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本文基于ROMS模型,同时考虑温度、盐度和流场以及海表的净热通量、水气通量、动量通量和地表径流,建立三沙湾精细化水动力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基于ROMS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并研究了三沙湾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对潮(余)流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三沙湾水动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三沙湾海域的潮(余)流场分布特征;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约为12 cm/s,湾内较小,余流平均约为1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本模型较好地再现了三沙湾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2.
福建三沙湾的潮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三沙湾内的霞浦东冲站、宁德城澳站及福安白马站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实测的逐时潮位资料,经对数据分析后,再计算及统计各站潮位特征值,从而统计分析了福建三沙湾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三沙湾潮周期为12 h24 min,潮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现象,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最大低潮日不等现象比最大高潮日不等更明显,三沙湾属于强潮型海湾,最大潮差、最小潮差及平均潮差从湾口向湾顶沿程逐步递增,三个站年平均潮差均达500 cm以上,月最大潮差均出现在9月份,月最小潮差均出现在3月份.  相似文献   

3.
福建三沙湾鱼类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8年福建海区三沙湾春季和秋季两个季度月鱼类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福建三沙湾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类型特点。结果表明:渔获鱼类经鉴定共有94种,其中,软骨鱼类的须鲨目、鲼形目和电鳐目各1种;硬骨鱼类的鲈形目最多,47种,其次鲱形目10种,鲽形目9种。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总种数70.2%,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从种类重量和数量组成看,整个调查港湾以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种类为主,优势种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 ilaevis)、硬头鲻(Mugil strongylocephal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 blyopus rubicundus)、大黄鱼(Larim ichthys crocea)、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龙头鱼(Harpodon neherus)、棱鮻(Liza carinat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等;总平均资源相对密度为3.49 kg/h,种类多样性指数H为2.017,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820,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2.434。整个海区优势种明显,平均资源相对密度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布处于中下水平。  相似文献   

4.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通报,2008年全省13个主要海湾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其中厦门湾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闽江口自然保护区等水环境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据通报,2008年全省13个主要海湾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13个海湾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与2007年相比,2008年沙埕港、祸清湾、兴化湾和深沪湾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闽江口、泉州湾和东山湾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15年12月在三沙湾盐田港海域获取的5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5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M_4、MS_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的各层潮流椭圆要素;同时,对同步观测潮汐特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三沙湾的潮汐和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在观测海域,浅水分潮在总海流中占的份额很小,M_2分潮流的椭圆率|K|值小于0.2,潮流主要呈N-S向往复式运动,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最大可能流速介于113~135 cm/s之间,盐田港湾口流速较大,湾顶流速较小,流速总体上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流向较一致;余流流速整体上较小,一般小于8 cm/s,最小约为2 cm/s,层化结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三沙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区域内水产养殖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依据2016年夏季采集的样品数据,分析底栖群落结构、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典型群落参数在不同类型水域(鱼类网箱、海带吊绳、鲍鱼筏式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沙湾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门75种,群落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71.34个·m~(-2)和21.82 g·m~(-2)。其中,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欧努菲虫(Onuphis eremita)、索沙蚕属一种(Lumbrineris sp.)和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等多毛纲动物为数量优势物种,常在鲍鱼筏式和鱼类网箱养殖水域形成较高种群数量。物种数(N)、丰度(S)、生物量(B)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群落参数在不同水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群落空间异质性较高,空间差异未反映出水域类型的差别。水深、底层水体温度和盐度、沉积物含水率、粉砂-黏粒比例、总氮含量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和群落相关性较强。综上,三沙湾底栖群落在群落参数方面与我国沿海温带水域相似,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较为独特;物种组成可表征网箱养殖活动的底栖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亚湾的潮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别用Lagrange质点追踪法和保守物质输运扩散2种方法研究大亚湾的水交换能力,并把大亚湾分成7个子区域,计算整个海湾和各子区域的水体平均存留时间和更新时间,比较各子区域的水交换能力的大小,分析2种方法结果差异产生的原因。大亚湾的水交换能力受潮致余流流场结构支配。质点追踪模拟结果显示,大亚湾南部及大鹏澳区域质点迁移出海湾的速度较快,哑铃湾、大亚湾北部及范和港区域较慢;保守物质输运扩散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大亚湾东南部水体的更新时间最快,水交换能力最强,其次分别为大亚湾中东部、西南部、范和港、大亚湾北部、大鹏澳、哑铃湾。  相似文献   

