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鳗苗及成鳗的运输方法主要有运苗箱运输、塑料箱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等,江苏省鳗鱼运输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较为普遍。现根据各地经验,将尼龙袋充氧运输鳗鱼的技术作一介绍。1.停食为了避免鳗鱼的排泄物在运输过程中污染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除未开食的白仔鳗苗外,黑仔鳗、鳗种及成鳗在包装运输前,必须停食三天,使鳗鱼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完胃内食物,排泄净肠内粪便,以有  相似文献   

2.
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橡皮袋充氧密封运输、塑料桶充气运输和鱼箱充氧运输4种方法,进行了圆口铜鱼的活鱼运输试验,运输成活率在75.0%~100%.在运输过程中对麻醉剂的使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运输后鱼体进行消毒处理,其5 d内的成活率在78.1%~100%.为制定合适的圆口铜鱼活鱼运输方式和开展下一步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宫春光  李凤臣  苏利 《水产科学》2006,25(6):310-311
研究了日本对虾在不同运输方式、装运密度、运输时间下的运输成活率。结果表明:无水运输日本对虾密度在33.3 kg/m2时,3 h以内的运输成活率均在95%以上;无水充氧运输日本对虾密度在33.3 kg/m2时,13 h以内的运输成活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提高活鱼运输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输前的准备活鱼在运输前要停止投饵。通常在运输前对活鱼进行暂养或先行清肠,使其消化道内食物及粪便排空以减少运输中对水体的污染,降低活鱼的代谢率。温水性鱼类如黄花鱼等在夏天只需1小时可完成清肠,冬天一般需要3~5天。运输用水可以选择海水或淡水,但要注意与活鱼原生长环境的水体相一致。如运输淡水活鱼最好采用地下硬水,其具有缓解和平衡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另外运输前装载量的确定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运输的安全系数。如所运输的活鱼体质好、耐缺氧的能力强,运输的距离近、气温低、运输条件较好,装载密度可以适当大些,通常…  相似文献   

5.
以三层聚乙烯鱼苗运输袋内夹一层薄帆布袋为运输容器,于95年10月22—24日,自新疆福海县布伦托海“73公里”处,运输亲鱼20尾到北京市水产科研所,采用汽车和空运的形式,行程3500公里,运输时间25小时30分钟,运输水温10—12℃,运输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6.
鱼类麻醉剂在活鱼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守义 《水产科学》1992,11(10):21-23
随着渔业的发展,活鱼运输问题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活鱼运输包括鱼苗、亲鱼、商品鱼和观赏鱼的运输。以往这些鱼在运输中尤其在远距离、高密度运输中死亡率非常高。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吃到新鲜可口的活鱼,如果鱼在运输过程中死亡会造成  相似文献   

7.
第八章虹鳟精子、卵子和鱼种的运输在虹鳟养殖中经常要运输精子、鱼卵和鱼种。虹鳟卵子的运输,简单易行,极为普遍,但只有掌握运输中的某些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精子运输  相似文献   

8.
曹杰  王琪  梅俊  谢晶 《水产学报》2021,45(7):1034-1042
为探究大菱鲆分别在有水及无水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变化,为大菱鲆的保活运输提供参考。将大菱鲆进行暂养、降温、充氧包装后进行模拟运输,并在运输不同时间段取样,检测大菱鲆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指标。结果显示,模拟运输18 h后,有水运输组和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存活率仍为100%。大菱鲆肌肉中水分含量、粗脂肪、pH、糖原、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酸(AMP)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和肌苷酸(IMP)含量升高。其中,有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38.65%,IMP含量增加了29.1%,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12.83%,IMP含量增加了28.47%。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尿素氮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运输过程后,无水运输组中大菱鲆生理应激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有水运输处理组中的大菱鲆。此外,低温无水运输组大菱鲆肌肉中呈味核苷酸IM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有水运输组,表明低温无水运输增加了大菱鲆呈鲜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鱼肉风味。研究表明,低温无水保活技术在活鱼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青虾耗氧率高、离水存活时间短、虾壳较软易被挤伤或戳伤,如果不能科学收集和运输,极易造成种虾的大量死亡。因此,科学合理地做好青虾种虾收集、运输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对维持青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青虾运输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一、运输运输前,需综合考虑运输数量、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10.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