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酸对鲫鱼、泥鳅诱食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胜 《内陆水产》2002,27(6):34-36
1引言鱼类具有灵敏的嗅觉与味觉,海、淡水鱼的味觉器官对于氨基酸都具有较强烈的感受性,挥发性弱的氨基酸亦能刺激鱼的嗅觉感受器。1924年strieck第一个进行了鱼类摄食行为试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鱼类的摄饵引诱物中,其活性成份主要是氨基酸。因鱼类的不同,氨基酸引诱作用的强弱将因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Ala、Arg、Gly、Pro是对较多鱼类有效应的。伊奈和夫对真鲷的试验中发现,只有Gly、L-Val、L-Ala等3种氨基酸混合存在时,饵料才能显示活性。宋天复(1989)报导质量浓度2%的Ala.Val.Glu和盐酸甜菜碱对…  相似文献   

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也为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依据。红鳍东方鱼屯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因此对其消化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鱼类体内消化酶的水平,如日龄、温度、pH值、盐度等。pH是对酶起显著作用的因素,由于酶是蛋白质,当pH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酶的变性。酶的活性在某一pH最大,而当离开该pH值酶活性会逐渐减弱,其图形如钟型。因此测定酶的最适pH可作为酶性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嗅觉是一种重要的距离感受器,它能灵敏地感受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在鱼的摄食、集群、防御、繁殖、迁移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感受器之一,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一种灵敏的生物学监测指标[柴敏娟等,1996]。水域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往往不是单一种的,而是繁多的,这绪多的污染物对鱼类生存有没有影响,怎样影响鱼的生理活动?这方面国内研究不多。本文选择我省淡水渔业养殖常用品种罗非鱼(Tilapia sp.)为实验对象,用电生理方法,研究3种二价金属离子(Cu~(2+)、Zn~(2+)、Ca~(2+))相互混合对鱼类嗅电图(Electro-olfactogram,下简称EOG)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于鱼类免疫的研究很早就出现,鱼类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存的脊椎动物。但与哺乳类相比,鱼类的特异免疫系统尚不够发达,特异性免疫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鱼类对外界刺激及病原生物侵袭的防御反应中,非特异性免疫起着重要作用。现已知参与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等一些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以及介导一系列免疫或应激反应的蛋白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溶菌酶和抗菌肽等。  相似文献   

5.
饲料香味素     
功效: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对食料的选择和摄取,除了受饲料的物理刺激(如颗粒、色泽)作用外,饲料的化学刺激如香味、鲜味等对味觉、嗅觉产生十分敏感的反应,在对鱼虾摄食活动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配合饲料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风味,甚至产生特殊的臭味,即使是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超过一定的保质期其饲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些刺激动物感官、诱发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的调味诱食剂,它能增进食欲,显著增强鱼、虾、蟹的摄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促进消化吸收,从而降低饲料…  相似文献   

6.
鱼类摄食行为的化学感觉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琪 《海洋渔业》1988,10(6):263-265
<正> 摄食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为之一,自从 Strieck(1924)第一个进行鱼类摄食行为试验之后,逐渐地证实了化学感觉对鱼类摄食行为的调节作用,60年代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对于味觉生物电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调节的生理机制,学者们对于鱼类化学感觉和摄食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使我们能够掌握这些生理活动的规律性为生产实践服务,例如生产饲料添加剂,改变饵料的味道,使原来不爱吃的、但又富有营养的饵料变为适口饵料,既可以扩大饲料  相似文献   

7.
一、诱食剂作用机理水产用诱食剂是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动物味觉和嗅觉的特点,结合动物生态学、心理学诸方面的要求研制。一般都是根据鱼类最喜食的动植物提取物中所含的化学成份,配成人工合成提取物,通过因子除去试验,而逐渐确定下来的。它往往含有二种以上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鱼的摄食刺激有协同作用。诱食剂通过刺激鱼类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二、诱食剂主要功能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研究,证实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该诱食剂有以下功能:①诱食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磷酸酶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酶系。它参与动物体内物质的吸收运转,生长分化和分泌等多种生理活动。众所周知,凡是物质交换、吸收运转旺盛的器官中,都显示碱性磷酸酶(AKP)的高活性;细胞的解体与吸收又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相关。张致一等(1963)证明卵泡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有利于激素的吸收和运转,因而有助于鱼类排卵。关于鱼类在外源激素作用下,卵球成熟和排放的机理已有一些报道(动物所内分泌室和长江所生殖生理组,1975;中山大学生物系,1978等),但涉及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催而  相似文献   

9.
已确定,长期嗅觉缺失(鲤鱼Cyprinus carpio-12个月,鱼Phoxinus phoxinus-11个月)不会使鱼对游离氨基酸(L-立体异构体)的味觉选择及对其敏感水平发生重大改变。在未处理的鱼和嗅觉被毁的鱼中,在气味上最有吸引力的氨基酸谱(鲤鱼-半胱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鱼-丙氨酸)及阈浓度值一致。未处理的鱼和嗅觉缺失的鱼对试验琼脂饵料表现出的行为反应有差异。未处理的鲤鱼平均再次捕捉饵料(咬饵)的次数较多,含在口腔中(持饵)的时间也较长。在吞咽或最终拒绝之前,第一次咬饵时持饵时间的差异较小。结论是:由于长期嗅觉缺失,鱼类味觉系统中正在发育的代偿过程不会改变味觉感受的基本特性,说明味觉感受及其机能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各种农药、除虫剂、工业废水等含毒物质,一经投放渔业水域后,根据溶解于水中的毒物浓度,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鱼类的感官(嗅觉和味觉),从而引起鱼类在行动上的不同反应或是迥避;或是泰然处之;或是喜聚。这种反应随着毒物的性质、浓度、鱼类品种和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