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健康和患病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健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患病克氏原螯虾在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方面的差异,采集健康虾(对照组)和患病虾(患病组)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虾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并利用Simpson指数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出400个种水平上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归属于25个门(phylum);对照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患病组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进一步分析表明,患病组变形菌门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提示,患病组的生物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患病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占比显著上升,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2.
结合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T-RFLP技术与克隆测序技术,对象山港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改良塘M1(塘底铺网四周铺砂)以及传统塘M2(土塘)水体不同季节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1、M2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纲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组成。养殖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方向不同。M1养殖塘水体由放线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向蓝藻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发展,M2养殖水体由蓝藻菌门主导的向变形纲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发展,说明养殖后期改良塘水体有利于蓝藻细菌的生长。无论是M1还是M2,拟杆菌门在8-9月含量最高,且养殖过程中在M2水体的含量始终高于M1。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M1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由多样性指数高的稳定性结构向多样性指数低的不稳定性结构转变,而M2水体养殖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指数。PCA分析结果显示,M1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差异性大于M2,说明M2水体细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大于M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在三峡库区及上游共4个江段,采集2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利用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重金属与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江段沉积物细菌群落共检出65门179纲446目784科和1 926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2.35%~54.56%和12.65%~28.30%;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库区江段>库区上游江段,但没有显著差异;重金属As、Pb、Cr和Cu含量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orphyra sensu lato)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拟油壶菌感染海区内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未发生任何病烂(PyOlpH)、部分紫菜发生病烂(PyOlpM)和发生严重病烂(PyOlpS)],分析其附生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和主要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3种紫菜附生菌群α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PyOlpM组指数高于其他组。3种紫菜附生菌群共有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仅占总OTU数的22.7%,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 R2=0.405, P<0.05)。紫菜感染程度越高,与PyOlpH之间的差异类群数量越多。共注释出23门208属,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所有样品中均占优势,相对丰度前20个属中有16个也位于这3个类群中,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分别出现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其中,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共现网络中连接度最高的细菌类群,二者及其依靠正相互作用连接的细菌类群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本研究可为阐明拟油壶菌致病的微生态机制及寻找生防细菌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及其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藻水华以蓝藻门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和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总体来看,蓝藻池中的群落丰富度高于对照池,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池。蓝藻池和对照池中伊乐藻中的细菌种类很少,而底泥中的细菌种类很丰富。基于门水平下的菌群分类,在蓝藻池水中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照池水中则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华绒螯蟹鳃中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但在物种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中华绒螯蟹肠道均以拟杆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基于属水平下的菌群分类,蓝藻池池水的优势菌群为浮丝藻属(Planktothrix)、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对照池池水中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quiluna属和hgcI_clade属为优势菌属。中华绒螯蟹鳃中优势属为Ilumatobacter属,且蓝藻池中Ilumato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更高;中华绒螯蟹肠道样品中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属和Prolixii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基于NMDS分析,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较为稳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影响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小柴旦盐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为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对小柴旦盐湖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V3~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细菌和古菌的物种注释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目分别为870和410,其中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有18门、24纲、135属,古菌2门、4纲、22属。细菌优势类群依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34.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9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01%)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8.46%);优势种群依次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21.53%)、Chloroplast-norank(6.65%)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4.05%)。古菌的优势类群和优势种群主要是未确定分类地位的沃斯古菌门(Woesearchaeota DHVEG-6,80.84%),相关的系统分类学尚需深入研究。小柴旦盐湖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复杂、类群丰富,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4.77±0.45)显著高于古菌(2.79±0.45),且存在大量的新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肠道及其养殖池塘水体、底泥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3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234575条,可聚类于28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拟穴青蟹肠道、养殖水体、池塘底泥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分别为453、706和2547,其中有184个OTU均能在3个样品中检测到,在青蟹肠道和养殖水体、青蟹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分别检测到197和309个共有OTU。物种注释结果显示,拟穴青蟹肠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96%)、柔膜菌门(Tenericutes)(23.09%)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16.58%);养殖水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63.0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9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41%);池塘底泥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75.23%)、拟杆菌门(5.72%)和放线菌门(3.83%)。此外,对各样品中丰度最高的前10位OTU分析显示,不同样品中占优势地位的10种细菌在数据库(SILVA)缺乏相关已知序列,并且各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种类完全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肠道与其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肠道菌群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优势细菌种类与养殖环境中优势细菌种类无关。本研究旨在为拟穴青蟹健康养殖和微生态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晓  李冰  董玉峰  朱健 《水产学报》2014,38(2):218-227
