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和过渡带,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文从海岸带生态安全、海岸带生态环境、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这三个方面,对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历来是人口、能源和资源的流入地,资源开发中首当其冲的黄金地段,但是海岸带地区快速经济的发展和迅猛人口的增长,给海岸带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本文对目前我国海岸带生态现状的7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相应的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以求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三盈,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是海洋大省,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广东省海岸带是陆海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决定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基于广东省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磅出台,以海岸线为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逐步实现陆海统筹。  相似文献   

4.
正广东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这次是在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上。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意义重大。国家海洋局长王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国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生态产品供需矛盾更加显著,陆海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其实,广东同样面临着这些  相似文献   

5.
<正>民建中央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关于统筹陆海规划推进海岸带综合治理和发展的提案》建议,把海洋生态红线、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功能区划等纳入"多规合一"的内容,加强海岸带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民建中央建议:一是要转变观念,以海定陆,构建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全面实施"三线一单"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广东沿海划分为粤港澳大湾区、海陵湾区、红海湾区等八大湾区2019年率先建立"湾长制"2020年基本形成1570千米滨海生态公路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将广东省沿海划分为八大湾区,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实施的“南中国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近日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海岸带的管理开始与国际先进手段接轨。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南中国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海洋领域援助实施的第一个国别项目,于1997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项目选择在南海北部的广东省阳江市海陵湾、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和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湾三个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地区进行。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实践,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为重点的防城港模式、以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地位,在全国率先建设美丽海湾,加强人工鱼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持续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严格落实南海伏季休渔、珠江禁渔制度,探索创新海洋生态补偿与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实施海岸带综合整治,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广东省通过编制海岸带规划、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规划强化海洋生态相关的法治建设,为海洋生态文明树起一道道"高压线",让沿海资源在保护中得到开发,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垫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海洋生态环境的守护线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严标准、限开发、护生态、抓修复、减排放、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属于海洋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向海洋扩张。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带,它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人口的不断聚集,并加速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岸带研究,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1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择盐城典型淤泥质海滨湿地区,从生态恢复的视角,模拟预测未来海滨湿地景观可能的变化结果,为海滨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盐城海滨湿地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在人类与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区域湿地景观变化显著。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挥湿地应有的功能,以2000年和2011年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土壤水分和盐度数据,采用景观过程模型,从生态恢复的视角,对2020年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围堰、互花米草扩张和碱蓬沼泽退化是研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2)人工管理区,至2020年,碱蓬沼泽比现状条件下模拟结果增加了18.46倍,互花米草沼泽减少了66.04%;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007增加到1.150,景观均匀度指数从0.626增加到0.715。(3)自然条件区,至2020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比现状条件下模拟结果减少了82.32%,碱蓬沼泽增加了19.65倍;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082增加到1.237,景观均匀度指数从0.780增加到0.892。  相似文献   

12.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  相似文献   

13.
大型海藻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重要驱动者之一,由大型海藻所形成的海藻场栖息地在维持海洋生物摄食、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沿海国家都出现了海藻场快速退化的现象,且对以海藻场为关键栖息地的海洋生物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一状况在我国尤为严重。为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藻场修复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有关海藻场修复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等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文从海藻场修复的角度出发,先分别对海藻及其构造生境的生态功能进行了阐述,而后对海藻养殖区是否可替代天然藻场被纳入到海洋牧场的建设中以及海藻生境生态功能的量化测定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工作合理、高效地开展和海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ella的江苏近海海域生态足迹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干扰的程度,本研究基于渔业生态足迹的算法,对江苏近海1978―201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研究江苏省的渔业生态现状。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原理,嵌入营养动态模式,构建了江苏近海海域渔业生态足迹SD模型。利用2006―2014年的历史渔业数据验证该模型是可行的,并运用模型预测了不同捕捞强度下江苏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978―2014年江苏近海渔业生态足迹由2.41×10~6 hm~2增长到6.61×10~6 hm~2,平均值为5.38×10~6 hm~2,已经高于生态承载力3.45×10~6 hm~2,约为承载力的1.5倍,表明江苏近海海域渔业生态资源已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中;根据模型仿真分析,如果进一步加强捕捞强度,渔业生态足迹会急剧下降,最终趋于0值,且随着加强程度的增大,生态足迹下降越快,趋于0值的时间也越短;根据海洋渔获量阈值的计算结果,需要在目前捕捞强度基础上降低约50%,渔业生态足迹才能回升,生态赤字也能平稳降低,从而防止渔业生态系统崩溃。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也可用于江苏近海海域生态效应的预警。  相似文献   

