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介绍我国珍贵的濒危物种细鳞鱼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和最新试验结果。试验采卵3300粒,受精率97.9%,发眼率80%,孵化率95%,但上浮率较低,仅24%。细鳞鱼苗的培育在不同水温下进行,经35d对比试验:平均水温16.4℃的A组由0.08g增至0.8g,成活率77.7%;平均水温11.6℃的B组由0.08g增至0.43g,成活率66.9%。本文为细鳞鱼的保护、资源恢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细鳞鱼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制美洲红点鲑开口饵料配方及投喂方法,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7.6℃经两个月试验鱼苗由平均体重0.067g增长至平均体重0.9g,平均全长4.1cm,成活率94%。说明人工自制开口饵料可以满足美洲红点鲑生长需求,并能节省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花亲鱼9组,雌鱼平均体质量105 g,催产率82%;获受精卵1.2万粒,受精率85%;获水花1.0万尾,孵化率84%。水花鱼苗于池塘中养殖120 d,收获鱼种7200尾,平均体长12.45 cm,平均体质量20.47 g,养殖成活率72%。平均水温21.5℃,花受精卵120 h破膜;破膜后第15 d,臀鳍出现,平均全长12.5 mm,外部形态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锯鮨幼鱼长途运输及越冬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全长6.60cm,平均体重5.59g的锯鮨幼鱼,采用双层塑料袋充氧运输,在运输水温16℃、运输密度100尾/袋的条件下,经过9h长途陆路运,运输成活率100%;越冬培育水温15~18℃,经过135d的培育,锯鮨幼鱼的平均全长12.24cm,平均体重34.70g,平均全长增长5.64cm,平均体重增长29.11g,越冬成活率9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人工饲料培育施氏鲟苗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施氏鲟的开食率和苗种成活率,在流水条件下,选取刚孵化出膜、体质健壮的施氏鲟仔鱼1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强化开口试验,观察其摄食习性、生长与形态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在16~25℃水温条件下,经100d饲养,平均全长达28.3cm,平均体重达69.7g,并获得了的86.7%开口成活率和73.4%的最终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越冬技术,在室外地埋式水泥池进行了一龄、二龄条石鲷的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中空PC阳光板保温,越冬期间越冬池的水温可维持在10 ℃以上;条石鲷的越冬成活率在90 %以上,最高达99.7 %;条石鲷的平均体质量有所增加,平均增重率最高14.28 %,最低6.09 %。通过试验还发现,条石鲷的日平均摄食率与日平均水温存在相关关系,日平均摄食率随日平均水温的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大菱鲆鱼种南移网箱养殖试验结果,并探讨了其网箱养殖前景。在水温12~22℃,盐度26~28,pH值7.9~8.1条件下,平均体重168g的大菱鲆鱼种经3个多月养殖达到商品鱼规格(平均体重556g),大菱鲆鱼种运输成活率98.3%,养殖成活率95.5%。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对野生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在池塘、微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试验情况。均重9.0g/尾的尖头塘鳢7 707尾,按规格大小分为3级(≤10g/尾、10~15g/尾、≥15g/尾),放在三种不同驯养环境共7组(池塘1组、玻璃钢微流水池3组、网箱3组),经3个月的驯养,共收获6 742尾,总成活率87.74%,均重29.4g/尾;其中,池塘组驯养成活率为86.51%,平均增重率为227.8%;微流水组驯养平均成活率为92.45%,平均增重率为232.1%;网箱组驯养成平均活率为90.26%,平均增重率为212.5%。不同规格尖头塘鳢驯养结果也存在差异,其中,规格≤10g/尾驯养成活率为86.72%,平均增重率为226.9%;规格10~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3.11%,平均增重率为222.0%;规格≥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4.74%,平均增重率为218.5%。驯养试验对尖头塘鳢具有较大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1)盐度从20突变为5时,其成活率为60%;盐度由20突变至50时,成活率为0.求得光裸星虫96 h半致死盐度上限为41.7.(2)盐度由25每隔12 h上升5至盐度50时,其成活率由100%降至60%,盐度逐渐由25降至5,光裸星虫成活率由100%降至85%.(3)当水温由25 ℃急骤降至20、15、10、5 ℃时,光裸星虫的成活率依次为100%、100%、100%、70%;当水温由25 ℃急骤升至30 ℃时,光裸星虫的成活率仅为10%;当突变温度急骤升至35 ℃时,其成活率为0.求得其96 h急性半致死温度上限为27.5 ℃.(4)水温由22 ℃每隔12 h逐渐升至25、30、35、40 ℃时,光裸星虫成活率下降幅度不大,分别为100%、100%、85%、85%.水温由22 ℃每隔12 h逐渐降至20、15、10、5 ℃时,其成活率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光裸星虫属广温、广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