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益生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1,2 ] 。近年来 ,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益生菌 (Probiotics)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抑制病原微生物 ,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欧美、日本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水产养殖业中 ,益生菌制剂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并已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益生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状况予以系统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1 益生菌浅析1974年Parker…  相似文献   

2.
张美玲  董温昕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24,48(1):019402-019402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导致养殖鱼类疾病频发,其中幼鱼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何保障幼鱼的健康是当前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益生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幼鱼的抗病力、增强幼鱼对营养素的摄取、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已有大量的研究阐述了益生菌在幼鱼生长发育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但相关机制还需深入探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在幼鱼生长发育及抗病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讨论了益生菌在幼鱼养殖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益生菌在水产动物幼体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柳富荣 《齐鲁渔业》2003,20(8):24-2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动物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目前防治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水产品品质,直接威胁到人体的健康。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20世纪60年代益生菌的研究给人类提供了新的希望,从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4.
水产微生态调节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它通过调节肠道的微生态菌群结构,使宿主在微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具有最强抗病力和最佳生长状态。目前水产动物饲料中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弧菌、光合细菌等。本介绍了常用饲用益生菌,分析了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对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出现的问题作了综述,对益生菌的最佳饲喂时机,以及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持益生菌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也作了一系列的说明。将益生菌用于水产饲料添加剂,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安全有效的途径,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是极富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5.
益生元及寡糖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深入,益生元类物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它主要是指寡糖等一些不能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选择性地激活一种或几种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物质。它和益生菌有相似的功效,可以保持动物体内正常微生态区系的平衡,具有防治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由于益生元是一类天然的化学物质,具有益生素等活菌制剂所不能具备的优点,因而日益受到饲料工业和畜牧饲养业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剑 《内陆水产》2000,25(8):22-22
益生菌 (Probiotics)的应用 ,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的高新技术 ,是目前世界上微生物工程技术中综合性最强的新工艺。由于抗生素长期使用不仅引起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产生耐药性 ,降低抗病力 ,而且其残留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所以 ,益生菌的应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微生物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利用微生物制剂调节人体和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防治疾病 ,增进健康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潮。近年来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已被应用 ,如黄永春,王盛伦,黄志明[集美大学学报 ,1999 ,(4)]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多数畜牧业都位于农村地区,这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造成严重问题。目前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主要靠兽医,而在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兽医必须发挥其关键作用。因此,在进行动物疾病防治时,需要对遇到的动物疾病防治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是以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为主。生态防治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上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在这方面的应用较为肤浅,有些仅停留在经验上,对疾病的控制还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药物防治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它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上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是盲目用药,滥用药,不仅增强了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的防治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且使养殖水域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渔产品药物的残留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科学用药已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2)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要求标准,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阶段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话题。因此,做好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来看,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针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的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先进的益生菌制剂来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是针对对目前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益生菌是利用环境或养殖生物体内有益的微生物菌株制成,有促进生长、防止疾病、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和改善水体环境等的作用。吴垠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以绿色健康无毒害为标准的益生菌研究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生产中弧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几种弧菌病及其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并对常见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这4种弧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海水养殖中弧菌病的防治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具有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力强等特点,是世界上养成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鲆鲽类养殖良种。自1992年引进至今,大菱鲆养殖已经发展成为年产量超过6万t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作者综述过去20年里,我国大菱鲆在产业发展、苗种生产、良种选育、养殖模式、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加工与质量控制、养殖经济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并就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大菱鲆和鲆鲽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如何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的感染,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对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进行严格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体中益生菌成为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制,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活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Use of live and dead probiotic cells in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ve and dead probiotic cells on the 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 of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 probiotics were introduced by feeding either in the form of live or dead cells, or supplying live cells to the rearing water in a closed recirculating system. The probiotics treatment enhanced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such as lysozyme activity, migration of neutrophils and plasma bactericidal activity, resulting in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Edwardsiella tarda infection. Especial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ive cells seemed to be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other probiotic treatments such a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ead probiotic cells and supply of live probiotic cells to the rearing wat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biotics treatment is promising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antibiotic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in aquaculture, and the viability of probiotic bacteria is a key factor to induce more potential effect of probiotics used for fish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of shrimp aquacultur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chemicals and antibiotics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to administer probiotics into the rearing system. Three bacterial genera, Bacillus, Vibrio, and Pseudomonas, are commonly administered as probiotics in shrimp aquaculture. Candidate probiotics are species specific and need to b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certain species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Supplementation into feed is more effective in conveying probiotics into animals compared to direct application into rearing systems. Overdosage or prolonged administration of probiotics can induce immunosuppression. A cell-density of 105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per ml is widely recommended. A combination of probiotics results in better outcomes for the host than individual probiotics. Probiotics improve water quality while reducing pathogenic bacteria. Probiotics show positive effects through an improvement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shrimps. Probiotic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important and more common in any organic shrimp farming.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学科发展现状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海平 《福建水产》2011,33(3):48-51
本文简要介绍了福建省水生动物病害发生的种类、流行情况、产生的危害、控制现状与病害防控机构发展现状,对病害控制过程中的病原学研究、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控、病害防控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机制、平台、人才培养、科研规划等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鲆鲽类养殖大国,近年来产业开始由开放式流水工厂化养殖向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转变,但是受病害问题的困扰,产业转型提升受到巨大的制约,为此探讨疾病有效防控方法成为水产界的紧迫任务之一。目前,鱼病防治仍以化学药物防治为主,生态预防、免疫预防的研究与应用刚刚起步,渔用疫苗具有无残留、不会造成耐药性并能保证环境安全等优点而备受业界的关注。本综述分析了鲆鲽类疫苗的研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预测,以期为鲆鲽类养殖技术的转型提升,也为工业化养殖建立一条安全、高效的鱼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斜带石斑鱼消化道乳酸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存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研究了MM1和MM4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及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MM1和MM4均在培养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似,pH4.0和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存活的影响较小,而pH2.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影响较大,经2h处理后两者的存活数即下降到105CFU/mL,经4h处理后的存活数低于5.0×103CFU/mL。MM1和MM4对含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均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含中低浓度胆盐(0.1%~0.3%)的人工肠液对2株菌的存活影响很小,处理3h后2株菌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7CFU/mL以上;高浓度胆盐(0.5%~0.7%)处理3h后2株菌的存活数明显下降,但活菌数仍维持在105CFU/mL以上。MM1和MM4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60℃处理30min二者存活数在107CFU/mL以上;80℃处理30min二者存活数在106CFU/mL以上。结论认为,2株乳酸菌具有生长速度快、抑菌能力强、对胃肠道环境和高温耐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具有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7,31(4):478-486
为了解壳聚糖和益生菌刺激和增强免疫应答的可能作用,本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5%、1.0%的壳聚糖,0.1%、0.2%、0.4%的益生菌,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壳聚糖与益生菌的混合物,在室内水泥池中喂养暗纹东方鲀(3.15±0.05)g 2个月,根据抗菌活力筛选出免疫增强饲料组(0.2%壳聚糖,0.1%、益生菌,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测定免疫功能。结果表明,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仅提高头肾T淋巴细胞转化,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显著增强头肾T、B淋巴细胞转化和脾脏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分泌的IgM。筛选出的四种免疫增强饲料均能使头肾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分泌的IgM显著增加。无论是脾脏B淋巴细胞还是头肾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所分泌的IFN-α都不同程度地受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