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 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南太湖底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属),隶属于11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9 个/m2 ,平均生物量为248.859g/ 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同时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2008年夏我们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利用指示生物和生物学指数评价水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8种,隶属于3门6纲。昆虫纲和腹足纲为绝对优势类群,分别为14种和12种;寡毛纲4种,甲壳纲动物3种,蛭纲1种,辩鳃纲4种。物种分析得到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各样点呈现一定差异,以扎龙湖入口密度最大,为1744个/m2,而东升水库最小,为176个/m2。扎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B)为21.6g/m2,变化范围为3.68~63.36g/m2。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IBP)与Chandler生物指数(ICB)对扎龙湿地的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 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 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划蝽Sigra 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金沙江下游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资源现状, 探究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本研究于 2017—2018 年对金沙江下游四级梯级水库区域干、支流共计 16 个位点的沿岸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 3 次调查。 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 63 属种, 物种组成以节肢动物昆虫纲(Insecta)占优势, 占总分类单元数的 66.7%。不同站点底栖动物分类单元在 1~22 之间, 不同水库区域乌东德库区最高, 溪洛渡库区最低, 不同季节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底栖动物总密度均值为(201.6±306.1) ind/m2 , 生物量(3.2±5.5) g/m2 , 且在不同水库区域呈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表明, 金沙江下游沿岸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底质、流速、 海波和溶氧。总体来看, 金沙江下游沿岸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以节肢动物昆虫纲和环节动物门 (Annelida)为主, 密度和生物量低于区域其他河流。干流生境由于流速较高, 生境底质单一,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 密度和生物量均不高, 但区间支流底栖动物资源丰富, 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的维持作用。基于本研究结果, 就金沙江下游水生态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开展长期的水生生物监测和生态影响评估; 保护河流沿岸带生境多样性; 统筹干、支流保护, 维持河流生态网络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结合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湘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栖动物3门、6纲、15目、31科、43种。其中节肢动物22种,占51.16%;软体动物16种,占37.21%;环节动物5种,占11.63%。底栖动物优势种中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和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在流域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P﹤0.05)。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底栖动物丰度的空间差异、季节差异均显著(P0.05),生物量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均不显著。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ner指数(H')、丰富度指数(dM)和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分别为1.5145、2.0635和0.7041;湘江航电枢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松柏最低。RDA分析表明,重金属Cu和Cr是影响湘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其次为石油类、Se、p H、氟化物、CODMn、COD和Zn。从种类水平看,椭圆萝卜螺可以作为湘江重金属Cr的指示物种,霍甫水丝蚓对重金属Zn敏感,格氏短沟蜷(Semisulcospira gredleri)耐受重金属Cu,耐污种类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与COD、石油类环境轴呈正相关,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与CODMn环境轴呈正相关;敏感种类扁蜉(Heptageniidae sp.)、带角螺(Angulyagra annulatus)与氟化物、COD呈负相关,四节蜉(Baetidae sp.)、闪蚬(Corbicula nitens)与CODMn呈负相关;不耐重金属类群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纹石蛾(Hydropsychidae sp.)与Cu、Cr环境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种类数高于秋季种类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1~1920个/m2,平均值为127个/m2;生物量为0.1~811.68 g/m2,平均值为26.154 g/m2。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18~3.62,年均值为2.9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3~0.79,年均值为0.68。  相似文献   

9.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城市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城市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及成因,可为丰富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和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3月、6月、9月在太湖流域15个城市湖泊开展了四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重度、中度、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水体分别占10.03%、36.89%、42.07%和11.00%。随水体营养下降,透明度显著上升,浊度、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下降,大型底栖动物总生物量、蚌类密度和生物量上升,寡毛类密度和生物量下降。在重度富营养水体中,底栖动物总生物量显著小于其他类型水体(P<0.01);在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水体中,蚌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大于重度和中度富营养水体(P<0.01),寡毛类密度则显著小于重度和中度富营养水体(P<0.01)。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随水体营养水平下降,先上升再下降,在轻度富营养水体中最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在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湖泊中,水温、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总磷浓度升高会显著促进软体动物增长(P<0.01),对螺、蚌的路径系数分别高达0.414和0.440。总磷浓度与水温上升都能显著促进多毛类种群增长(P<0.01),抑制水生昆虫种群(P<0.01),路径系数分别为0.376和-0.423。本研究认为,城市湖泊水体中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对磷和藻类的控制,对城市湖泊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
藻类的过度繁盛(水华)将产生大量有机质,并由此造成严重危害,而浮游细菌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描述了2010年4-8月武汉庙湖叶绿素与不同形态氮和磷的浓度,分析了不同形态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以DNA的DGGE图谱为表征)及其与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庙湖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4月与7月的叶绿素浓度均超过120μg/L。在水华间隔期内,自由生活菌的数量大幅度升高(1.39×106~2.72×107个/mL),而附着细菌的数量则大体相近(7.77×105~4.49×106个/mL)。水华衰亡初期,二者的群落结构基本相似,并随时间逐渐分化至显著不同的程度;附着细菌的数量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正比于胞外水解酶活性,在水华有机碎屑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凯  陆宏达 《南方水产》2007,3(6):47-51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L-1的L-cysteine溶液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抗凝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在20℃下培养1h的存活率可维持在(92.5±0.9)%。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贴壁后呈扁平状,胞质可沿玻片表面迅速伸展并伸出类似于伪足的原生质突起,具有吞噬能力,对蜡状芽胞杆菌吞噬率为(5.1±1.4)%,不能吞噬鼠红细胞,血清孵育不能增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牡蛎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Oyster)为世界性广布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牡蛎的贝壳随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牡6的物种组成及分布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牡蛎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15.
