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水质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筛选得到适宜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生长的最佳液体培养基基础上,探讨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2种模拟废水及养殖废水的水质净化作用。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普通淡水培养基细菌基础培养基2216E培养基普通海水培养基;氨氮降解筛选培养基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氨氮的降解效果显著,在试验的第4d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7.58%);8.64×105cfu/mL、8.64×10~6 cfu/mL、8.64×10~7 cfu/mL 3种密度的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模拟废水的净化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均可显著降低模拟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pH值,在第24h,试验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超69%,而且pH均降至6.7~6.9(对照组为8.0);8.64×106 cfu/mL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高含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模拟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在第7d时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90.37%。8.64×10~6cfu/mL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在第12h时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4.12%,在72h时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72.13%。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可显著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具有较好水质净化效果。本试验为枯草芽孢杆菌HAINUP40在罗非鱼生产中作为潜在的水质改良剂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3,(6):27
<正>本研究主要探讨混合饲喂枯草芽孢杆菌RJGP16和猪源乳酸杆菌B1对仔猪肠道肠绒毛发育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益生菌在体内拮抗大肠埃希氏菌K88的能力。试验选取8窝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分别于0、7、11和26日龄经口腔灌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活菌数1.0×109CFU/mL)、猪源乳酸杆菌菌液(活菌数1.0×109CFU/mL)、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混合菌液(体积比1∶1),以及对饲喂混合  相似文献   

3.
以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为实验菌种,研究两者最佳浓度配比的复合菌组对淡水养殖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CK)和5个复合菌组(PB1、PB2、PB3、PB4、PB5),5个复合菌组浓度配比分别为(2.0×105+1.5×105)CFU/m L、(2.0×105+3.0×105)CFU/m L、(2.0×105+4.5×105)CFU/m L、(4.0×105+1.5×105)CFU/m L、(6.0×105+1.5×105)CFU/m L,分析各试验组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溶解氧(DO)、p 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复合菌能够明显去除水体CODMn,PB2组去除率最高达,44.98%;能有效增加DO,PB2组增氧率最高,为27.9%;能明显去除氨氮,PB2组去除率最高达78%;并且能稳定p H值在8.6左右,5个复合菌组差异不显著(P0.01)。复合菌发挥最佳净化能力的时间约在6~8 d。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浓度配比为(2.0×105+3.0×105)CFU/m L,该浓度组较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能够显著净化淡水养殖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4.
泥鳅养殖水体中一株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养殖池塘水体中分离到4株芽孢杆菌,筛选后获得1株优势目的菌株NQ1;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安全性试验证实,试验浓度(最高为1×107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NQ1对泥鳅是安全的。水质净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泥鳅养殖水体中加入1×107 cfu/mL浓度的NQ1,14天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34.97%和89.46%,表明该菌的净水效果明显,具有作为水质改良微生态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鱼类养殖池塘中的生态作用,采用直接往养殖水体中投放该制剂的方法,研究分析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实验池数量为0.35×10~3~1.45×10~3cfu/m L,对照池为0.04×10~3~0.08×10~3cfu/m L;浮游植物生物量,实验池为0.094~1.521 mg/L,对照池为0.103~0.763 mg/L,实验池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鱼塘中枯草芽孢杆菌与硅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44(P0.05);当溶氧≥6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与亚硝酸盐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15(P0.05)。溶氧过低(2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盐氮、氨氮没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溶氧≥6 mg/L时,对亚硝酸盐氮、氨氮的降解作用明显。研究表明,投放适量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状况,对水质起到进一步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株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菌,从鄱阳湖水域筛选出1株新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X10。本实验对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化指标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亚硝酸盐浓度、pH值、温度、接种量对其生长及脱氮能力的影响,以及菌株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X10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温度30 ℃、pH 7.0、接种量3%,经48 h培养后菌株对筛选培养基中亚硝酸盐(浓度300 mg/L)的降解率最高,达99.8%;将该菌液(2×108 CFU/mL)按1%的接种量加入人工养殖池塘水中(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0.45 mg/L,pH为6.7),28 ℃水温下经96 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2.6%;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X10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并且高浓度菌液(5×108 CFU/mL)对斑马鱼无致死作用。研究表明X10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水产养殖水体及底泥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得到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并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凡纳滨对虾池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池中枯草芽孢杆菌密度4×109个/L,间隔7 d后再以相同的剂量施放1次,于施放菌液后的第1、3、5、7、9、11天上午采集水样。试验池中COD、亚硝酸盐、H2S比对照池显著降低,总碱度显著上升,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泥鳅养殖水体中引入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测定水体中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研究其对水体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养殖水体的pH值和溶氧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态氮和化学需氧量(P0.05),在实验结束时,其降解率分别为98.39%、88.82%和57.29%。  相似文献   

9.
巨大芽孢杆菌MPF-906对养鱼水质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鲫鱼为对象,利用从水产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菌MPF-906,研究了其微生态制剂同步净化养鱼水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族箱中添加巨大芽孢杆菌MPF-906制剂后,与对照组相比,水中的亚硝酸盐显著降解,COD也有所下降,pH值稳定在7.78 ̄8.19之间,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净化养鱼水质和调节养殖水体微生态结构稳定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最适使用浓度为4×108CFU/mL。  相似文献   

