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调查了3口经网膜双层护坡改造后的河蟹养殖池塘在主养期的水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河蟹池塘在5—9月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其TN、TP、COD_(Mn)等指标均能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排放的要求。提出网膜双层护坡值得在河蟹养殖池塘中推广改造。  相似文献   

2.
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太湖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4年太湖整个湖区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实际监测结果,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氯(NH_3-N)、总氮(TN)、总磷(TP)6项参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太湖水环境状况分别综合水质评价。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太湖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排列次序是:TPTNCOD_(cr)COD_(Mn)NH_3-NDO,TP、TN的超标造成太湖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DO全年处于Ⅰ—Ⅱ类水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间,太湖丰水期水质总体优于平水期,且有继续变好的趋势,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6~10月间,对养殖尾水TN显著削减43.02%,TP显著削减30.39%。养殖小区排放水TN(1.318±0.408 mg/L)、TP(0.325±0.160 mg/L)符合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夏秋季与沿程交互作用对TN有显著影响(P0.05),夏秋季与沿程对TP不存在交互效应,夏秋季对TP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湿地+净化池塘组合对TN的净化效果优于生态沟渠,生态沟渠是TP的主要净化功能单元,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秋季对TN的削减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4.
阳澄西湖及其入湖港口的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阳澄西湖湖区及其入湖港口的水质现状,为其后续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选取湖区6个位点和4个港口,于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监测其水质,逢单月月初采样;监测的水质参数包括水深(H)、酸碱度(pH)、溶解氧(DO)、透明度(SD)、悬浮物(TSS)、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P)、叶绿素a (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有机碳(TOC)。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水体主要污染因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湖区TN、TP对Chl-a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阳澄西湖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为57.9,主要水质参数的时空分布表现为枯水期(5-7月)优于丰水期(11-1月),湖区优于入湖港口,北部优于南部。湖区TN和TP年均值为2.63 mg/L和0.217 mg/L,Chl-a年均值为21.74μg/L,且以9月最低。主成分分析显示,NH~+_4-N、NO~-_2-N、PO■-P、TP、TN是湖区水质主要的污染因子,TP、NH~+_4-N、NO~-_2-N、TN是港口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阳澄西湖的Chl-a浓度与TN呈正相关(P0.01),与TP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且相关系数为负值。研究表明,阳澄西湖的Chl-a对营养物质的响应不灵敏,后续治理中需加强对外源氮磷的拦截。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桂林地区池塘生态养蟹的可行性,随机选取3个池塘,分析池塘上、下层水和水源水的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河蟹生长期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pH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3次蜕壳时,上层水的pH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第1、第2次和第4次蜕壳时,池塘水的溶氧量(DO)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4次蜕壳时,上层水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层水(P<0.05)。池塘水的总氮含量与水源水差异不显著(P>0.05),上、下层水的总氮(TN)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在河蟹4次蜕壳过程中,池塘水总磷含量显著低于水源水(P<0.05);第1次和第2次蜕壳时,下层水总磷含量显著高于上层水(P<0.05)。桂林地区养蟹的水源水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其它水质指标基本适合河蟹的生长。除氨氮和总氮含量偏高外,池塘生态养蟹废水的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标准。成蟹的平均体质量,雄蟹为(195.46±5.73) g,雌蟹为(153.25±4.89) g,基本上达到了“雄四雌三”的优质蟹标准。雄蟹成活率为(23.40±2.10) %,雌蟹为(25.20±1.98) %。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殖池塘以及进、排水口的水体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合TN/TP(质量比)变化分析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试验结果:养殖期内池塘水经历了Ⅴ(中—富)营养型—Ⅵ(富)营养型—Ⅴ(中—富)营养型的变化,混养鱼塘水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目标等级Ⅳ(中)的达标率为0%;进、出水口水体的TN和CODMn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的水质明显优于出水口;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出水口水质的达标率为100%。影响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因子依次是TN、TP、CODMn,T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信,适用于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淡水养殖场进行引水和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0.294mg/L;引水和池塘水体中总氮平均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水中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0.370mg/L,显著高于引水;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中氮、磷年均质量浓度有所差异,淡水鱼塘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凡纳滨对虾塘次之,中华绒螯蟹塘最低;养殖生产使池塘水体中有机态氮、磷在总氮和总磷中的占比以及氨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较引水均有所增加;引水中总氮在春、冬季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在夏、冬季含量较高。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塘中氮、磷含量因有机质的累积在秋季养殖后期较高;凡纳滨对虾塘中氮、磷含量在5月养殖初期相对较高;中华绒螯蟹塘内氮含量因水草的净化作用随养殖进程逐渐降低;70%以上的引水样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1.0,淡水养殖的引水质量不容乐观。整体上,淡水鱼的养殖显著增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P0.05),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以河蟹单品种养殖池塘为对照,通过河蟹、青虾和塘鳢混养模式,检测养殖水体水温(WT)、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氨氮(NH4+-N)的变化,比较单养各混养模式的水体动态变化及产出效果。结果表明:混养池水温(WT)变化范围为19.1~31.5℃,pH值6.8~7.7,SD 35.0~60.0 cm,DO 5.1~7.6 mg/L,TN 1.53~1.79mg/L,TP 0.135~0.235 mg/L,CODMn7.86~8.59 mg/L,NH4+-N 0.35~0.48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国家三类水指标(GB3838-200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水温和pH值外,混养模式与单养模式水质差异性显著。混养池平均纯收益为89 735元/hm2和91 860元/hm2,单养池平均纯收益为65 250元/hm2。混养比单养池多26 610元/hm2。  相似文献   