15.
滨海湿地中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等仍有许多问题未厘清。从滨海湿地中PBDEs的种类和浓度、PBDEs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PBDEs分布与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关系、PBDEs生态风险评价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中PBDEs种类和浓度,讨论了PBDEs在滨海湿地中的水平与垂向分布规律,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对PBDEs分布的影响,归纳了滨海湿地中PBDE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今后需进一步明确滨海湿地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PBDEs同系物及富集浓度,加强滨海城市排污口附近区域的PBDEs归驱研究,解析滨海湿地沉积物理化因子(如铁、硫、氮等元素)与PBDEs的关系,加强PBDEs生态风险阈值和评价方法研究,为滨海湿地污染控制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化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化新模式,本研究分析了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其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多元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策略与途径,即通过“场景驱动”以优化宏观布局,利用“种业牵动”、“牧养互动”和“装备推动”以完善产业体系,采用“强强联动”以创新协同范式,运用“政策促动”以实现整体升级,构建场景匹配的三场连通、三产融合的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化发展新模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和体系化的协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渔业生态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要科学合理开发海洋,就必须合理配置渔业资源,积极引导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变。必须寻求海洋渔业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要将渔业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大系统。同时,要树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渔业立法,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季节变化及生态类群。结果显示,3个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108种(含未定种),浮游幼体14类,隶属于7门15大类,其中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共47种,占总种数的43.52%,水母类共19种,占总种数的17.59%。浮游动物种类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种类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各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目与纬度呈负相关。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冬季最低,平均生物量夏季最高,平均丰度春季最高。根据浮游动物对水文环境条件耐受性和生活海区的差异性将浮游动物群落分为6个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种、广温广盐种、高温高盐种、近岸暖温种、暖水种和大洋广布种。其中东海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占绝对优势,夏季暖水性种群所占比例高;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暖水性种群在春、夏、冬三季中均占主导地位;东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暖水性种群占绝对优势,但夏季高温高盐种、大洋广布种优势明显。各季节中华哲水蚤均为优势种,但其他优势种季节更替较明显,其中春、夏两季优势种更替率为90.9%,夏、秋两季为50%。  相似文献   

19.
Mariculture ponds, most of which are reclaimed from coastal wetland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orldwide. However, ecological damage and compensation of these reclaimed mariculture ponds have not been assessed. A framework was presented to assess ecological damages of reclaimed pond mariculture and applied to the Qingduizi Bay, a typical pond mariculture area i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affected by reclaimed pond mariculture include marine capture fishery, gene resource provision, climate regulation, erosion control, waste treatment, science and education value, nutrient cycle and storage, and nursery/habitat. Among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all services, the average score of damage severity to habitat services (0.74) was the highest. The total value of ecological damage associated with reclaimed mariculture in Qingduizi Bay was approximately 86,858.48 yuan hm?2 a?1, which is 29 times higher than the sea usage fee standard (3,000 yuan hm?2 a?1) currently implemen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update the sea area usage fee with ecolog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for reclamation mariculture and collect enough money to restore damaged marine ecosystem. Moreover, the general framework could also be transferable to other reclamation pond mariculture areas and used to examine reclamation mariculture proposals at different scales.  相似文献   

20.
  1. Aside from structural indicators, functional indicator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the health of transitional water ecosyste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plant litter decomposition as a functional indicator of ecosystem health in coastal lagoons.
  2.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Ruppia maritima enclosed in coarse and fine mesh litterbags and incubated in 10 Mediterranean coastal lagoons that conform to a gradient of ecological status produced by anthropogenic impacts as determined by a structural quality index.
  3. The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rate in fine mesh litterbags increased linearly along the ecological gradient.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was not observed for the overall decomposition rate in coarse mesh bags.
  4. Decomposition rates in coarse mesh bag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macroinvertebrate diversity, indicating that, in transitional habitats, such as coastal lagoons, high biodiversity is not a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ecosystem functioning.
  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nctional indicators, such as the microbial litter decomposition process, should be used in addition to structural ones to detect anthropogenic‐derived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in coastal lago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