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营养元素和pH对若夫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夫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的营养方式(自养、混养、异养),不同的氮源、磷(P)质量浓度和pH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夫小球藻在混合营养方式下藻体质量浓度及油脂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自养与异养方式,以蔗糖为碳源的混合营养方式下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最高(3.14g·L^-1),分别是自养和异养的4.6和5.0倍.以尿素为氮源时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最高(0.79 g·L^-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P质量浓度能提高若夫小球藻总脂质量浓度,其最适P质量浓度为7.0 ~ 14.0 mg·L^-1.人为改变培养液的pH对若夫小球藻细胞生长影响较大,若夫小球藻能够在pH4.5 ~9.5范围内生长,超出此范围时细胞很快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2.
营养方式对小球藻生长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对小球藻Chlorellasp.2003ZGH023进行光合自养、混合营养高碳、混合营养低碳和异养低碳培养,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小球藻生长及细胞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碳源,可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其中异养低碳组细胞密度可达54.73×106cell/ml,生物量6.86 g(dw)/L,且混合营养和异养小球藻细胞体积变大。在细胞营养组成上,与自养小球藻细胞相比,异养培养的小球藻细胞内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光合自养组、混合营养高碳组、混合营养低碳组和异养组小球藻细胞粗蛋白含量分别是41.88%±0.14%、24.60%±0.07%、21.93%±0.13%和12.91%±0.35%。不同营养方式下小球藻的氨基酸总量变化与其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光合自养组>混合营养高碳组>混合营养低碳组>异养组。小球藻总脂肪含量最高的为混合营养高碳组(15.32%±1.58%)和异养低碳组(14.15%±0.93%),显著高于混合营养低碳组(12.35%±0.25%)和光合自养组(10.04%±0.39%)。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会随着营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光合自养组小球藻...  相似文献   

3.
对细胞融合技术获得的1株新型融合微藻(Tetraselmis sp.-1)进行摇瓶混合培养,并分析光照强度对该培养条件下融合微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融合微藻的生长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融合微藻生长速率为0. 576 g/(L*d),是自养培养的7.38倍;2)在光照强度为3 000 lx混合培养时,葡萄糖消耗速率达最大值3 g/(L*d);3)在光照强度为2 000 lx混合培养时,藻细胞密度最大,为2.60 g/L,以葡萄糖计算的基质得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融合微藻叶绿素a含量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5) 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光照对NH4+的同化为正影响,融合微藻氮含量和CC/CN分别为5.68和6.06,均介于自养培养与异养培养之间.  相似文献   

4.
南极冰藻绿藻B-7的异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在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时采得南极海水水样和海冰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南极冰藻绿藻B 7,通过单因子试验及L25(56)正交试验表对其进行异养培养条件研究,并采用全量凯氏定氮法及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生化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异养培养条件下,绿藻B 7的生长速率约为自养条件下的2倍。绿藻B 7异养培养最适有机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绿藻B 7的最佳异养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培养液起始pH值6~8,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20%。与自养条件相比,异养绿藻B 7细胞内生化组成有所变化:蛋白质含量升高,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含量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维持不变或有所上升。研究说明,通过异养培养可有效地提高绿藻B 7的藻体最终收获量,且异养条件下绿藻B 7的营养价值不低于自养绿藻B 7。在我国北方寒冷季节,可以利用异养培养方式大规模培养南极绿藻B 7,为育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相似文献   

5.
富油能源微藻斜生栅藻异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微藻原料的富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物量,以BG11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碳(C)、氮(N)、磷(P)等3种营养盐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异养培养斜生栅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3种营养盐最佳水平组合为: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NaNO3质量浓度为2.0 g/L、K2HPO4.3H2O质量浓度为0.15 g/L。富油斜生栅藻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稳定期最大生物量(A680)可达10.276,可作为后续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 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 FO 组和 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 DHA 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 DHA/EPA 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 DHA 含量和 DHA/EPA 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FO组和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DHA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DHA/EPA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DHA含量和DHA/EPA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波纹巴非蛤的形态分析与营养成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的形态性状、出肉率及蛤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综合评价了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的出肉率达35.73%;蛤肉中蛋白质占鲜质量的12.8%;18种氨基酸总量约占干质量的46.21%,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的34.67%,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94%;牛磺酸(Tau)的质量分数较高,占干质量的3.03%;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1.9%,C22:6(DHA)和C20:5(EPA)共占32.8%;矿物质丰富,尤其是钾(K)元素的质量分数高达3.407mg·g-1。  相似文献   

9.
