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沿海池塘养殖海蜇,在渤海湾滨州沿海,已成为继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后的又一大亮点。我们经过二三年的反复试验养殖,发现五种外界因素对海蜇生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和推广,研究了海水盐度、温度、pH等生态因子对厚壳贻贝眼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繁育条件.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眼点幼虫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23.5~39.1,最适为27.4~35.3;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8~27℃,最适为21~24℃;对pH值的适宜范围为7.5~9.0,最适为7.8~8.5.掌握了厚壳贻贝眼点幼虫对主要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对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3,12(2):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盐度为20‰时就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水母体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温度设6个梯度组(16℃,20℃,24℃,28℃,32℃、变温),同时对应4级饵料丰度(20℃组设7级),通过测定海蜇水母体日生长率得出海蜇水母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佳有效饵料丰度及变温组的适宜饵料丰度,并在20℃条件下,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Y)与相对饵料丰度(X)的关系式:Y=9.43-2.69(1 X~-),从理论上推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的最大值为9.34%及停止生长(或出现负生长)时的饵料丰度为0.285次/日。实验用逐步逼近方法得到海蜇水母体致死的上限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4.
延迟投饵对匙吻鲟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0.5)℃水温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了延迟投饵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1~2 d投饵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延迟3 d以上投饵,仔鱼成活率显著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仔鱼半致死时间为11日龄,全部死亡时间为17日龄;延迟1 d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延迟2 d以上投饵对仔鱼生长的影响显著。匙吻鲟仔鱼开口摄食期没有混合营养期,从初次开口摄食到饥饿半致死之间的间隔仅4 d。因此,匙吻鲟仔鱼初次投喂的最适时间建议在开口摄食后的2 d之内。  相似文献   

5.
不同环境条件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报道了壳高4.13 mm的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密度、换水量、投饵率条件下的生长、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0.6~4.0万个/m2的密度范围内,在小水泥池(0.9 m×0.6 m×0.6 m),日换水量100~400%条件下,密度0.6万个/m2试验组生长最快,28 d平均体重增长24.4 mg/d,体重日均增长率5.9%,存活率最高,28 d平均存活率95.9%,且换水量达到100%以后,换水量的增大,对幼螺的生长和存活率的提高无明显促进作用.认为合适的条件是:密度0.6万粒/m2或略大于0.6万粒/m2,日换水量100~200%,日投饵率6~7%.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对卤虫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光周期(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下培养河北大清河盐场的卤虫,结果表明:卤虫的摄食率有随着光周期缩短而下降的趋势。大清河盐场的卤虫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6L:18D组的成活率最高。建议在短光周期下培养卤虫。  相似文献   

7.
不同盐度对点斑蓝子鱼幼鱼生长、存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m×5m×1.0m的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了0、5、10、15、20五种盐度(‰)条件下点斑蓝子鱼(Siganusguttatus)幼鱼的养殖试验,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点斑蓝子鱼幼鱼的存活率及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0d养殖,环境盐度5-20苗池鱼苗的存活率为95%~99%,环境盐度为0(淡水)苗池的存活率为65%;各苗池鱼苗的尾增重均值分别为0.36g、0.56g、0.64g、0.65g和0.85g,增重倍率分别为50%、77%、88%、89%和117%;其中,盐度10—20苗池鱼苗的生长率差异不显著,盐度0与20苗池鱼苗的生长率差异显著。结果显示尽管篮子鱼具有广盐性特点,但10—20的培育盐度似乎更适合篮子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盐度因子对卤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卤虫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濒临枯竭,对卤虫高密度人工养殖的要求也就应运而生。而卤虫的生长和存活均受到盐度因子的影响,王睿等发现卤虫的生长和存活受到盐度的影响,证实卤虫的高耐盐性,Browne等人探讨了盐度和温度对卤虫生存和繁殖的联合作用,但他们均没有报道卤虫生长和孵化的最适宜盐度。本文应集约化培养技术研究之需,通过研究,报道盐度对卤虫生长发育及其存活率的影响,为卤虫集约化培养中盐度因子的控制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大盐湖卤虫及休眠卵。2.饵料盐藻(DunaliellA.sp)20%,小球藻(Chlorellasp…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8.9~14.2℃下,在平列糟(长3m,宽0.4m,高0.2m)中采用A、B和C组三种投喂方式驯养刚开口摄食、体质量0.129±0.07g的哲罗鱼(Huchotaimen)苗60d,以探讨驯化方式对哲罗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种群变异系数的影响: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投喂浮游动物3d,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B组以水蚯蚓开121,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C组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结果表明: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3.577±0.78%/d),明显大于A组(3.132±0.87%/d)和B组(3.024±0.91);A、B、C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5.67%、74.87%和84.36%,C组明显大于A、B组;A、B和c组鱼体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21.47%、22.59%和11.32%,实验表明,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是哲罗鱼规模化养殖中合理的驯化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海水比重、温度和底质对青蛤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阐述了海水比重、温度和底质对青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青蛤稚贝在1.010~1.025比重范围内,生活正常,比重越高,生长越快;超过1.025,比重越高,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青蛤适宜生长和存活的温度范围为10~33℃,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存活率也就越高;超过33℃时,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青蛤稚贝适宜底质为砂质和细砂质,纯泥质不适青蛤稚贝生长。  相似文献   

