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养殖水温对前鳍高原鳅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长(8.72±0.55)mm,初始体重(0.081 4±0.002 7)g的30日龄前鳍高原鳅幼鱼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8、13、18、23和28℃五个温度梯度,进行为期30天的培育。结果显示,8、13、18℃组之间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当水温超过18℃后,存活率逐渐下降,采用二次方程回归拟合了温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y=-0.16x2+3.893x+75.786,R2=0.964 2),最适生存水温为12.17℃。在生长方面,幼鱼的生长随温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变化。温度在8~18℃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前鳍高原鳅幼鱼终末体长、终末体重增长均在逐渐增大;温度在18~28℃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前鳍高原鳅幼鱼终末体长、终末体重增长均在逐渐减小。对日增重、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与温度分别进行了二次方程回归拟合,得到的最快生长水温为(16.57±0.51)℃,与最高存活水温相差近4℃。初步判定,前鳍高原鳅幼鱼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12.17~16.57℃。  相似文献   

2.
大宁河红尾副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龄共5个龄组组成,体重体长关系为W=1.95×10-4L2.309,耳石直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63.24R+9.03,生长方程为Lt=222.708[1-e-0.092(t+2.162)];Wt=51.399[1-e-0.092(t+2.162)]2.309。结果表明:红尾副鳅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6.97龄,7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3.
大宁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上游巫山段支流大宁河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为对象,研究其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第二性征明显,雌雄易于区分。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09∶1,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2龄。精巢1对,成熟系数为0.05~1.30;卵巢1个,成熟系数为1.10~48.23,雌雄的成熟系数曲线均为双峰型。雌性绝对繁殖力为1 080~4 040粒,平均2 865粒。相对生殖力F/OW为198.49~941.68粒/g,平均690.97粒/g。相对生殖力F/L为14.21~53.16粒/mm,平均41.10粒/mm。卵径分布曲线亦为双峰型,卵径0.2~1.1 mm,平均卵径0.66 mm。贝氏高原鳅具有一年繁殖两次、精巢长期具有成熟精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分析了金沙江流域160尾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的生长性状、繁殖力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由1~8龄个体组成,以2~5龄个体为主,占比为78.1%;雌雄个体比例为1∶1.29。雌雄个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67.8 mm与72.7 mm,平均体重分别为4.13 g与4.30 g,雌雄个体间的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秀丽高原鳅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0.014 9L2.811,(R2=0.89,r=0.864 7)。雌雄个体的Fulton和Clark肥满度分别为1.13与1.02,1.15与0.84,但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位于825~4 500粒/尾之间,平均1 815粒/尾。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与10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占鲜重)为13.6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4.2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氨基酸评分中,色氨酸分值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通过干法受精获得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受精卵,并观察了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昌高原鳅受精卵遇水产生强粘性,胚胎发育共经历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前共7个阶段,在水温(22±0.5)℃情况下,受精卵经历78 h孵出首尾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13±0.12)mm,受精后93 h,50%仔鱼出膜,刚出膜仔鱼多沉在水底,偶尔作间隙性冲游。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过程与其它鳅科鱼类基本相似,但其发育历程也具有种的特点,胚胎发育历时较长,孵出时器官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黄河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扩增出560 bp的片断序列在39个个体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共界定了10个单倍型。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度较高,为0.861,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 19。AMOVA分析显示,96.52%的分子差异位于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和系统发育树都表明,3个地理群体之间尚未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建议将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2015年全年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主要分布流域漾弓江上游鹤庆段开展水质调查,对洗马池、白龙潭、清水河、寺庄龙潭、美龙潭、西龙潭、人工驯养池及驯养池水源8个监测点的水温(T)、pH、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7个指标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采样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人工驯养池和自然栖息地水质差异。结果显示:驯养池与自然栖息地部分水质指标差异显著;自然栖息地中,清水河夏季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TN,其余监测点各季节水质均满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驯养池夏季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污染物为TN。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 结合生物学测量数据, 利用函数拟合求得生长方程, 并解剖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对采自西藏哲古措的 1616 尾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开展了年龄、生长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发现, 所采集的异尾高原鳅年龄分布为 1~6 龄, 高龄个体较少。体长为 3.47~14.30 cm, 体重为 0.40~28.70 g, 生长特性符合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 Lt=13.891[1?e?0.168(t+2.895)](R2 =0.940); Wt=28.179[1?e?0.168(t+2.895)] 3.0115(R2 =0.991)。拐点年龄为 3.65, 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 9.26 cm、8.31 g。异尾高原鳅雌雄性比为 1∶3.01, χ2 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差异极显著(P<0.01)。Fulton 肥满度雄体平均为 1.07, 雌体平均为 1.03; Clark 肥满度雄体平均为 0.88, 雌体平均为 0.76。 异尾高原鳅 1 冬龄达到性成熟。雄性群体成熟系数为 1.57%, 雌性群体为 2.37%。绝对繁殖力为 1040~10176 粒/尾, 平均为 4397 粒/尾。研究结果, 哲古措异尾高原鳅年龄结构简单且低龄化, 生长缓慢, 肥满度低, 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系数低, 可能是受哲古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可为高原鳅属鱼类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 并为藏南内流湖泊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的形态特性、生长、食性及繁殖习性等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经观测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雌性体长7.8cm(6.0g),雄性体长9.0cm(8.2g)达性成熟。繁殖时间5-7月,平均绝对怀卵量20096粒/尾。食性以钩虾为主,其次是摇蚊幼虫。本文还对新疆不同水域新疆高原鳅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就赛里木湖水域环境对新疆高原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91尾西溪高原鳅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体长范围为4.8~12.9cm,体重范围为1.59~26.92g;体长与耳石大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年龄可分为4个龄组,以2龄和3龄个体占绝大多数.脊椎骨是鉴定西溪高原鳅年龄的理想材料,而耳石不适合于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1.
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是怒江上游鱼类的优势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裂腹鱼类,分析其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对种群资源现状及保护有重要意义。2019年3-5月和9-11月,在西藏自治区怒江干流八宿至那曲江段设置7个采样点,共计采集热裸裂尻鱼245尾,以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初步探讨怒江上游热裸裂尻鱼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所采集热裸裂尻鱼体长为3.1~35.5 cm,体重为1.28~504.42 g。体长(L)与微耳石半径(r)长轴呈正相关,其表达式为:L=22.537r-5.469(R2=0.9518,n=229)。体长(L)与体重(W)表达式为:W=2×10-5L2.8833(R2=0.9915,n=229),生长系数k值为0.099,生长指标φ为4.22,生长指数b为2.8833,拐点年龄ti为11.62龄,拐点体长Li为26.74 cm,拐点体重Wi为260.4g,表明热裸裂尻鱼为异速缓慢生长类型。样本中共发现1...  相似文献   