西藏拟溞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西藏纳木卡错并驯养于稀释海水(盐度20)中的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一般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淡水裸腹溞(Moina spp.)、日本虎斑猛水蚤(Tigiopus japo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藏拟溞的氨基酸和组成与上述饵料生物基本相似,18种氨基酸占蛋白质含量的69.68%,其中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上述饵料生物,蛋氨酸的含量最高,达3.64%,完全能满足鱼虾生长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西藏拟溞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6:3、C18:1ω9、C18:2ω6和C18: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58%,C18:2ω6和C18:3ω3含量分别达到9.97%和26.52%.EPA(C20:5ω3)和AA(C20:4ω6)的含量分别为1.41%和0.63%.从营养成分的角度进行评价,西藏拟溞经一定的营养强化后将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海淡水仔稚鱼虾的活饵料.[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46-451]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中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最适碳源及添加量,试验选取葡萄糖、蔗糖、糖蜜3种碳源按碳(C)与氮(N)比(C/ N)为20:1添加,再按日投饲量的0%、25%、50%、75%和100%添加蔗糖,以期获得其最适添加量。结果显示,添加3种不同糖作为碳源均可以显著提高斑节对虾的特定生长率(P ﹤0.05),而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斑节对虾的成活率(P ﹤0.05);与其他组相比,添加75%的蔗糖组可以显著提高斑节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 ﹤0.05),促进异养细菌和浮游植物的繁殖,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氮(NO2-N)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较低,过多的添加蔗糖却会起到反作用。结果表明添加75%的蔗糖最适合生物絮团在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形成,并促进斑节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海洋红酵母菌(Rhodotorula sp.)RH1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通过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和硫酸镁(MgSO4)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RH1菌株的最优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1,酵母膏15 g.L-1,葡萄糖20 g.L-1,MgSO40.2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0.25 g.L-1,氯化钠(NaCl)10 g.L-1。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 5.0,摇瓶装液量8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28℃,经48 h培养,菌量可达10.46×108cfu.mL-1,比优化条件前提高23.9%。还进行了RH1菌株25 L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在接种量为8%、初始pH 5.0、搅拌速率350~400 r.min-1、通气量9 L.min-1、温度28℃的条件下,经28 h的培养,菌量可达33.6×108cfu.mL-1。预计通过连续补料的方式进行培养,有望进一步提高菌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经过条件优化,试样用10 mL乙腈提取3次,并在体系中添加盐酸羟胺、对甲苯磺酸等提高提取效率,提取液经对丙磺酸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按V(乙腈):V(乙酸铵,1 mol·L-1)=1:1洗脱,采用Thermo Hyper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和0.2%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扫描模式。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及代谢物(天青A、天青B、天青C)在0.50-100.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在10 min内实现分离,3个加标水平(2 μg·kg-1、4 μg·kg-1、10 μg·kg-1)的平均回收率为74.23%-94.40%(n=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3%-10.28%,检测限(LOD)为0.40~0.60 μg·kg-1,定量限(LOQ)为2.00 μg·kg-1。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易于推广应用,可作为快速测定水产品中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细胞融合法构建EPA和DHA高产异养藻株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富含EPA和DHA的自养微藻绿色巴夫藻和生长迅速的异养微藻四鞭藻相融合,并筛选出兼养的融合藻株,融合藻株的聪 脂,EPA,DHA和EPA/DHA等各指标均比异养亲本四鞭藻有较大提高,在兼养条件下生长速率高于亲本微藻,脂肪酸组成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在异养条件下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一溴联苯醚(BDE3)(1 μg·L-1、10 μg·L-1和100 μg·L-1)胁迫1 d、3 d、7d和15 d且清洁海水释放3 d和7 d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和内脏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谷胱甘肽(GSH)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DE3胁迫后低浓度组翡翠贻贝两组织SOD活性均受到诱导(P〈0.01),诱导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中、高浓度组外套膜对BDE3响应比内脏团灵敏;BDE3对翡翠贻贝外套膜b(MDA)的影响总体呈诱导后抑制趋势,对内脏团b(MDA)的影响表现抑制-诱导反复变化,其中低浓度组第3天时诱导率最高(26.04%),高浓度组第7天时抑制率最高(14.92%);翡翠贻贝外套膜w(GSH)在(BDE3)迫下,低浓度组一直被诱导(P〈0.01),中、高浓度组总体呈诱导后抑制作用,内脏团中高浓度组w(GSH)胁迫第1天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暴露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w(GSH)显著增加(P〈0.01),中、高浓度组出现诱导抑制的不规律变化。