10.
复合芽孢杆菌对养鱼池塘水质因子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枯草芽孢杆菌(Bacollus subtilis)、纳豆芽孢杆菌(B.natto)、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formis)、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的复合芽孢杆菌净化养鱼池塘的水质,研究其对水质因子(COD、溶氧、p H、亚硝酸盐、氨氮等)的作用和影响。在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养殖品种、放养密度、水源、池塘深度和养殖模式等)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试验池塘每10 d按2 g/m3的用量泼洒复合芽孢杆(对照池不用),泼洒3 d后,试验池与对照池进行水质理化指标对比。结果显示,经投加复合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试验池全年平均值相比对照池,COD下降12%,溶氧下降16%,透明度增加30%,p H下降8%,亚硝酸盐下降60%,氨氮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复合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夏季高温期使用须防缺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鉴于当前城市人口密集、公众与景观水体接触日益增多、水体整体环境较差的现状,为正确评价景观河道环境现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3条不同营养状态及功能河道为例,选取2017年汛期5场连续降雨,分析了河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劣Ⅴ类水质的河道a晴天粪大肠菌群平均浓度为1.72×10~3MPN/mL,雨天为3.34×10~3MPN/mL,水质较好的河道b和河道c晴天与雨天粪大肠菌群平均浓度保持10~2MPN/mL。晴天3条河道大肠菌群平均浓度相差2个数量级,河道a为5.15×10~3CFU/mL,河道b和河道c分别为30 CFU/mL和99 CFU/mL;雨天大肠菌群平均浓度河道a为1.04×10~5CFU/mL,河道b和河道c分别为289 CFU/mL和147 CFU/mL。在变化趋势上,降雨导致粪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浓度增加,但大肠菌群浓度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粪大肠菌群。相关分析显示,3条河道内粪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都表现为与TN、TP和NH_3-N显著正相关,控制河道氮磷营养水平能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增殖。  相似文献   

14.
东平湖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客观评价山东省东平湖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04~2005年对东平湖水域的主要离子、pH、透明度、叶绿素、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氮、磷等理化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东平湖水域水型在不同区域分属CCⅢa、C lCⅢa、SCⅢa三种类型,且同一区域水型常发生转化;阳离子中Ca2+含量最高,阴离子中C l-和SO42-取代了CO32-和HCO3-占主导地位。运用Carlson指数近似评价法对东平湖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是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软烤扇贝加工过程中物料的细菌特性和有关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菌群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加工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Aw)的降低都主要发生在调味腌制、焙干过程,最终产品水分含量为42%左右,Aw为0.902±0.003。工厂加工在焙干、烤制过程水分含量和Aw的降低较多,成品水分含量为42%左右,Aw为0.910±0.007,控制良好。实验室加工pH下降主要发生在调味腌制过程,产品pH为5.83左右,工厂产品pH没有明显下降,最终pH为6.70左右,不符合标准要求。实验室加工原料菌落总数是(4.47±1.59)×102cfu/g,在调味摆盘和包装过程分别上升到(1.35±0.83)×103cfu/g、(7.30±0.53)×102cfu/g,在焙干、烤制过程分别下降到(5.43±0.67)×102cfu/g、(2.90±0.75)×102cfu/g,二次杀菌冷却后产品菌落总数均小于300 cfu/g。工厂加工原料菌落总数为(9.08±0.20)×103cfu/g,焙干过程上升至(4.69±0.10)×105cfu/g,烤制过程下降到(1.12±0.40)×104cfu/g,包装过程上升至(2.58±0.20)×106cfu/g。二次杀菌冷却后3个产品中,有1个产品细菌总数为340 cfu/g,不符合企业标准要求。实验室烤制冷却后样品的主要菌群为芽孢杆菌,但仍含有小比例的葡萄球菌。二次杀菌冷却后,样品中仅残存芽孢杆菌,无球菌。工厂二次杀菌冷却后样品中主要菌群为芽孢杆菌,但仍含有相当数量的球菌,比例接近1/3,表明其生产过程不良,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鉴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采用强排模式,由泵站排入受纳河道,常引起河道阶段性黑臭。为明确泵站放江污染对受纳河道的影响程度,选取中心城区典型泵站,在连续降雨期间监测评估了泵站放江水质、水量及其对受纳河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量上,受连续降雨与泵站运行模式影响,降雨4.5 mm时的累积放江水量达61 410 m~3,放江水量达到服务区理论径流量的近7倍。在水质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和悬浮物(SS)事件平均浓度分别为43.2 mg/L、35.3 mg/L、33.4 mg/L和75.0 mg/L,细菌总数(total bacteria, TB)和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 TC)事件平均浓度为6.8×10~6CFU/mL和5.7×10~5CFU/mL。对受纳河段而言,放江期间河段流速在3 cm/s左右,泵站放江污染物不能快速有效地扩散迁移,污水团在河道形成表观区域性黑臭,在排污口20 m范围内,主要污染物BOD_5、COD_(Mn)、NH_3-N和SS平均浓度与泵站放江水质接近,分别为35.0 mg/L、28.7 mg/L、28.1 mg/L和100.9 mg/L;TB和TC平均浓度为3.6×10~6CFU/mL和3.4×10~5CFU/mL。受河网流速影响,泵站排放口上下游样点受泵站放江影响小,相比而言,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不显著。为有效降低排水系统雨天放江污染负荷,保障受纳河道水质改善效果,提出了挖掘截流设施潜力、推进雨污混接改造及加大河道生态修复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1.0±2.3)g的健康草鱼300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1和2分别饲喂含复合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以1:1比例混合)和枯草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pH和硝酸盐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从第21d到试验结束期间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处理组1第35d除外)。芽孢杆菌的添加同时显著降低草鱼的死亡率(P<0.05),并提高了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1和2草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52.93%(P<0.01)和21.7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44.44%(P<0.01)和16.67%(P<0.05);而且处理组1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处理组2提高了25.58%(P<0.01)和23.81%(P<0.01)。肠粘膜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能提高草鱼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上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善养殖水质和草鱼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并显著促进草鱼生长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