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鲍鱼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期是历时最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饲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左右人工育苗的效果。在稚鲍培育前期,即采苗板培育阶段,底栖硅藻饵料如不能满足,则往往导致稚鲍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单位水面出苗量不高。特别是当稚鲍进入壳长3-5毫米以后,由于摄食能力的增强,如果继续使用采苗板方式培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后期面盘幼虫不同采苗密度、不同底栖硅藻与稚鲍不同培育密度,对鲍苗的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认为最佳采苗密度应为2万个/m2后期面盘幼虫;当地底栖硅藻混合种的饵料效果优于纯种,剥离后稚鲍的培育密度不直超过4000粒/m2。在640m2水面中有出壳长1.2~1.5cm鲍苗201.6万粒,平均出苗量3150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课题在皱纹盘鲍不同育苗密度、不同饵料对育苗效果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技术工艺包括克隆的扩增培养、采苗及幼苗培育3部分。从生产应用的角度总结并探讨了海带克隆育苗工艺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鱼、虾、贝类育苗中,饵料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而饵料室设计的好坏又直接影响饵料生物的培养,特别表现在防污染,采光、操作方便与否等几方面。现就对于饵料室设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青蛤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在借鉴泥蚶生产性育苗技术基础上,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平均每平方千米获利15 089元。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扇贝人工养殖,一九七九年我厂利用海带育苗室的育苗池进行浅水培育扇贝苗试验,获得成功.在100立方水体中育出0.8~1毫米稚贝700万个,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70,000个.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育苗的方法与结果(一)饵料培养利用育苗室光线较强的十五个池子做饵料培养.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藻和扁藻两种.培养时利用室外竹帘和布帘把光照控制在  相似文献   

7.
在海参繁育及养殖中,生物饵料的培养必不可少。生物饵料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且养殖动物喜食、容易消化吸收。黄河三角洲海参的育苗一般采用常温育苗技术,培育生物饵料从4月上旬开始进行,一般需要培育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盐藻。  相似文献   

8.
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鲍鱼人工育苗以往采用波纹板作为采苗器,往往由于底栖硅藻繁殖慢,饵料供应不足,出现严重脱苗现象。1994年笔者采用薄膜作为采苗器,通过试验比较取得较理想效果,从而使薄膜采苗器得以推广应用,保证鲍鱼人工育苗规模化生产,至1998年福建省东山县通过采用薄膜采苗器培育2cm以上鲍鱼苗达2亿粒。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池子8个,对照组池子4个,规格为4×6×lin32采苗器的制作:试验组分为A1、A2、B1、B2组,A组的采苗器为厚2mm的乳白色聚乙烯薄膜(1×1m2,对照组分为C1、C2组,采苗器为聚…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育苗或海区采苗所得到的稚贝个体甚小,必须经过中间育成。将其培养到一定规格才能用于增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