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遮目鱼 Chanos Chanos(Forskal)属热带、亚热带暖水性结群鱼类,不耐寒。但其生长迅速,鱼苗病害较少。适盐范围广,能生活于淡水中。遮目鱼属草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它既适宜池塘、网箱单养,又适宜池塘与虾混养。   遮目鱼池塘养殖在菲律宾、印尼和我国台湾省是一个重要的养殖业,我国台湾早在 17世纪已开始养殖。 1999年,台湾种苗水产协会赠送 5000尾遮目鱼种苗给广东省,分别在汕头、潮州等地试养,并取得成功。遮目鱼适合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推广养殖,是咸淡水养殖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名贵鱼类。   一、苗种培育   (一 )仔鱼培…  相似文献   

2.
日本鳗鲡仔鱼摄食机理及其营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旭方 《水产学报》2002,26(6):556-560
鳗鲡属(Anguilla)鱼类共有19种和亚种,其中以欧洲鳗鲡(A.anguilla)和日本鳗鲡(A.japonica)最为重要。鳗鲡属鱼类发育需经历奇特的柳叶状仔鱼(leptocephaluslarva)阶段,其人工育苗技术是一道世界难题。柳叶状仔鱼现象仅见于真骨鱼类最原始的一个类群海鲢总目Elopomorpha(鳗鲡目Anguilliformes,海鲢目Elopiformes,背棘鱼目Notacanthiformes)。有关柳叶状仔鱼的发育策略,已从形态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柳叶状仔鱼…  相似文献   

3.
遮目鱼Chanos Chanos(Forskal)属热带、亚热带暖水性结群鱼类,不耐寒。但其生长迅速,鱼苗病害较少。适盐范围广,能生活于淡水中。遮目鱼属草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它既适宜地塘、网箱单养,又适宜池塘与虾混养。 遮目鱼池塘养殖在菲律宾、印尼和台湾省是一个重要的养殖业。我国台湾早在17世纪已开始养殖。去年,台湾种苗水产协会赠送5000尾遮目鱼种苗给广东省,分别在汕头、潮州等地试养,并取得成功。遮目鱼适合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推广养殖,是咸淡水养殖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10-15日对长江中游黄石江段三种不同类型河道(分汊型、顺直型和弯曲型)中仔鱼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共采集仔鱼12 331尾,隶属于5目7科25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仔鱼总数的89.4%)、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4.6%)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占1.6%)。弯曲型河道仔鱼平均密度最大,为(2.34±1.10)ind/m~3;分汊型河道次之,为(1.97±2.03)ind/m~3,顺直型河道最低,为(1.79±1.19)ind/m~3。三种河道类型的仔鱼总体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在水平分布上,近岸处仔鱼密度最高(3.06±1.54)ind/m~3,江心最低(1.16±0.94)ind/m~3;垂直分布上,仔鱼密度表层(3.20±2.51)ind/m~3最高,其次为中层(1.69±1.35)ind/m~3,底层最低(1.20±1.20)ind/m~3。不同发育阶段的仔鱼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总体上仔鱼从卵黄吸尽期开始倾向于分布在近岸处浅水区。本研究表明分汊型和弯曲型河道中的近岸水域是鱼类育幼场的主要分布区,在航道整治等涉水工程的建设中应该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5.
遮目鱼(Chanos chanos)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台湾省重要的经济食用鱼类。它具有广盐性、抗病力强和生长快等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遮目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相继获得成功。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遮目鱼人工育苗技术又有新的进展,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水产养殖学家们的兴趣和重视。现将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对遮目鱼诱导产卵及其仔鱼培育技术作一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地区密云水库鱼类资源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库区的主要渔获物及鱼类大小组成、密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主要渔获物为鲢、鳙、鲤、鲫、戴氏红鲌、团头鲂、草鱼、鯵条和池沼公鱼等,其中鲢和鳙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2.7 %和37.8 %。回声探测结果显示,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46.8±7.6)dB,鱼类体长范围为3.0~74.1 cm,平均体长为10.15 cm。不同水域鱼类密度空间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鱼类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水库中心水域,为865.20 ind./1 000 m3,鱼类密度最小值位于内湖水域,仅为2.87 ind./1 000 m3。不同水层间鱼类密度空间分布亦极不均匀(P<0.01),大部分鱼类倾向于分布在水体中层,鱼类密度为570.66 ind./1 000 m3。  相似文献   

7.
