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高锰酸钾KMnO4 对池塘微囊藻毒素(MC - LR) 的去除效果, 探讨反应影响因素(高锰酸钾质量浓度、温度、pH 值、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高锰酸钾对MC- LR的去除率与高锰酸钾投加的质量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 其中高锰酸钾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温度和pH, 当温度为35e 时, 去除率可达96. 65%, 当pH 为3时, 去除率也达到了95. 1%; 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太显著。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锰酸钾KMnO4对池塘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反应影响因素(高锰酸钾质量浓度、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高锰酸钾对MC-LR的去除率与高锰酸钾投加的质量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高锰酸钾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和pH,当温度为35℃时,去除率可达96.65%,当pH为3时,去除率也达到了95.1%;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太显著.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膜式氧合器3种不同解吸方式,即:O2对流法、真空抽取法和酸吸收法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对其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氨氮初始浓度和pH是氨氮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pH>9时,O2对流法和真空抽取法对氨氮去除效果比pH<9时要高,而酸吸收法不论pH高低时比其它2种方法都能获得较高的氨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张家顺  苏真真  薛菲菲  李赟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5,39(10):1549-1557
为了获得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虾贝混养池中筛选得到2株氨氮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分别为9A-7和9A-19。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菌株9A-7为非典型弧菌(Vibrio atypicus),菌株9A-19为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不同生长时期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氨氮去除与菌株的生长是同步的。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盐度、pH和培养温度对2菌株去除氨的效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盐度对2菌株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相似,低pH和高温对菌株9A-7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高pH对菌株9A-19去除率影响较小。当氨氮浓度为50mg/L,温度为25℃、盐度为30‰、pH为7.5时,培养至24h菌株9A-7和菌株9A-19除氨率分别高达74.67%和90.67%。这些结果为2株筛选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催化氧化原理对池塘水体的藻毒素进行了处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去除效果.光催化速率受到催化剂用量、反应体系pH值及UV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投加500 mg/LTiO2处理COD质量浓度约为100 mg/L、MC-LR质量浓度约为1.5×10-9g/mL的微污染水体,紫外光照射150 min,pH值调至4时,体系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1.26%,MC-L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1.3%,同时反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去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积累是影响水处理效果和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有效变控和再行检测"水样"中的游离CO2浓度等参数,获得对于CO2去除效果具有量化意义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CO2一次去除率最高接近80%,pH值显著升高,CO2浓度与pH值呈负相关对应关系。适当增加填料层厚度和密度、设计较大出水位置高度、选用优质填料及恰当气水体积比,都能起到提高CO2去除效果的作用。影响CO2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有:起始CO2浓度、循环水流量、气水体积比、填料品种、CO2去除装置的结构型式、输入空气的流速等。养殖水体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CO2去除装置加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去除低浓度含镍络合废水中的镍离子(Ni~(2+)),探究影响Ni~(2+)去除效果的因素和方法,通过改变低浓度溶液中沉淀pH值、H_2O_2与Fe~(2+)摩尔比、H_2O_2投加量、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基于UV/Fenton法,研究了以上各因素对Ni~(2+)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机理;同时比较UV/Fenton法与Fenton法对Ni~(2+)的去除效果,自配含有典型络合剂的镀镍模拟废水,酒石酸∶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镍(摩尔比)为1.5∶2∶1.5∶1,Ni~(2+)含量5 mg/L,pH 4.0;光催化实验在光化学反应仪中进行,反应系统由循环水冷却,维持温度在(32±2)℃,光强度为12.7 mW/cm~2。