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水产》2005,(1):19-20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举措的整体推进,给万州水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条件。一是国家将渔业纳入三峡库区四大后期扶持产业之一,必将推进库区渔业大发展。二是万州发展渔业的水面将显著增加,预计到2010年可达30万亩。三是天然鱼类丰富,全区现有天然鱼类80余种,其中名特种类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重庆水产》2006,(1):20-21
万州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境内有长江鱼类108种,其中名特经济鱼类32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江名特鱼类越来越受人们推崇。为适应新的渔业发展形势,有效地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升渔业发展质量,万州区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发展长江名特鱼类养殖,努力打造三峡库区渔业品牌。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干流鱼类资源现状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三峡库区干流现有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2013-2015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涪陵、云阳、巫山和秭归4个江段开展渔获物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84种,隶属于5目、13科,以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其中包括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鱼类种类数没有显著变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为标准,三峡库区鱼类群落优势种共15种,其中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黑尾歺又鱼(Hemiculter nigromarginis)的优势度最高。渔获物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日平均单船产量为8.93kg;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基于本调查结果,提出了栖息地恢复、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等措施,以保护三峡库区干流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水位达到175m高程时,库面将达4.67万hm^2,为库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瓦氏黄颡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网箱养殖产量高、效益好,且不存在生物入侵的问题,策划了即将到来的三峡渔业前景。从水域设置、网箱规格、放养密度、饲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了三峡库区网箱养殖瓦氏黄颡鱼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175m蓄水前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春季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三峡库区春季鱼类分布特征,于2007年至2009年每年春季分别采用HTI Model241和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并于2008年和2009年春季对巫山、忠县和长寿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基本表现为从三峡库区的下游到上游密度越来越大,并且春季鱼类喜居于上游长寿至重庆的几处江段。渔获物调查显示:巫山江段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忠县江段优势种为鲢、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长寿江段优势种为铜鱼(Coreius heterokon)。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春季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渔获物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09,(5):1-1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出席2009年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4月22日,农业部和重庆市在重庆万州举行了2009年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出席放流活动。本次放流共投放长江主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500万尾,是新世纪以来在三峡库区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重庆水产》2005,(2):11-12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83km长江江段自西向东纵贯全境,全区有渔业水面16.8万亩,其中捕捞水面4.5万亩,可养殖水面12.3万亩,包括三峡库区可养殖水面5万亩。全区有天然鱼类近80种,其中名特经济鱼类30余种。养殖种类达26个。近几年来,万州渔业发展态势良好,2004年,全区完成水产品产量1.2万吨,其中名优水产品产量3300吨,实现渔业产值1.3亿元。渔业科研成果显著,取得岩原鲤、  相似文献   

9.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自三峡库区干流木洞、涪陵、云阳和秭归江段的38种鱼类进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计算鱼类营养级并构建了鱼类连续营养谱。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δ15N值平均值为11.02‰,变化范围为5.31‰~17.79‰。以初级消费者螺类作为基准生物估算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平均营养级为2.67,范围为1.47~4.12。营养级大于4级的鱼类仅有1种,营养级位于2~3级之间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0%,其次是营养级大于3级的鱼类,占种类总数的31.6%,不同食性鱼类组合的营养级存在差异。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级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而越靠近大坝的江段食物链长度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越大。和水库蓄水运行初期相比,鱼类营养级显著升高且高营养级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营养特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拥有较高营养级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在库区干流逐渐扩张并成为优势种,其可能对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峡消落区鱼卵、仔稚鱼种类的鉴定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仔稚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种类,初步分析其鱼类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mt CO I序列比对分析,可将其分为14种序列类型,其中10种类型鉴定到种的水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占测序样本比例最大,分别为50.0%、24.6%,且分布范围最广。在研究区域内,干流上游样品数量和种类均比下游多,另外,在支流磨刀溪采集了733粒鱼卵和108尾仔稚鱼、鉴定到9种鱼类,是本次研究中样品和种类最多的区域,表明磨刀溪受三峡库区消落影响最严重,间接暗示了该支流鱼类资源丰富,应给予重点保护。本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