湛江港邻近水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湛江港邻近水域秋冬2季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该水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其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游泳生物131种,分隶于16目60科,其中鱼类89种,甲壳类34种,头足类8种,大多属于印度-太平洋区系。鱼类以暖水性种类为主(91.01%),暖温性种类少(8.99%),没有出现冷水性种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以暖水性的种类为绝对优势,广温性的种类相对较少,暖温性的种类最少,也没有出现冷水性种类。游泳生物渔获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渔获率(16.91 kg·h~(-1))高于冬季(10.82 kg·h~(-1))。2季调查渔获率鱼类最多,其后依次为甲壳类、头足类。秋季和冬季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为528.44和338.13 kg·km~(-2)。文章并提出了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东北水域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生境下采集的鱼类样本数据,分析了该两种盐沼植被生境下鱼的种类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5种(类),隶属5科;其中,芦苇生境发现8种(类)鱼类,海三棱藨草生境发现11种(类)。虎鱼科鱼类最多,占种(类)数的73%;鲤科、胎鳉科、鲻科和鮨科各仅发现1种。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数量比例占35.1%,稚鱼比例为56.4%,幼鱼比例为6.4%,成鱼比例仅为2.1%。芦苇生境中,仔鱼和稚鱼占总尾数比例为38.1%和33.3%,幼鱼比例也较高,为19.0%;海三棱藨草生境中,仔鱼和稚鱼比例分别为32.9%和65.7%,但幼鱼比例较芦苇生境下降较多,仅为1.4%。总体来说,密度较高的鱼种有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虎鱼科1种(Gobiidae sp1.)、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吻虎鱼属1种(Rhinogobius sp.)、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等,密度较低的鱼种有鮻(Liza haematocheila)、纹缟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刺虎鱼属1种(Acanthogobius sp.)和飘鱼属1种(Pseudolaubuca sp.)。从体长来看,所有鱼类的标准体长均小于35 mm,表明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生境是鱼类特别是虎鱼类早期发育生活史的重要栖息场所之一。从密度来看,芦苇生境内鱼类的密度仅是海三棱藨草的25%,其中6~7月前者的鱼类密度比后者低92%,因芦苇生境的水深很浅造成鱼类难以进入芦苇水域。海三棱藨草因高程较芦苇低约0.9 m,同时更靠近光滩,更有利于潮下带鱼类进入植被区栖息,本研究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对鱼类的生境价值较芦苇而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0.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俗称海鲡、海龙鱼,英文名:Cobia.军曹鱼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为外海暖水性鱼类.……  相似文献   

11.
王思凯  宋超  张婷婷  高宇  庄平  赵峰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2-029312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南汇嘴附近水域。长江口鳗苗捕捞努力量呈现下降趋势,有效网口面积从2017年的78.72万m2,下降到2020年的50.40万m2,下降了36%。长江口鳗苗汛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总捕捞产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7和2020年较高,分别为(4 474±256)尾/100 m2和(5 220±1 063)尾/100 m2,2018和2019年较低,分别为(1 917±335)和(1 365±257)尾/100 m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生产值受到捕捞总产量影响,近4年来逐渐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长江口鳗苗的资源监测和科学评估,指导规范鳗苗捕捞生产。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沙市江段鱼卵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5-7月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进入7月后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调查期间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定点采集的鱼卵、仔鱼随采样时间和垂向空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采集点仔鱼的横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江北江中江南;鱼卵的横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生态调度期间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繁殖种类明显增加。初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制造的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对于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生境履历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琴  赵峰  宋超  张涛  庄平  姜涛  杨健 《中国水产科学》2019,26(6):1175-1184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PMA)对长江口崇明和邻近吕四凤鲚(Coiliamystus)耳石Sr和Ca的微化学进行了分析。