50 mL的石英管中依次加入模拟络合镍废水和一定量的Fenton试剂,100 W中压汞灯光照下进行连续磁力搅拌;光照一定时间后,NaOH调节pH至11.0,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镍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果显示,UV/Fenton法去除Ni~(2+)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2.6左右,H_2O_2∶Fe~(2+)(摩尔比)为3∶1,H_2O_2投加量为3 mmol/L,反应时间为1 h,沉淀pH值为11.0,Ni~(2+)去除率可达98%以上。研究表明,增大沉淀pH值、合理控制H_2O_2浓度、增加反应时间,可提高低浓度镍络合物中Ni~(2+)的去除效果;相较于单一Fenton法,采用UV/Fenton法可更好的去除低浓度镍络合物中的Ni~(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在不同pH和滤料条件下硝化细菌对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探讨了5.0~10.0等6个pH梯度以及陶环、珊瑚石、生物刷和生物球等4种滤料的消氨效果。在pH 8.0~9.0时,至试验第7天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86%、98.95%,明显高于pH 6.0、7.0和10.0组(去除率分别为66.18%、71.43%和70.51%)。在pH 7.0~9.0时,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小于氨氮浓度的下降,特别是在pH 9.0时两者浓度变化差异明显。生物刷、陶环、珊瑚石和生物球分别在试验的第3、4、6、7天,氨氮去除率达100%。陶环组和珊瑚石组,NO_2~--N质量浓度在达到最高值(9.60 mg/L和10.00 mg/L),之后开始逐步下降。生物刷组和生物球组在达到最高值(9.55 mg/L和11.00 mg/L)之后基本维持不变。结果表明:硝化细菌适宜碱性的环境条件(pH 8.0~9.0),水体pH 9.0最有利于硝化细菌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不同滤料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有不同的影响。陶环对硝化细菌去除NH_4~+-N和NO_2~--N都有良好效果,生物刷只对去除NH_4~+-N有良好效果,珊瑚石只对去除NO_2~--N有良好效果。多种滤料配合使用有利于产生优势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颗粒状蟹壳对废水中镉和铅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研究蟹壳不同预处理方法、吸附剂投加量、初始金属浓度、溶液初始pH值、动力学因素、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蟹壳生物吸附剂吸附Cd^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c时,Cd^2+溶液初始浓度2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4g/L,溶液初始pH为6时对Cd^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89.25%;Pb^2+溶液初始浓度10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2.4g/L,溶液初始pH为5时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98.7%。蟹壳对Pb^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获得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吸附速度快,Cd^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2小时内完成,Ph^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3/b时内完成,随后是缓慢地实现平衡,较高的相关系数符合HoYS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先通过单因子实验分析了电流密度、极板面积比、极板间距和初始pH对总氨氮(TAN)和硝态氮(NO3–-N)去除率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原则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考察不同影响因子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并建立响应面模型优化反应条件,最后对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电流密度、极板面积比、极板间距和初始pH的变化对TAN去除影响不大,在所选反应条件下,TAN去除率均高于80%,但反应条件的改变显著影响硝酸盐(NO3?)的去除,NO3?去除率在29.8%~80.9%范围内变化。响应面模型的回归系数R2为0.9340,校正系数R2为0.868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NO3?去除最优反应条件:电流密度为25.6 mA/cm2,阴阳极板面积比为1.6∶1,极板间距为2.5 cm,初始pH为6.6,对该反应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展开实验验证发现,TAN去除率为87.3%,NO3?去除率为81.5%。研究表明,电化学处理可实现对TAN和NO3–-N的同步去除,同时,响应面模型的运用有助于优化电化学法在养殖水处理中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1株具有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2-8菌株(简称2-8菌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氧组合、pH、盐度对菌株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光照厌氧条件最利于2-8菌株的生长,该条件下菌株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消除率达(91.33±1.27)%;菌株在pH7.0时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25h亚硝酸盐消除率达到(95.58±4.34)%,在pH9.0以上和5.0以下时基本不生长;菌株在w(NaCl)为0和0.4%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最强,在w(NaCl)为0.8%~2.0%的培养基中,生长和亚硝酸盐消除能力随w(NaCl)增高而减弱。