12.
以2017年5 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 L2.8644(R2=0.989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699.571-e-0.0615(t+0.842 9),W t=2 816.821-e-0.0615(t+0.842 9)2.8644,生长系数k为0.061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 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 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 i为823.42 g。  相似文献   

13.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4.
西江广东鲂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鳞片、脊椎骨和背鳍条三种材料对肇庆自然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的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东鲂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龄三种材料鉴定结果较吻合,5~7龄用脊椎骨鉴定较合适;广东鲂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7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渔获物中3、4龄鱼居多,说明目前捕捞强度过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 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 +、2 +、3 +、4 +、5 +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拟了大麻哈鱼不同性成熟年龄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参数。残差平方和分析( ARSS)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以及不同性成熟年龄组( 2 +,3 +)间的生长差异显著。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了绥芬河大麻哈鱼的性成熟概率曲线,结果显示大麻哈鱼雌性个体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 L 50 )比雄性大,ARS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雌、雄个体的性成熟概率差异极其显著。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的平均叉长有减小的趋势,且出现低龄( 1 +龄)个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鱼类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可为评价天然水体野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鳞片是低龄鱼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由于营养不足和水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鱼出现年轮被机体重吸收、鳞片生长明显慢于机体生长的现象,导致用鳞片鉴定年龄的准确性明显降低。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集于乌江上游总溪河的113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为材料,对比臀鳞、脊椎骨、鳃盖骨和微耳石材料并鉴定年轮,研究其年龄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体长和体重在雌雄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体重(W;g)和体长(L;mm)拟合关系式为 W=0.00002L2.9511(R2=0.9543,n =113);对比选择臀鳞鉴定年龄、测量鳞径,并建立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Lt =598.39[1-e -0.0929(t +3.3636)]和 Wt =3134.65[1-e -0.0929(t +3.3636)]2.9511。采集的四川裂腹鱼群体由1~4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标本总数的57.5%,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8.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95.62 mm 和924.39 g。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年在乌江思南江段采集454尾(雌性298尾,雄性109尾,性别不辨47尾)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以鳞片作为材料对年龄进行鉴定,利用软件FISAT-II处理体长与年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泉水鱼鳞片为圆鳞,年轮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型与普通疏密型;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以2~3龄为主;1~4龄,体长增长率为47.4%,雌性体长增长率达50.4%,雄性体长增长率为35.0%,体重增长率为438.5%,雌性体重增长率为485.1%,雄性体重增长率为275.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2×10-6L3.4784(R2=0.8824),雌鱼为:W=3×10-6L3.4002(R2=0.8505),雄鱼为:W=2×10-5L3.019(R2=0.8112);体长(L)和鳞径(S)呈幂函数相关:L=92.597S0.5458;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278.10 mm,生长系数k=0.22,t0=-1.80;雌鱼各参数为:L∞=355.01 mm,k=0.14,t0=-2.38;雄鱼各参数为:L∞=224.04 mm,k=0.32,t0=-1.72,雄鱼达到渐进体长的速度比雌鱼要快得多;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生长加速度始终为负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拐点,拐点年龄ti=3.87,拐点体长Li=198.22 mm,拐点体重Wi=195.59 g。结合泉水鱼生长拐点年龄和性成熟年龄,为保护乌江思南泉水鱼资源,建议以180 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乌江思林库区泉水鱼的年龄和生长特性,为其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2014年在乌江思林库区大乌江、文家店采集泉水鱼246尾,研究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泉水鱼体长74.00~214.00mm、体重7.40~277.70g,构成年龄为1~3龄、2龄个体为主(占62.6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10-5 L3.086(r2=0.973),表明泉水鱼属于匀速增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46.23[1-e-0.77(t-0.54)]和Wt=479.41[1-e-0.77(t-0.54)]3.086,渐进体长246.23mm,生长系数0.77,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0.54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00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66.27mm和142.71g。为保护泉水鱼资源,捕捞规格应该高于拐点年龄时的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