8.
青岛开发区海域面积330km^2,占全市海域面积的2.39%,海岸线长144.5km,占全市的19.78%,总体呈现出岸线长、宽度小、海域面积小的特点。在自北向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分布有前湾、海西湾、唐岛湾等几个海湾,管辖的海域以胶州湾口为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部分。青岛开发区海域面积相对于全市来说,数量虽小,但承载和支撑的项目却非常多,用海类型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的一个大陆架海湾,水产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资源?是当前妆部湾沿岸地区水产部门研讨的一个难点。本文围绕该湾水资源利用的情况、问题及局长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赤志 《水产科技》1998,(2):F003-F003
台山市下川岛桂榜湾是—个三面环山、沙底质、滩面平坦、水质清新的海湾,平均水深4—5米,面积3000多亩,适宜发展沉箱养殖。为了利用这个海湾开发成沉箱养殖基地,下川镇投资100多万元,浇制了18个沉箱,建成了这个沉箱养殖基地。当海水涨潮时,沉箱全部被淹没,退潮时也只露出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0~2.44,均匀度指数J′为0.52~0.76;秋、冬两季间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法(MDS)分析表明,6个月的样本可分为秋季组(9~11月)和冬季组(12~2月)2个组分;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秋、冬季组分间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每季度在流沙湾内湾养殖区、外湾养殖区和外湾非养殖区采集沉积物和水质样品,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分数,以及底层水溶解氧(DO)和水温(T),结合水动力分析,研究其表层沉积物中富营养物质碳( C)、氮(N)、磷(P)的分布特征和受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流沙湾的物理地形决定了湾内流场水流缓慢、内外湾之间水交换过程缓慢的固有特征。底层水 DO 自春季开始逐步升高,冬季达到最大值。内湾养殖区的底层水 DO 均值低于外湾。表层沉积物 TOC 和 TP 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但 TN 质量分数在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养殖区的 TOC、TN 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且以内湾养殖区最高,其 TP 空间差异不显著。流沙湾表层沉积物 TOC 年平均有机碳污染指数为1.29,TN污染指数达2.98,而 TP 磷污染指数仅为0.92,表明该海域已受到中等水平的氮污染和低水平的有机碳污染,且现有养殖格局加速了养殖区的富营养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2013年夏季对海州湾大竹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该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结果显示,近6年海州湾调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尚清洁等级。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2008年海州湾调查海域营养水平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2012年属贫营养。海水的N/P均大于Redfield值,表明调查海域受到磷限制。通过主成分分析,COD、As、DIN、Cu和Cd具有较高的正载荷,主要是有机污染、营养盐和重金属。海州湾调查海域核心区海水环境更易于受到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福建近海若干个拟投放深水网箱海湾理化环境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调查所获得的海洋水文和海洋化学环境资料,对拟投放深水抗风浪网箱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合于投放深水网箱。结果表明,三都澳、官井洋、东吾洋、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州湾和东山湾水深在25m以上,湾外有岛屿屏障,环境隐蔽、水流稳定,水温、盐度和透明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H和DO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COD一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IN、PO3-P一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在秋季有些港湾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从理化环境的角度分析,上述海湾可作为投放深水网箱之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三峡水库大宁河库湾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空间水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2008年对库湾的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宁河库湾水环境因子均受季节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各月的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pH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氮、总磷差异显著(P<0.05);空间水平分布(库湾纵向)上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浊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垂直分布(库湾垂向)上水温、溶解氧、浊度、总磷差异极显著(P<0.01),pH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大宁河库湾水位受三峡大坝水利调度的直接影响,枯水期与丰水期反季节变化。水位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另一因素,水位降低使水平分布的电导率差异增大,浊度升高,透明度、总氮、总磷下降。水位升高使水平分布的温度差异减小,pH、溶解氧、透明度升高,浊度下降。水利调度期间加快了水体的交换程度,可以略微改善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定期进行水位调整可改善库湾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0年4月份和7月份象山港海域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海水中N、P、Si营养盐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及其结构,利用Si∶N∶P比、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和潜在富营养化对该海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月份DIN的分布由港底向港口逐渐降低,4月份无明显变化趋势;PO4-P4、7月份空间分布趋势相同,都是由港底向港口方向逐渐降低,4、7月SiO3-Si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高浓度区出现在港底附近海域。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和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整个象山港海域水质一直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和高富营养程度,且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存在港底最高,越往港湾出口处污染越轻的趋势。由于港内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弱,一旦水文气象条件适宜,随时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2012年在南海北部沿岸3个亚热带养殖海湾(茅尾海、大鹏澳、白沙湾)开展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糅合养殖海域综合分级评价与预警方法及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wq)评价方法,在划分海域环境等级的基础上定量比较同一级别生态环境的优劣。结果显示,3个海湾共12个航次的调查中,仅2次(大鹏澳的秋、冬季)环境评级为良好,其余10次均为中等;春季3个海湾评级均为中等且指数相近,夏、秋、冬三季则以白沙湾环境质量状况最差;两年中共有5个水环境因子发生警兆,所调查的3个海湾均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季节更替对海湾环境的影响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文章发现改进后的Iwq在比较同一级别环境状况的优劣时较有效率,但其在不同级别之间的可比性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莱州湾海域43个站位表层海水中13种三嗪类除草剂及脱乙基阿特拉津进行了调查研究。14种物质中,阿特拉津、扑草净、扑灭津、莠灭净及脱乙基阿特拉津被检出,分析了被检出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阿特拉津、扑草净、扑灭津、莠灭净、脱乙基阿特拉津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7.7%、51.2%、100%和93.0%,平均浓度分别为31.3、6.49、1.57、12.4和9.14ng/L。受陆源输入和海水交换速率的影响,被检出的三嗪类除草剂呈现出湾内高于湾口、湾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脱乙基阿特拉津和阿特拉津的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6,n=43,P=0.034)。各站位阿特拉津的风险熵值均小于0.01,生态风险处于可以忽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0.
海域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是水产养殖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海域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开展港湾海域的水质、底质环境质量监测调查,对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2003年福建三沙湾海区的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对照,分析并评价该海区的环境质量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为研究三沙湾海域的养殖生物的卫生状况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