泾河宁夏段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 ~0.210 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 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 ~ 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 mg/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安鑫龙  闫莹  赵艳珍 《河北渔业》2005,(5):19-20,29
首次对秦皇岛市中心的护城河和马坊河分别进行了水样采集,对河水中的浮游植物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护城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硅藻、绿藻、蓝藻、裸藻和隐藻等5门中的12属,优势种群为隐藻;马坊河两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分别属于上述5门中的15属,优势种群为硅藻和绿藻。初步判定两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温州市珊溪水库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含量。研究表明4龄和6龄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中(鲜样)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8.74±0.98)%和(78.84±1.16)%、(16.87±0.86)%和(16.50±0.80)%、(1.35±0.66)%和(1.36±0.83)%、(1.65±0.82)%和(1.76±1.47)%。鳙肌肉中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90±1.50)%和(16.87±0.8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1.38%和41.46%,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4%和7.75%。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温州市珊溪水库鳙肌肉中检测出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淡水鱼丰富,EPA+DHA含量在22.69%和22.24%之间。本研究可为温州市珊溪水库鳙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人类合理膳食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We studied the movements of redbreast sunfish (Lepomis auritus), bluegill (Lepomis macrochirus), rock bass (Ambloplites rupestris), largemouth br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and warmouth (Lepomis gulosus) by tagging fishes with individually numbered tags. We sampled quarterly over a 3-year period (1985–1988) at six 800- to 2300-m-long sites in 2 streams near Oak Ridge, Tennessee. Overall, distances between successive captures were < 100 m for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all fishes. Only rarely did we document movements over long distances; distances of 17.0-17.6 km between successive captures were obtained for 5 fishes (1 redbreast sunfish, 1 largemouth bass and 3 bluegill), and only one other fish moved > 10 km. In general, all species were highly sedentary in both streams, with rock bass and redbreast sunfish being the most sedentary and bluegill and largemouth bass being the least. In most instances, redbreast sunfish showed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distances between captures regardless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captures (1 week, 3 months, 6 months or more). This species also tended to be more mobile in the spring and less mobile in the winter, with large fish exibiting the greatest distances between captures. Some redbreast sunfish showed a very restricted home range, being captured 3 or more times over ≥ 6 months in the same 50-m section of stream. A few individuals moved 4-9 km only to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location, but most fish exhibited behavior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se extremes. For all speci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movements were equally common, although movements in one direction predominated at some sites for limited periods of time. Knowledge of movement patterns and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among species is important not only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ecology of the species but also in designing, conducting and interpre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病 (Vibriosis)是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 .)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 ,其暴发性流行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导致野生的海水鱼类、贝类及甲壳类大量死亡 ,因此 ,对该类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病原弧菌所致养殖动物疾病及其流行情况。收稿日期 :2 0 0 0 -0 6-0 5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资助 (KZ95 2 S1 415号 )作者简介 :吴后波 ( 1967-) ,男 ,中国…  相似文献   

20.
单船框架拖网(俗称弓子网)是渤海海区常见的作业渔具,对底栖渔业生物选择性差,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副渔获物。为改善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7年9月在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15、25、35、45和55 mm的5种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弓子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的能力。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增大,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的选择性参数(L0.5、SR)呈线性增加。口虾蛄和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目尺寸(m)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0.5=1.472m+12.63(R2=0.934)和L0.5=1.394m+0.724(R2=0.920)。在目前的渔业资源状况下,为保护口虾蛄和鹰爪虾等经济渔获物资源,兼顾生产效益和幼鱼资源保护,建议将弓子网最小网目尺寸放大至4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