定量线分析和Sr含量面分布图谱显示,凤鲚耳石核区的Sr/Ca比值存在Sr/Ca3、3Sr/Ca7和Sr/Ca7这3种类型,分别对应的耳石核心面分布同心环区域颜色为蓝色、绿色和黄-红色,据此推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孵化场存在3种,即淡水孵化场、河口半咸水孵化场及海水孵化场。凤鲚个体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比值变化波动极为显著,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阶段(Sr/Ca3,最小为2.04±0.87),也有对应海水生活的高值阶段(Sr/Ca7,最大为7.81±0.91),可将凤鲚的生境履历类型分为4种类型: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定居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长江口邻近海域吕四凤鲚有淡水和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而长江口崇明岛海域有海水及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定居型及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这反映了长江口崇明岛及邻近海域吕四2个海域凤鲚个体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通过本次研究,首次证明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存在3种孵化场及4种生境履历类型,准确反映了凤鲚个体组成及其生活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安庆新洲江段仔稚鱼的群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庆新洲江段是长江下游典型的干流-沙洲生境,为掌握该水域仔稚鱼群聚特征,于2018年4月15日—8月4日开展了逐日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仔稚鱼121246尾,隶属于6目8科34种,贝氏䱗()为第一优势种。新洲南汊、北汊分别采集仔稚鱼79338尾和41908尾,数量占比依次为65.44%和占34.56%。所有渔获物中,产漂流性卵鱼类物种数最多(16种,47.06%),产浮性卵鱼类数量最多(92623尾,76.39%)。就时间特征而言,南汊、北汊仔稚鱼丰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与水位上涨高度关联,共监测到三次高峰,其中7月13日达到峰值(2001.28 ind/100 m3);就空间特征而言,近岸采样点丰度高于河道中泓采样点,南汊丰度总体高于北汊。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与新洲江段仔稚鱼丰度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为水位、浊度、水温和透明度,其中水位为主要的正相关因子。空间尺度的聚类分析将新洲江段6个采样点分为3个群组,表明新洲江段不同采样点仔稚鱼群聚结构差异显著(=0.017)。研究表明,安庆新洲江段仔稚鱼补充量显著大于上游输入量,新洲对该江段仔稚鱼群聚特征具有显著影响,总体表现为南汊的鱼类繁殖条件显著优于北汊。研究结果补充了安庆新洲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基础数据,为长江下游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RT算法的长江口鱼种丰富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生态群落交错区,预测鱼类生物多样性对评价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结合2012―2013年长江口15个站点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中的回归树算法,构建了长江口鱼种丰富度预测模型。基于1-SE准则,最优决策树的复杂性参数设置为0.067,结果表明,盐度、溶解氧和季节是影响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此外,使用2014年的观测数据对回归树模型预测的长江口鱼种丰富度予以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绝对误差(AAE)值的统计结果显示,回归树模型在春、夏季的预测效能优于秋、冬季,模型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预测能力,表明利用CART算法对长江口鱼种丰富度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赵峰  黄孝锋  宋超  张涛  杨刚  庄平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9):1003-1009
栖息地生态修复是养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产出的重要手段。针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幼蟹栖息地生境退化甚至丧失的现状,本研究在长江口水域构建人工漂浮湿地生境的基础上,通过连续调查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栖息密度、规格组成及其生长特征,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人工漂浮湿地生境的选择利用状况,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幼蟹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人工漂浮湿地构建可以形成芦苇群落和多种生物栖息共生的立体人工漂浮湿地生境。6-10月,中华绒螯蟹幼蟹均可选择人工漂浮湿地生境作为栖息地,最高栖息密度可达466.6 ind/m2,随着时间延长,栖息密度显著降低(<0.05)。人工漂浮湿地生境上,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幼蟹组成存在着月份间变化,6月和7月以体重小于0.2 g的小个体为主,分别占总数量的98.1%和66.0%;8月以0.2~1.0 g个体为主,占总数量的84.7%;9月以1.4~1.8 g个体为主,占总数量的74.0%。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头胸甲长(CL)与体重(=0.9669),幂指数(=2.3673)小于3,显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头胸甲长生长优于体重生长。人工漂浮湿地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替代生境,可满足其早期发育阶段对隐匿和摄食等生境条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6月到7月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各月的丰度与表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