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其中4年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共6种重金属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历次调查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Cd、Cu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余4种重金属指标空间分布差异不大,在表层沉积物中,As、Pb、Zn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而Cu、Hg、Cd较低;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PbHgCdCuZn,其中As、Pb和Hg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2012年5—10月对武鸣县混养鱼塘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Cu、Zn含量进行测定,并检测了水体理化指标;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Cu、Zn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33—78.11μg/L和22.99—95.78μg/L,均低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GB3838—2002);沉积物中的含量均远高于水中的含量,且超出相应的土壤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6.4、8.6倍;地积累指数(Igeo )介于2—3,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40 )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评价均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年3月、5月、8月、11月表层沉积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双岛湾附近人工鱼礁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全部测站Cu、Zn、Pb、Cd、Hg、As的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2)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较为规律,除Hg含量站间差异不明显外,鱼礁区内站点的Cu、Zn、Pb、Cd、As重金属含量低于周边海域;(3)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月际变化比较明显,以8月最高、3月最低;(4)双岛湾附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低级,且总体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相似文献   

5.
据2014年5月和8月福建安海湾9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海水、水中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等5种重金属和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评价湾内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分布从湾顶往湾内和湾口逐渐降低,以湾顶值最高;水中悬浮物Cu、Pb、Zn、As、Hg含量以AH5站最高,Cd含量以AH6站最高,并向周边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含量从AH5站向湾内及湾口逐渐降低。部分站位海水和沉积物中Cu、Zn含量相对偏高,Pb、Cd、As、Hg含量均符合海水及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第一类要求。安海湾海域不同介质中悬浮物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次之,海水的含量最低。水中悬浮物8月含量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远大于5月,以AH5站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和Hg;表层沉积物以AH1、AH5站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稍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Hg次之。安海湾海域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陆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成为主要来源,本研究为安海湾海域生态环境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海水中Cu、Cd、As含量在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波动,部分站位Pb、Zn、Hg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北部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略高,各季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稳定,海水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戴河口以北的近岸海域,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Pb>Zn,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多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污染特征,采集了29个表层沉积物站点并测定了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主成分、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同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南四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As、Hg、Pb、Cr、Cd、Cu、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41、0.048、25.69、71.10、0.22、30.14、87.55、35.33mg/kg,其中As、Hg、Pb、Cd均超过环境背景值,在空间上表现出上级湖高,下级湖低的分布特征;(2)相关性分析、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显示,Pb、Cr、Cu、Zn、Ni具有同源性,为自然源元素;As和Cr具有同源性,为人为源元素;Hg元素主要来源与其他几种重金属不同,受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③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Hg>Cd>As>Pb>Cr>Zn>Ni>Cu,Hg、Cd、As、Pb已处于无污染-中度污染程度,而其它元素无污染。④潜在生态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单项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Hg>Cd>As>Pb>Ni>Cu>Zn>Cr,Hg、Cd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为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它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综合分析可见,Hg、Cd、As、Pb为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各湖区沉积物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昭阳湖。  相似文献   

8.
乳山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对乳山湾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调查结果,对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除5月的Hg、As平均含量略低于8月外,其他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5月高于8月。在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大,除5月1号测站外,污染指数超过1.0。水平分布除Cd为湾口处含量较低外,其他重金属基本呈湾口和湾底含量较高的分布趋势。单个重金属潜在危害系数表明,Cd的E值大于其他重金属的E;值,其他重金属的E值均小于Hakanson所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的轻微危害程度的划分标准,表明重金属对乳山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元素主要是Cd,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Zn。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升高幅度最大。从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两次RI调查均值小于150,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
研究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评价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2016年12月,在阿哈水库设置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20cm柱状沉积物,按5cm分层取样,检测分析铜(Cu)、锌(Zn)、镉(Cd)、铅(Pb)、铬(Cr)、镍(Ni)6种毒性重金属,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水平方向,沉积物中Cu、Cr和Pb含量库心最高,Zn和Cd含量南郊水厂取水口最高,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含量在金钟河和游鱼河入库口都相对较低。垂直方向上,南郊水厂取水口和库心采样点Cr、Pb、Cu、Ni、Zn、Cd 6种重金属峰值均出现在10~15cm处。Zn、Cu和Pb平均含量都超过背景值,Cd富集系数最高,污染最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Pb、Ni、Zn、Cr,Cd是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因子。阿哈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总体上存在轻微的生态风险及处于轻微的污染状态,南郊水厂取水口较高的生态风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为珠江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1月和4月对珠江口水域1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2次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d、Cu、Pb、Zn、Ni)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r、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0.80、58.73、80.01、191.57 mg/kg,均高于国家标准(GB 18668-2002)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但未超过第二类标准值;Ni的平均含量为51.89 mg/kg。6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站位的含量高于东部站位。评价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域的沉积物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Cd是目前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污染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