释放阶段结束后仅个别浓度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类加工品中12种杂环胺类化合物(HAAs)的分析方法。经过条件优化,肉样选用乙酸乙酯、氨水和三乙胺提取,提取液经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按V(甲醇)∶V(氨水)=9∶1洗脱,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以甲醇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扫描模式,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种HAAs在1.0~1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在12 min内实现分离,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42.98%~125.00%(n=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9%~9.88%,检测限(LOD)为0.3~1.0μg.kg-1。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易推广应用,可作为快速测定鱼类加工品中多种HAA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10月,对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50种,以硅藻为主,28种,占56.0%;绿藻次之,15种,占30.0%;蓝藻2种,占8.5%;隐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各1种,共占14.0%;优势种类及常见种全部为硅藻门种类: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脆杆藻Fragilaria sp.、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缢缩异极藻Gomphonemaconstrictum、舟形藻Acicular sp.、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s、羽文藻Pinnularia sp.、桥弯藻Cymbella sp.、箱形桥弯藻Cymbella cistula。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83.47×104ind..L-1,硅藻的数量较多,134.12×104ind..L-1,占61.82%;生物量为4.3740mg.L-1,硅藻的生物量最高3.9354mg.L-1,占89.9%。采用多样性指数H'、J水质类型的评价标准对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逊别拉河自然保护区H'均值为3.01,J均值为0.88,水域属于寡污-清洁型河流,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0μg.L-1、10.0μg.L-1和50.0μg.L-1)的菲(PHE)和苯并(b)荧蒽(BbF)胁迫15 d和清洁海水恢复7 d中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HE胁迫下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BbF胁迫下的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在胁迫第15天时被显著诱导(P〈0.05)。从b(MDA)的变化来看,PHE和BbF均可导致翡翠贻贝外套膜明显的氧化损伤,之后在清洁海水的净化过程中,这种损伤逐渐降低并恢复至正常水平。鉴于2种PAHs胁迫下翡翠贻贝外套膜SOD活力和b(MDA)均发生明显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翡翠贻贝体内的生化指标适合指示PAHs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三疣梭子蟹SRAP-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一种多态性高的新型分子标记,其扩增结果稳定,容易操作和引物通用性高,在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逐渐从植物转移到水产动物中。为了建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SRAP技术体系,文章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三疣梭子蟹SRAP-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镁离子(Mg2+)、模板、三磷酸脱氧核苷(dNTPs)和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得出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模板(纯度1.75~1.90,质量浓度10~70ng.μL-1),Mg2+(1.60~2.00mmol.L-1),dNTPs(0.10~0.40mmol.L-1),TaqDNA聚合酶(0.50~2.00U)和引物(0.10~0.40μmol.L-1);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三疣梭子蟹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为TaqDNA聚合酶0.50U,Mg2+2.20mmol.L-1,模板DNA10ng,dNTPs0.20mmol.L-1,引物0.20μmol.L-1。这一优化体系可望在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和性别连锁标记等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温29℃时研究了管角螺(Hem ifusus tuba)稚贝[壳高(1.22±0.14)mm]在不同盐度和pH下对亚硝酸盐毒性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pH和盐度越低,亚硝酸盐对稚贝的毒害作用越大。水体pH为6.7、7.3、8.0和8.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8 mg.L-1(167~213 m.gL-1)、213 m.gL-1(195~231 m.gL-1)、254 m.gL-1(231~271 m.gL-1)和304 m.gL-1(284~321 m.gL-1),相对应的安全质量浓度(SC)为18.8 mg.L-1、21.3 m.gL-1、25.4 mg.L-1和30.4 m.gL-1,pH8.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pH 6.7时的1.6倍;盐度在16、19、23和2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1 m.gL-1(138~178 m.gL-1)、171 mg.L-1(159~192 mg.L-1)、265 mg.L-1(246~282 m.gL-1)和296 m.gL-1(278~323 m.gL-1),相对应的SC分别为15.1 m.gL-1、17.1 m.gL-1、26.5mg.L-1和29.6 m.gL-1,盐度2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盐度16时的近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