11.
几种生物饵料对海蜇幼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养殖过程中,褶皱臂尾轮虫(Bra chionusplicatilis)、细巧华哲水氵蚤(Sinocalnustenellus)、近亲真宽水氵蚤(Eurytemoraaffinis)、蒙古裸腹水氵蚤(Moinamongolica)和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均可作为幼蜇的饵料,在水温22~25℃,pH8 4~8 8,溶氧4~8mg/L,盐度30±0 5的条件下,培养22d幼蜇日生长率为1 2%~3 2%,成活率为100%。其生长率与试验饵料的种类关系不大,而与投喂密度有关。轮虫的合适密度为0 5×104~1 0×104/L。笔者还根据试验结果,以等生物量法,提出了投喂其它几种生物饵料的参考密度指标。以期为海蜇的人工养殖寻找更加广阔的饵料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历来是我国沿岸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本文综述了营养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重金属、pH、氨氮对海蜇足囊繁殖与横裂生殖以及螅状体与碟状体生存的影响,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结发现:环境因子对海蜇幼体发育影响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环境突变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海蜇碟状体到水母体系统发育过程的研究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海蜇人工养殖的池塘的总面积应>6hm2,进排水条件较好。放养蜇苗的伞径为2~3cm,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4500个/hm2。放养时间为5月中下旬,在7月上中旬可放养二茬苗,捕大留小,但最迟应在9月中旬水温下降至约18℃时捕获完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照、温度及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密闭(盐度25.1,pH 7.9~8.1)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法和纳氏试剂法测定。分析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时,得出体质量(m)与伞径(D)的关系式为:m=0.0003D2-0.0007D+0.0427,r2=0.9913。幼蜇伞径从7 mm到35 mm,其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均随着伞径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分别经回归分析得到曲线:OCR=0.0063D2-0.3531D+6.1533,r2=0.9751和AER=0.4221D2-26.585D+518.83,r2=0.9587。光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别光照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大于黑暗条件(P<0.01)。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0℃和25℃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余各温度间的耗氧率差异均显著(P<0.05);15℃与25℃,20℃与25℃之间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升温至30℃时,幼蜇代谢明显加快,尤其是排氨率上升较快,与其余各温度间的排氨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幼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发现溶氧小于0.45 mg/L时,试验所采用的伞径为15 mm的幼...  相似文献   

15.
福建海区海蜇渔业资源状况及其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福建海区历次海蜇的调查资料,就本海区的海蜇和霞水母的渔业资源状况、群体结构、生长特性等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海蜇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辽东湾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的生长特征。它与鱼虾类的生长特征不同,没有渐近值,到9月10日后个体收缩。我们用高次方程描绘了辽东湾海蜇的一般生长型。根据海蜇的一般生长型,研究了海蜇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黄斑海蜇的生态习性及移殖放流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斑海蜇的螅状体及水母体的生存适宜温度、盐度及营养因子进行研究,以探讨黄斑海蜇移植放流的可行性,水螅体及水母体的存活的下限温度用逐步副近法测得,适宜温度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测得,同时对螅状体设5个营养级别观察其横裂生殖率。结果表明,黄斑海蜇水螅体10℃以下不能存活,30℃是水螅体存活的最适温度。水母体在温度18-30℃、盐度12-30可正常生长。用黄斑海蜇的水母体做为检验海蜇水母体放流效果的标志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 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