井段及重要支流为研究区域,结合生境要素空间异质性,利用空间聚类法对其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地貌特征提取的水生态2个一级区能较好的体现区域水资源分配状况和供给功能;基于流域水系河网、土壤及土地利用特征提取的5个二级分区能反映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生生境及水质的影响。水文、水生生物及水质数据分别验证了分区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跨界河流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开发后水文节律变化造成四大家鱼栖息地生境质量降低的问题,分别通过几种常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型计算了汉江中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并在最小生态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以及生态水文特征在5-8月进行了脉冲设计,综合确定出了满足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Lyon法和7Q10法最适宜汉江中下游最小生态流量的计算,流量为294~863 m3/s;通过栖息地模型计算,彭市和仙桃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适宜生态流量为1233~3950 m3/s;流量日涨幅在139.1~534.8 m3/s,持续5 d的涨水过程可为四大家鱼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该研究从考虑四大家鱼产卵需求的角度,为汉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生态调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喆  姜作发  马波  陈瑛  王鹏 《鲑鳟渔业》2011,(3):48-52,59
2010年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对乌苏里江下游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动、多样性及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地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为乌苏里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乌苏里江下游(海青-乌苏镇江段)以原生动物(数量占87.7%)和轮虫(生物量占68.4%)为主,趋向小型化,且浮游动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乌苏里江下游大麻哈鱼等许多名优水产动物的繁殖、育肥提供丰富的饵料基础。浮游动物个体较小、数量多、代谢活动强烈、繁殖迅速、易于散布,能对水体提供快速的早期反映;是食物网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流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