为了研究精养团头鲂池塘冬季不投饵期间沉积物不同层次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实验分层次采集池塘沉积物,采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对池塘沉积物垂向空间分布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养团头鲂池塘的整个停饵期间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平均为38)和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18)均较高,说明精养池塘沉积物中微生物数量多、种类丰富。上层(0~10 cm)和中层(10~20 cm)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3.29、3.27)略高于下层(20~30 cm)的Shannon指数(3.17),底层沉积物样品的指数最小(2.96),说明在底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菌群多样性变化较小。精养团头鲂池塘的整个停饵期间沉积物样品中上层(0~10 cm和10~20 cm)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80%以上),而底下层(20~30 cm和30~40 cm)与中上层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63%以上),说明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程度可以大致看出样品的空间顺序。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的结果显示:精养团头鲂池塘沉积物在整个停饵期间包含的菌群分属于8个门:变形菌门(β-、γ-、δ-亚群)(33.33%)、绿弯菌门(19.05%)、拟杆菌门(14.29%)、蓝细菌门(9.52%)、螺旋体门(9.52%)、硝化螺旋菌门(4.76%)、酸杆菌门(4.76%)、厚壁菌门(4.76%);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为精养团头鲂池塘沉积物在停饵期间的优势菌群,δ-变形菌亚群(14.29%)是变形菌门中的优势菌群。本实验以期得到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分子信息从而为以后筛选有益菌群奠定基础,并为团头鲂精养池塘微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提供依据,从而为适时监测养殖生态环境运营状况建立快速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对福建罗源湾5个特征站位表层海水进行样品采集,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对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样品的OTU数目和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站位菌群数目从大到小排列为污水排放口生活密集区湾内远离污染地区出海口火电站排污口。在海湾内门水平物种丰度图中,5个优势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5个优势门的菌类进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pH和无机氮含量是影响罗源湾海湾细菌群落分布及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青岛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岛近海度假区、港口区、养殖区、工业区4类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海洋异养细菌平板涂布培养法分离细菌,基于16S rDNA的扩增性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进行聚类筛选并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青岛排污口邻近海域可异养培养的菌株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细菌数量占总测序数量的68%,其中γ-变形菌纲的数量在变形菌门中占88%;不同海域中细菌组成与分布有所不同,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种类较少且各海域分布有所不同,但γ-变形菌纲的弧菌属细菌(Vibrio sp.)在4类海域中均被发现,占总检测量的18.54%,其中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占弧菌总量的25%。不同海域也检测到V.parahaemolyticus、V.harveyi、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等水产养殖业的潜在致病菌。根据16S rDNA系统进化关系和细菌门类聚类分析得到的结论推断,工业区与养殖区海域的细菌组成和分布相似度较高,推断各海域的细菌组成与排污口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梁晓红  葛黎丽 《水产养殖》2014,35(10):37-42
利用中国台风网"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数据"和多卫星遥感观测资料,本文对2011年09号梅花台风、2011年06号马鞍台风和2012年10号达维台风在发展过程对中国江苏近海海域海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辅助以沿岸的海温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借此提高对近海海域上层海洋物理环境对台风响应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对近海SST的影响程度与台风自身强度和台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近海SST降低区域一般位于台风路径的右侧,最大SST降低一般滞后台风中心两天或一天。当台风在远海活动并靠近江苏近海时,江苏近海海域SST略有上升;当台风进入江苏近海时,近海海域SST大幅降低;登陆台风在登陆后近海才出现最大降温。  相似文献   

12.
体长、体重、体高是鱼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而性腺重是衡量鱼类繁殖性能的重要参数。本试验主要研究的是彭泽鲫(♀)繁殖季节其体长、体重、体高,哪个指标与性腺重更具有相关性,从而更能体现卵巢的发育程度,达到在选种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目的。实验通过对实验鱼的体重、体高、体长和性腺重进行测定,然后应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论表明在彭泽鲫的生长过程中,体长、体高、体重与性腺重相关性都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潘鲁青 《齐鲁渔业》1994,11(1):25-28
研究了亲虾暂养中温度,盐度突变对卵子孵化率的影响,提出了卵子消毒和生态防病等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江门沿海贝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资源密度16.18t/km^2,现存资源量4304t,主要经济贝类种类23种,优势种有光滑河蓝蛤、棒锥螺、波纹巴非蛤、西格织纹螺4种,占贝类总现存资源量90.40%。并提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贝类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95年对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的南北湖进行了周年浮生物种群组成调查及生物量季节变化的测定,由此估算出该湖食浮游生物及腐屑的鱼类增产潜力。鉴于南北湖是著名风景湖泊,在渔业上不宜采取投饵施肥方式增加鱼是疾病,但针对良料资源状况选择适宜品种,有节制地增殖放养某些经济鱼虾,不仅能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元素对海带幼体发病及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厚  于波 《齐鲁渔业》1997,14(4):10-12
进行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死亡率、幼孢子体畸形率及育苗效果的比较试验,发现含有氮、磷、铁、硼的完全营养液育苗效果较好,缺氮、缺磷、缺铁各组则受到没程度影响。营养条件是影响幼苗发病和出苗率的重要因素。海带育苗中应添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壳聚糖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曾名勇 《水产科学》1992,11(10):9-13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系统地研究了Na0H浓度,碱处理时间及碱处理温度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制备壳聚糖的影响,并以粘度和脱乙酰度为主要性能指标,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壳聚糖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孙英杰 《河北渔业》2014,(12):50-52
对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秦皇岛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借势有利的规划和政策导向,通过深度开发海洋休闲渔业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接待和服务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不断提高秦皇岛市海洋休闲渔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南极磷虾()存在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且具有集群特征。本研究从虾群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角度对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及虾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带状虾群在各时段呈主导性分布,但在各时段比例差异显著,曙光到黄昏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存在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在白天时段降到最低值,为65%;黄昏到曙光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高且稳定。球状虾群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时间间隔,分散状虾群表现出在日升到白天时间段的连续性特征。南极磷虾虾群中心深度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曙光和暮光时段是平均虾群中心深度的分界点;南极磷虾不同虾群形态中心深度也具有差异性,球状虾群平均虾群中心深度最大,分散虾群次之,水平带状虾群最小。不同时间段内虾群水温呈波动变化状态,变化范围为–1.6~1.3℃,最小值出现在暮光时段,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时段;虾群水温和虾群中心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南极磷虾体长在不同时段存在明显差异(<0.001),各时段优势体长组差异明显,白天到下午时段优势体长组要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优势体长组。  相似文献   

20.
用分别添加了0、50、100、150、200、250mg/kg饲料纯肉毒碱的饲料饲养相同的鲤夏花鱼种,比较鱼对每种饲料脂肪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肉毒碱具有明显的促进鲤饲料脂肪消化的作用,并且添加量在100mg/kg时促消化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