测定的4个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菌株的生长来影响其对亚硝酸盐的消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几种盐碱因子对青蛤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水具有缓冲性能差、主要离子比例不稳定、碳酸盐碱度(Carbonate Alkalinity,CA)和pH高等特点。青蛤(Cyclina sinensis)生长快、抗逆性强、耐盐范围广,是一种在盐碱水中颇具养殖前景的品种。寄予为今后在盐碱水中开展青蛤养殖提供数据的目的,本文应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96 h内水体中不同K+、Ca2+、Mg2+浓度及CA和pH对青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K+浓度低于11.3 mg.L-1(对照水平的1/22)和高于838.7 mg.L-1(对照水平的3.34倍)时,青蛤的死亡率均超过了90%;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0.8 mg.L-1和541.2 mg.L-1。当Ca2+浓度为4.5 mg.L-1(对照水平的1/64)和4 600 mg.L-1(对照水平的16倍)时,其死亡率均为34%左右。当Mg2+浓度为0和3078 mg.L-1(对照水平的3.38倍)时,其死亡率均仅为8.5%左右。CA方面,其值低于4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不超过5%,其值为8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也仅为20%。而pH方面,其值超过9.5时,青蛤开始急剧死亡。研究认为:影响青蛤存活的主要限制因子为K+和pH。此外,青蛤对CA的耐受性较强,表明其确实具有在盐碱水中开展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内陆碱性水域凡纳滨对虾体重生长速度分别与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 、Mg2 、K 质量浓度、Ca2 Mg2 以及(1/2Ca2 )/(1/2Mg2 )、Na /K 等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因子对对虾体重生长速度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它们与体重生长速度的简单相关性都受到其他因子的显著负效应影响;碱度、盐度、pH、离子系数、Ca2 Mg2 、(1/2Ca2 )/(1/2Mg2 )及Ca2 质量浓度对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弱化;Mg2 质量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内陆碱性水域K 质量浓度和Na /K 很可能是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适当提高盐度及Ca2 、K 质量浓度,降低Na /K ,将有利于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凡纳滨对虾生长试验,研究内陆碳酸盐类盐碱水域对虾生长与碱度、pH、K 浓度、Na /K 及(1/2Ca2 )/(1/2Mg2 )的相关性,为移殖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幼虾体质量生长速度与5种环境因子的简单相关性均受到其他因子或因子组合的负效应影响,环境因子对幼虾生长的影响程度被削弱.幼虾的体质量生长速度与碱度、pH、K 浓度及(1/2Ca2 )/(1/2Mg2 )的相关性不明显,而与Na /K 显著相关.碱度、pH、K 浓度及(1/2Ca3 )/(1/2Mg2 )对驯化幼虾体质量生长的影响不明显,Na /K 可能是主要影响因子.提高驯化技术水平将有利于幼虾的生长与生存.  相似文献   

15.
The efficiency of ammonium and nitrite oxidation was studied in two trickling filters filled with different plastic media (A, Hydropak®-Folia, Uhde Dortmund, 200 m2 active surface area per m3 volume; B, Bio-Net material, Norddeutsche Seekabelwerke, 260 m2 m?3). Both filters we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under comparable conditions (hydraulic load: of A = 40·2 m3 m?3 day?1; of B = 43·4 m3 m?3 day?1). Ammonium removal efficiency depended on pH value and on initial total ammonium concentration (range investigated: pH = 5·6–7·0; total ammonium concentration = 0·15?1·8 mg litre?1; nitrite concentration = 0·08?1·85 mg litre?1). Ammonium removal efficiency was reduced to almost zero at pH values below 5·6. Medium A was less efficient than medium B at higher pH levels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bove 50% at all times at pH values higher than 6·2, compared to 6·8 in medium A).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ammonium concentra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drastically in both filters (always below 60% at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1·0 mg litre?1). In general, nitrite oxidation efficiency followed a similar trend in both filters indicating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substrate B.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荡以及水体pH变化的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较低,超声波震荡和紫外线照射辅助处理对降解效果没有影响,但当水体pH为10时,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显著提高。研究还对次氯酸钠降解扑草净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扑草净的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