9.
汉丰湖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2013年季节性监测了汉丰湖水体理化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采用沃伦威德尔模型(Vollenweider)和狄龙模型(Dillon)计算了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汉丰湖水质总体处于地表水Ⅱ类~Ⅳ类标准,TN 0.76~2.24 mg/L、平均1.41 mg/L,NH3-N 0.17~0.95 mg/L、平均0.41 mg/L,TP 0.010~0.106 mg/L、平均0.069 mg/L,CODMn2.34~14.60 mg/L、平均4.22 mg/L。东河区域水质优于小江干流、南河区域,秋季污染程度最轻;汉丰湖水体营养状态介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型,其中南河区域的营养程度相对较高;从单个评价因子看,总氮的营养状态最高,持续处于轻度、中度至重度富营养状态。汉丰湖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7 335、109.1和1 643.84 t/a,为达到汉丰湖水功能区划Ⅱ类水的管理目标,总氮、总磷削减率分别为38%和56%。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6口养殖生产池塘内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池塘水质和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所研究的池塘中,3口(B1、B2和B3)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2口(S1和S2)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乌鳢,1口(S3)投喂冰鲜鱼养殖乌鳢。试验结果:8月11日—9月4日,池塘B1内大口黑鲈体质量增加62 g/尾,池塘S1内乌鳢体质量增加113 g/尾,池塘S3内乌鳢体质量增加31 g/尾。研究期间,池塘S1和S2水中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底泥总磷(TP)均高于池塘B1、B2、B3;池塘S3水中TAN、活性磷酸盐(PO_4~(3-)-P)、TN、TP和底泥TN、TP、POC高于池塘S1和S2,但水中NO_2~--N、NO_3~--N、COD_(Mn)和TOC均低于池塘S1和S2。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和乌鳢可正常生长;投喂配合饲料时,乌鳢池塘水中TN和TOC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表明乌鳢养殖池塘中有机质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  相似文献   

