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是怒江上游鱼类的优势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裂腹鱼类,分析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对种群资源现状及保护有重要意义。2019年3-5月和9-11月,在西藏自治区怒江干流八宿至那曲江段设置7个采样点,共计采集热裸裂尻鱼245尾,以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初步探讨怒江上游热裸裂尻鱼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所采集热裸裂尻鱼体长为3.1~35.5 cm,体重为1.28~504.42 g。体长(L)与微耳石半径(r)长轴呈正相关,其表达式为:L=22.537r-5.469(R2=0.9518,n=229)。体长(L)与体重(W)表达式为:W=2×10-5L2.8833(R2=0.9915,n=229),生长系数k值为0.099,生长指标φ为4.22,生长指数b为2.8833,拐点年龄ti为11.62龄,拐点体长Li为26.74 cm,拐点体重Wi为260.4g,表明热裸裂尻鱼为异速缓慢生长类型。样本中共发现1... 相似文献
3.
4.
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形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法和描述法对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发育进行试验研究。黄河裸裂尻鱼成熟卵卵径(2.3±0.1)mm,卵为淡黄色、微粘性,吸水后失去粘性;受精卵在(16.5±0.7)℃下历时约165 h20 min,经过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器官发生阶段、出膜阶段等一系列过程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1±0.2)mm。128细胞期开始出现卵黄运动,随后运动加剧,但在器官发生阶段不明显。1尾雌鱼孵化出的1.4万尾仔鱼中有约1.1万尾为双头。双头鱼有3种形态,发育至第21天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5.
6.
了解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基础生物学概况,研究其繁殖生物学,可为评估热裸裂尻鱼生态适应性规律、进行资源管理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和10月在怒江源头那曲河采集309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 Herzenstein),进行了生物学参数测定,包括年龄、体长、体重、繁殖力,计算了性比、性腺成熟系数,评估了性成熟年龄,预测了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热裸裂尻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 943~16 657粒,平均(7 685±3 526.66)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10.15~52.71粒/mm,平均(25.00±10.57)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10.68~48.01粒/g,平均(23.91±8.21)粒/g。个体繁殖力与各基础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F、FL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年龄和丰满度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性相关(P<0.01),与性腺成熟系数无显著性相关(P>0.05),FW仅与卵巢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具有相关性(0.01
相似文献
7.
8.
9.
作者于2000年11月26日,2001年元月9月,于长江重庆段珞璜等处,获得3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软刺裸裂尻鱼。此种鱼在以往重庆江河鱼类资源调查中均未见有过报导,此次发现为首次。对渔获量及其个体大小的初步分析,可视为能开发利用的经济鱼类,可探索其人工饲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探究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游泳能力,为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人工繁殖、保护以及大渡河过鱼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持。采用递增流速法,用自制Brett-type水槽对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温范围为11.9~14.1℃条件下,体长为15.0~21.5 cm,体重为34.8~152.9 g的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绝对感应流速为0.084~0.095 m/s,相对感应流速为0.321~0.588 BL/s,相对感应游泳速度随体长增大而减小;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0.61~1.31 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4.16~5.08 BL/s,两者均随体长增大而增大;绝对突进游泳速度(Uburst)为1.02~1.40 m/s,与体长关系并不显著(P>0.05),相对突进游泳速度为5.73~8.36 BL/s,随体长增加而减小。视频回放发现,实验鱼突进游泳速度测试过程分为 3 个阶段:第 1 阶段游速为 0~0.4 m/s,占突进速度0~29%;第2阶段游速为0.40~0.84 m/s,...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均达到96.0%,脊椎骨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最大年龄读数出现在微耳石磨片和脊椎骨上,读数为5+龄;微耳石磨片的同一鉴定者两次独立年龄读数的吻合率最高为94.5%、脊椎骨次之为91.7%、星耳石最低为88.1%;两种年龄材料读数之间的吻合率比较中,微耳石磨片与星耳石的吻合率较高为90.9%,两者的年龄读数在低龄组时吻合较好,微耳石磨片与脊椎骨的吻合率为89.3%,3+龄以上时二者的年龄读数吻合率高。结果表明,鉴定低龄个体选择星耳石材料(n+龄≤3+龄),高龄个体用微耳石磨片进行辅助鉴定的年龄鉴定方法对元江越鳠进行年龄鉴定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厚唇裸重唇鱼是我国特有的裂腹鱼类,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探究厚唇裸重唇鱼的最适年龄鉴定材料,实验以2020年10—11月在雅砻江中游所采集的83尾厚唇裸重唇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臀鳞、鳃盖骨、背鳍条和匙骨7种年龄鉴定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背鳍条和匙骨上未出现轮纹,且星耳石上轮纹密集复杂,无法计数;因此,背鳍条、匙骨和星耳石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微耳石磨片轮纹清晰度最高,同一观察者2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CR)最高(84.34%),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38%),为厚唇裸重唇鱼最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但是,微耳石重量尚不能直接用于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估算。此外,脊椎骨与微耳石磨片的年龄读数差异较小(CR: 96.39%,IAPE: 0.52%),二者相互参照能使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结果更加准确。臀鳞仅适用于厚唇裸重唇鱼低龄个体(≤5龄)的年龄鉴定,鳃盖骨较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结果填补了厚唇裸重唇鱼在年龄鉴定方面的空白,并为后续厚唇裸重唇鱼在生长、摄食、繁殖特性等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综上所述,微耳石是厚唇裸重唇鱼的最适年龄鉴定材料,且辅以脊椎骨将使年龄鉴定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15.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6.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