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并有显著差异;尖裸鲤仔鱼的平均全长和全长增长倍数也高于其他各组,但存活率较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低,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雅鲁藏布江中游6种裂腹鱼(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和异齿裂腹鱼S.o'connori)的心肌、肌肉、肝脏、肾脏和晶状体5种组织的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和种间差异性。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由LDH-A、LDH-B和LDH-B1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6、13和9条酶带;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由LDH-A、LDH-B和LDH-C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9和6条酶带;异齿裂腹鱼由LDH-A和LDH-B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检测到6条酶带。根据酶谱特征对其生物演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尖裸鲤和拉萨裸裂尻鱼特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双须叶须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特化程度最低,与形态学特征所划分的三个类群吻合。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07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江段共监测274船次,统计渔获物3884.5 kg,生物学测定4174尾鱼,共采集鱼类23种,隶属于3目、5科、17属。主要经济鱼类有拉萨裸裂尻、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黑斑原鮡等7种,占渔获物重量的99%以上。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下降明显,外来物种入侵加速的演变趋势,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江段设9处采样点,其中干流7个,支流2个,采用定置刺网、地笼和肩背式电捕三种捕捞方式,调查了该江段的渔业资源。结果表明:(1)在调查水域共采集到渔获物14种,其中土著种类9种,主要由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科鱼类等3大类组成,外来鱼类5种,即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和黄?Hyeleotris swinhonisps;(2)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分布范围较广,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和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分布较窄;(3)加查峡谷上下和峡谷内江段的渔获物种类有所不同,峡谷上江段鱼类种类最为丰富,且外来鱼类仅发现于峡谷上干流泽当江段;(4)调查水域干流主要分布有大个体的鱼类,支流主要分布小个体的鱼类,如拉萨裸裂尻鱼的幼鱼和小型鱼类高原鳅类,因此,桑日曲和沃卡河等支流不适合作为雅鲁藏布江干流桑日至加查江段鱼类的替代生境;(5)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拉萨裸裂尻鱼和拉孜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为调查水域中的优势种。本文首次调查了藏木水电站建成后加查峡谷及其上下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为分析加查峡谷桑日至加查江段梯级电站建成后对雅鲁藏布江中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5年5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朗县段水域开展鱼类调查,发现了1种疑似为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自然杂交种群体。形态学研究显示,该种的吻、口部、下颌、须等头部上的形态特征居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之间,并明显区别于双亲,且群体中个体的头部形态稳定一致,均具有典型的中间型特征,个体间没有明显差异。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分析显示,在杂交种群体共15个样本中,有4个与拉萨裂腹鱼为同源,其余11个与异齿裂腹鱼为同源,各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即杂交种群体中既有属于拉萨裂腹鱼遗传基因的个体,也有属于异齿裂腹的遗传基因的个体。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等自然水域中能够自由杂交而产生后代,且两者都可以互为父母本,但以异齿裂腹鱼为母本产生的杂交种在群体中占多数,推测特殊的生态环境可能促使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自然水域中容易杂交。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裸鲤与鲤、鲫、草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凯 《淡水渔业》2001,31(5):49-51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 4种鲤科鱼类 ,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鲤亚科 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 ,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 (0 876 9、 0 7145、 0 6 930 )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 (0 4718、 0 5 2 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又叫杨氏裸裂尻鱼、土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自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水体中,为我国特有的高原性鱼类,也是西藏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其生长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等特点,资源一但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针对裂腹鱼种类繁多、种间形态学差异不明显的特点,利用分子标记对高原裂腹鱼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具有重要价值。对采集的60尾高原裂腹鱼进行了COⅠ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定,并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鱼种鉴定;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实验鱼进行群系划分;通过DNASP软件分析比较实验鱼COⅠ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变异;依据MEGA 6.0的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实验鱼的种内遗传距离和种间遗传距离,并对COⅠ和16S rRNA基因在高原裂腹鱼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包含3属、5种裂腹鱼,分别为尖裸鲤属的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裸鲤属的软刺裸鲤(Gymnocypris dobula)、裂腹鱼属的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在COⅠ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5种高原裂腹鱼均形成独立的一支,而16S rRNA基因不能准确地对裂腹鱼属的3个鱼种实现区分。研究显示,5种高原裂腹鱼COⅠ基因核苷酸的变异水平(Pi)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均高于16S rRNA基因;COⅠ基因计算得到实验鱼种间遗传距离和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25和0.002,种内和种间的最大遗传差异约为13倍;16S rRNA基因得出结果为0.026和0.005,而种内和种间的最大遗传差异约为6倍。综合COⅠ和16S rRNA基因能有效鉴定高原裂腹鱼物种,而在单个基因的选择上,COⅠ基因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与鲤、鲫、草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淡水渔业》2001,31(5):49-51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4 种鲤科鱼类,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 A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鲤亚科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0.8769、0.7145、0.6930)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0.4718、0.52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