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基础环境因子和控制因子等各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轮虫增殖率。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宜繁殖条件:最适pH值7~8,最适温度35℃,最适盐度18‰,比重1.016,光照4 400~10 000lx,溶氧1.5mg/L以上。轮虫接种密度以1个/mL为宜,池中轮虫繁殖密度以100个/mL为宜。提倡用光合细菌+扁藻投喂轮虫,慎用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在适宜条件下,经10d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由原来的1个/mL增殖到1 500~2 000个/mL。  相似文献   

2.
以单体培养、群体累积试验2种方法,研究了盐度突降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休眠卵形成的影响,旨在为褶皱臂尾轮虫及其休眠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2以下难以存活;生活在盐度20以上海水中的褶皱臂尾轮虫,盐度突降到4以上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大幅度降低盐度可促进休眠卵的形成,最佳降盐幅度为从正常培养时的20以上降至6.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批量培育法研究了在面包酵母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包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是有营养缺陷的.在面包酵母悬浮液中,当添加维生素A为0.02~5.00 μg/ml时,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轮虫的种群增殖率R值也增大.以添加5.00μg/ml为最佳,第4天的R值达0.75,是对照组的5.6倍.添加维生素D0.005~0.20 μg/ml对轮虫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以添加0.05μg/ml为最佳,第7天的R值为0.407,是对照组的2.7倍.添加维生素E0.001~0.01 μg/ml和添加维生素K0.01~0.10 μg/ml时,第4天的R值与对照组无差异.另外大规模生产培育褶皱臂尾轮虫时,适当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优于不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对照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聚维酮碘在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中消毒时的最适添加量,采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于轮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维酮碘(药品浓度)1 mg/L的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种群增长、繁殖、带卵率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鲀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鲀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鲀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Du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苯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Du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Du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 种半咸水的滤食性浮游动物,作为鱼、虾类幼体的 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 效果均优于其它饵料,而且适应力强,生长快,繁 殖迅速,培养成本低,极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利 用。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是水产养殖鱼、虾 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 褶皱臂尾轮虫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的环境条 件要求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理需求相一致,否则培 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将会增殖不良、密度低、营养价 值低、甚至逐渐死亡。针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以 及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从光照、通气、饵料浓度 等几种环境条件因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进 行了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大规模培养中提高褶皱臂 尾轮虫的增殖速度和增殖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充气、以面包酵母为饵料、盐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海水中,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和自然海水稀释的海水培养褶皱臂轮虫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粗盐配制的;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最大密度能达1710个/ml。不同营养强化剂中,绿色巴夫藻、扁藻以及胶囊肝油 蛋黄的效果较好。添加剂4ppm氯霉素时,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用酵母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ml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ml以上较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投饵量为1.5 g/(106·d)时.不适于500个/ml以上接种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继续高至1000个/ml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 0 g/(106·d)以下.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ml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pH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和休眠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pH3.5~11.5(间隔1.0)之间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动态及休眠卵的形成。结果表明,该轮虫在pH5.5~10.5为正增长,pH7.5时种群增长趋势最好;pH4.5时为负增长;pH3.5和11.5分别是该轮虫存活下限和上限。pH对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皆具极显著影响。7.5是该种轮虫休眠卵规模化生产的最佳pH值,此时休眠卵的产量和藻类食物的形成效率最大,分别为(132567±20264)/(20ml·6d)和(11.05±1.69)/(6×106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