11.
欧洲鳗鲡生态式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生态学理念应用到欧洲鳗鲡养殖管理中,通过调控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因子,建立多样性水体生物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养殖水体自净和生态防病抗病能力,实现少换水、少用药的养殖效果。试验共投白仔苗100万尾,经过280d的养殖,共收获鳗鱼54890kg,平均59g/尾,成活率97.8%。与往年相比,养殖周期缩短,换水率和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养殖成本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不同条件下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臭氧、石莼抑菌效果。实验证实,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1.12~43.93)×105ml-1范围内变化,比对照海水中细菌数量高1~2个数量级,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比未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略高,与NH4-N、NO2-N、COD、PO4-P没有关联度。随着闭路养鲍时间的延长,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细菌形态呈现有规律的交替。每间隔12h按0.417mg/(h*L)臭氧剂量注入养鲍水中1h能很好地抑制养鲍水中的细菌,但石莼抑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3.
以水库上、下层水体作养鳗水源,利用大坝内外水位落差,通过虹吸管自动灌水,使鳗池池水保持微流。试验水泥池4只共1.32亩,计放养鳗苗37983尾共280公斤,经198天饲养,收获成鳗915.5公斤,幼鳗1275.6公斤。成活率95.14%,饵料系数1.86。  相似文献   

14.
以PET细丝缠绕成结而形成线性附着基质作为生物净水栅载体材料,在汕头市牛田洋养殖基地设置实验组池塘和对照组池塘(无PET净水栅),于2015年6月至12月定期采集虾池养殖水、浮游植物及对虾样品,测定各项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多样性、对虾生长指标,分析比较PET净水栅对池塘养殖生态环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养殖初期(6月23日),养殖末期(12月12日)实验池水体氨氮(NH4-N)、硝氮(NO3-N)、亚硝氮(NO2-N)浓度分别下降了68.25%、42.71%、83.51%。浮游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池和实验池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5.17×108个·L-1和3.62×108个·L-1,实验池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高于对照池8.70%和6.45%(P0.05)。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实验池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高于对照池6.13%和16.67%(P0.01);实验池单位面积饲料用量低于对照池15.44%(P0.0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芽孢杆菌对草鱼养殖水质的影响,选取体重约45g的草鱼21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平行重复.对照组在水中不添加任何菌,处理组每隔7d分别向水中按照1×108 cfu/m3添加芽孢杆菌菌粉,二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草鱼养殖水体水质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28天处理组氨氮含量比对照组下降29.17%(P<0.05).亚硝酸盐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在0.39 mg/L以下.第14天时,处理组硝酸盐氮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0.26%( P<0.01),在第21天和第28天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6.98%(P<0.05)和67.85%(P<0.01).处理组的总无机氮含量在21d内无显著差异,第28天时下降了15.39%(P>0.05).养殖水体pH值维持在6.8~7.6,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养殖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可降低氨氮含量,改善养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6.
大水面网围精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吴庆龙 《水产学报》1995,19(4):343-349
大水面网围精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吴庆龙,陈开宁,高光,范成新,季江,隋桂荣,周万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10008)关键词网围养鱼,水环境,对策EFFECTSOFPENFISHCULTUREONWATERENVIRONMENTAND...  相似文献   

17.
河口区室内幼虾养殖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2003,27(2):151-157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各指标平均值为:NH3-Nt0.41mg·L-1,NO-2-N0.057mg·L-1,COD10.12mg·L-1,氧化还原电位379mV,浑浊度0.6NTU,细菌总数10200cell·mL-1,弧菌数6cell·mL-1;同时获得较高的幼虾成活率(78.3%~80.2%)。根据试验结果与河口水特点,提出了河口区室内养虾循环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草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养殖池塘中进行异育银鲫和网箱养草(菹草)的混养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室外池塘养殖系统中水体主要理化因子,探讨网箱养草对养殖水体主要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的鱼草共生系统中,网箱养草对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等营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循环水与静水养鱼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工厂化养鱼车间静水与循环水养鱼2种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根据随机型需求的投资模型决策的分析方法,建立了2种风险决策模型,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体系,分别从利润贡献、运行成本、设备利用、效益风险、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全面分析,阐明了循环养殖模式节水降耗、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等优势,为工厂化养鱼节水降耗、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芽孢杆菌对草鱼养殖水质调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对草鱼养殖水质的调控.通过测定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氮和总无机氮值等来评价水质变化.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28天时,处理组1和2的氨氮含量分别下降13.18% (P >0.05)和48.09% (P <0.01),且处理组2比处理组1下降了26.71% (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